越是舒服的學習方法,越是危險的

2019-10-10     數理化歸納總結精析

社會發展和競爭加劇,越來越多的人樂忠於學習,因此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聽書app去滿足大家的學習需求,這原本是一件事好事。

但是,我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人在開車的路上、上下班的零碎時間努力聽這些內容後,馬上就會忘記所學知識,如過眼雲煙一般,然後因為職場和社會的重重壓力下,我們會陷入到焦慮的緊張狀況下,開始不斷囤積課程,努力學習新知識,學了一會,又沒有學會,又購買新課程,從而陷入到惡性的循環當中。

這種情況就屬於假裝很努力,但實際上結果並不會陪你演戲。

是課程本身的原因嗎?

有可能是,但更關鍵的原因在於這些人的學習方法過於舒服!

事實上越是讓你感覺舒服的學習方式,往往越是危險的。

我們大腦雖然占據人體的體積很少,但是卻消耗非常多的能量,在遠古進化的過程中,因食物匱乏,我們為了更好地生存,就需要儲存能量,因此我們進化出來了一個不願意思考的大腦。

美團CEO常說:

」有些人為了避免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

這也就是現在為什麼那麼多所謂的推薦算法類的app,聽書和看視頻類的教育產品風靡市場。

因為它們順應了我們的大腦,讓我們避免了思考。

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多次談到,缺乏思考,你學習再多其實都沒用。

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這幾篇文章嘍。

缺乏思考,你學習再多都沒用

未經思考的學習都是偽學習

那平時怎麼做到讓思考參與進來,高效學習呢?

真正的高效學習都是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學習

什麼是主動學習?什麼是被動學習?

主動學習包括討論,實踐、教授他人,而被動學習其實就是簡單地閱讀、聽講、觀看之類。

區分主動和被動的最大區別在於大腦有沒有在思考。

那些越是舒服的學習方法比如簡單地閱讀、聽音頻或看視頻,其實並沒有讓思考參與進來。

但是討論、實踐這種方式其實在逼你的大腦在進行某種思考,所以學習效率才能提升。

有些人是不是經常看老師在課堂上解題,聽的過程感覺很嗨,自己懂了,恨不得說一句:「原來如此」,但是下課之後讓他重新做同樣的題目,可能就做不出。

為什麼?

因為他根本沒有主動思考老師為什麼會這樣解題,怎麼推導出這個結論的?只是一味跟著老師的思路來走,而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脈絡,沒有審視整個過程是否正確。

學習過程最大的收穫永遠不是你所聽到和看到的知識,而是自己的思考過程,如果你沒有get到這一點,那麼你的學習效率註定是低效的。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數理化歸納總結精析」,可能有你感興趣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mOvtW0BMH2_cNUg4I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