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馬拉松意外事件背後,裁判隊伍數量、專業化水平亟待改善

2023-10-31     青橙商業

原標題:大連馬拉松意外事件背後,裁判隊伍數量、專業化水平亟待改善

近日,大連馬拉松比賽因一件意外事件引爆網絡輿情。

在比賽結束前,一輛賽事車突然轉彎,擋住了中國選手尹順金的跑步路線。事件發生後,網上出現了多種不同聲音,很多網友甚至上升到「陰謀論」的層面,認為賽事車故意阻攔尹順金,讓其他國外選手奪冠。當然,圈內人士和專家看了視頻畫面都明白,這應該是屬於一次烏龍事件。事發時,中國選手尹順金和其他選手處於衝刺階段,尹順金較其他選手落後三四十米,這種情況下,尹順金要想完成超越還是很困難的。所以,說這次事件影響他奪冠毫無根據,但對尹順金的最終成績有沒有影響?肯定是有的,尹順金面對車輛不得不減速繞過去,肯定是耽誤了時間。

視頻中的諸多細節也顯示,這應該是涉事車輛人員錯誤判斷引發的意外事故。車輛在賽道上轉彎上,前面第一梯隊選手已經過去了,但是,當車輛轉至水平線時,司機估計突然看到了跑上來的尹順金,司機可能有點傻眼,急忙踩了剎車。這時候,賽道上的裁判也發現不對,急忙揮手讓車輛離開賽道。

顯然,這是一次嚴重的判斷失誤導致的意外事故。賽後,大連馬拉松組委會向選手和觀眾致歉。尹順金也表示,對於這次遭遇感到很無奈,但他也認為,這次是意外事件,希望以後的馬拉松賽事組織更加周密,不再發生類似事故。

但是,作為一場高級別的馬拉松賽事,發生如此大的疏漏,無論是組織方還是更高層面的田協,都有必要對事件發生原因進行調查並反思,以便改善今後對賽事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其實,要還原當天的事件並不難。根據馬拉松圈內人士介紹,當天轉彎車輛上有「賽事全面」的字樣,而根據規定,大連馬拉松屬於雙金賽事,會有6名中國田協國派裁判,分別為比賽監督,技術代表,賽事全面,起終點裁判長、檢查裁判長,丈量員兼全程計時引導員,這輛車上當時的乘用人應該是國派賽事全面。

國派裁判是馬拉松賽事中級別最高的管理監督人員,擔負著規範、監督整場賽事的責任。作為國派裁判,他肯定是知道車輛不能橫亘在衝刺賽道上。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該國派裁判在沒看清賽道實時情況下就做出了錯誤判斷,要求司機轉彎,而路面上的裁判反應不及時,沒能及時阻攔車輛轉彎,結果就導致了這起烏龍事故。

當然,事後,筆者也聽到各種說法版本流傳出來。有的說司機擅自轉彎,應該承擔責任;甚至有不少不明就裡的網友網曝司機。這種說法和做法非常不負責任,作為馬拉松賽事司機,不可能在沒有裁判的指令下擅自行動。

還有一個從內部流傳出來的更有意思的說法稱,事發時,車輛出了點故障,這種說辭比「臨時工」更為荒誕,過於侮辱公眾的智商。

這起烏龍事故的主要責任到底在哪裡,其實非常清楚。

事發後,此次賽事的組織方智美體育發表聲明稱,他們僅提供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事組織服務,這項服務不包括「競賽執裁和競賽管理」!智美體育強調稱,他們無權控制或操作這些車輛,並表示願意無條件接受並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

這番表態很清楚地表明,智美體育這次並不想背這個黑鍋。實際上,熟悉馬拉松賽事的都清楚,賽事組織方是一個活動運營公司,是一個服務機構,它確實無權管轄賽事裁判。

10月19日,中國田徑協會發布《中國田徑協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國路跑賽事競賽組織工作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近期,部分路跑賽事發生了競賽組織方面的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通知》要求,如遇賽事突發事件和重大情況,監管單位、賽事組委會及比賽監督需在30分鐘內口頭上報。

中國田協在通知中對組委會、運營公司以及中國田協選派的技術官員分別提出了要求,其中,要求組委會認真做好賽事保障工作。賽前,要注意對賽事車輛、設備檢修調試,並完成相關工作人員培訓。有電視、網絡視頻轉播的賽事,要做好轉播車輛和轉播人員的安全教育、規則教育,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及違反規則的情況。

對中國田協派出的技術官員,則要求:認真學習和貫徹中國田徑協會有關規定、技術標準和要求,不斷提高自身執裁能力、水平;接受協會委派後積極參與賽事工作,全面了解競賽組織信息和崗位職責,開好賽事相關工作會議,高質量完成委派任務;協助監管單位及賽事組委會做好賽事組織工作,指導當地裁判的技術工作,如有問題及時向中國田徑協會馬拉松部報告;

中國田協強調,「對於出現玩忽職守情況的,將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這從側面反映,田協還是掌握了一些情況的。

