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3日 · 九江保衛戰之姑塘側襲

2022-07-23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3日 · 九江保衛戰之姑塘側襲

1938年7月23日零時,日軍波田支隊在姑塘登陸。

地點:

濂溪區

類別:

軍事

圖源:維基百科

1938年7月23日零時20分開始,日軍波田支隊及偽軍一部,在軍艦20餘艘、汽艇100餘艘配合下,利用夜暗和風雨,在海空火力掩護下,於姑塘附近之中國軍隊預備第11師正面登陸,該師奮力抵抗,擊沉日軍汽艇10餘艘,激戰3小時,日軍登陸成功。中國軍隊第128師奉命增援,但不戰自敗,退往九江、星子。24日拂曉,登陸之日軍繼續增兵西攻。中國軍隊以第8軍向西攻之日軍反擊。激戰至25日晨,第8軍陣地被日軍突破。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本篇接著之前的《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4日 · 湖口陷落與川軍八百壯士》,繼續講述武漢會戰中南潯戰役的故事。

武漢會戰合計十一個戰役(日方稱為戰鬥),其中有六個發生在九江。第一個馬壋戰役自6月22日開始,至7月4日湖口陷落而告一段落,本系列已有三篇介紹該戰役。

湖口被攻陷後,九江保衛戰隨即展開。然而,日軍並未能立即攻擊九江,被遲滯了近二十天時間。這主要是由於三個原因造成的,其一,雖然馬壋戰役相當順利,但連續攻擊十餘天的波田支隊也很疲憊,需要有個休整、補充的過程。其二,馬壋阻塞工程也有一定的效果(見《歷史上的今天 · 6月24日 · 馬壋封江工程》),雖然馬壋炮台僅在兩天之內就被攻破,花了那麼大成本的封江工程迅速被炸開,但這些沉船,尤其是大量布置的水雷,也給日軍帶來極大麻煩,小型汽艇過去沒問題,軍艦卻不止一艘被炸沉,對日軍士氣傷害不小。其三,湖口被攻陷後,江水陡然暴