大連馬拉松烏龍事件不是個案。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賽事熱潮中,各地頻頻出現一些亂象,讓很多專業人士對這項運動「走樣」感到痛心。

例如,10月15日的青島海上馬拉松賽一度出現現場混亂的情況。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賽事現場補給不充足、人員分流不到位、領取獎牌排隊太久……現場甚至出現群眾高喊「退錢」的情況;當天,在山東另一城市臨沂舉辦的馬拉松賽也出現了爭議事件。冠軍選手在衝過終點線時,被兩名拉線員用橫幅阻擋。好在工作人員及時趕到,冠軍最終順利通過。

在這些事件都反映出,各地馬拉松賽事組織很多細節不規範、不專業。有馬拉松跑友反映,2019年無錫馬拉松比賽時,起跑點賽道上停著一輛轎車,嚴重影響參賽者的流線。事後向人詢問得知,那是一輛高級別裁判的車。這幾乎和大連這次烏龍事故異曲同工,賽事中的高級別裁判有意無意地充當了賽事規則的破壞者。而由於高級別裁判身份的特殊性,能制約和監督他們的,除了中國田協,其它賽事參與方似乎無能為力。

這件事情反映出,在全國馬拉松賽事越來越頻繁的情況下,對賽事裁判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千萬馬拉松選手期待賽事裁員更加專業化、表現出更高的敬業精神。

業內人士告訴筆者,馬拉松在我國火起來也就幾年時間,很多人,包括裁判隊伍在內,對馬拉松的認識還是不全面的。據統計,2011年,我國馬拉松賽事只有22場,2014年也才51場。

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家體育總局也取消了群眾性和商業性體育賽事的審批。這些政策為馬拉松賽事打開了閘門。2016年,全國馬拉松賽事飆升至993場,2019年1828場,短短5年增長了30多倍。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中國用4-5年時間走過了已開發國家馬拉松50年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對馬拉松運動缺乏理性認知。

馬拉松賽事數量多了,但質量也沒有同步提升。表現之一就是裁判隊伍的建設嚴重滯後。根據田協官員對外披露的數據,目前中國田協管理下的路跑比賽監督有298人、國際丈量員6人(B級)、經常參與路跑賽事的裁判員近萬人,這些人員構成了協會體系下對路跑行業的技術服務隊伍。

近萬人的裁判員看似不少,但考慮到每年近兩千場大型馬拉松比賽,裁判員的數量並不充足。舉例來說,這次大連馬拉松,3萬名選手參加,裁判員有221人。據媒體報道,除了六名國派裁判,其他本地裁判員中這些裁判里包括2位田徑國際級裁判,20位田徑國家級裁判。由此計算,裁判員與運動員比例大致為1:136。

再以2023年10月15日天津馬拉松賽事為例,此次比賽也是3萬名選手,裁判員共有306名,其中中國田徑協會選派裁判6名,天津市田徑協會選派裁判300名。裁判員與運動員比例大致為1:100。

今年的青島海上馬拉松參賽選手同樣是3萬名,但裁判員大約是170人,裁判員與運動員比例大致為1:176。

可見,各地賽事上對裁判員的配備數量有較大差距,從國派裁判數量看,有時候也很難滿足各地如此旺盛的需求。例如,今年4月15日、16日這個周末,全國各地同時舉行30多場路跑賽事。而且頻繁的參加賽事也必然讓很多高級別裁判吃不消,稍有懈怠就會影響到賽事質量。

2021年奪走21條選手生命的甘肅省景泰縣馬拉松越野賽慘劇後,新華視點就曾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次嚴重馬拉松慘案給全社會敲響了警鐘。文章指出,「一項馬拉松賽事,涉及到大量的工作,如賽前的賽道規劃、勘察,比賽過程中的跑者的能量補給、檢查,醫療救護等,裁判員多達幾百上千人」,這是一項系統性、高度專業性的工作,決不能一拍腦袋就上。

2020年,人民網體育頻道發文稱,我國馬拉松賽事如火如荼,但仍有五大問題仍亟待解決,其中之一就是馬拉松賽事數量快速增長同管理能力、資源相對有限的矛盾。中國馬拉松面臨著賽事質量良莠不齊、賽事管理人才缺乏、社會資源相對有限等難題。如何加強協會對整個行業的管理和協調,仍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重要課題。

此次大連馬拉松事件後,中國田徑協會路跑賽事競賽專家組成員沈純德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也對馬拉松賽事泛濫引發的監管力量欠缺的情況表示了擔憂。

沈純德認為,一個省同時五六個比賽,可能出現包括裁判、監管力量有所欠缺的情況,這就容易發生問題。建議監管單位更好地進行規劃策劃,確保不發生問題。

這再次說明,大連馬拉松事件雖然只是一次烏龍,但它向所有熱愛馬拉松運動的選手和管理機構都敲醒了警鐘。它讓我們意識到,只有儘快提高馬拉松比賽的規範化、專業化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運動愛好者參與這一比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f7a718701c3ac28f2b15f8b986b56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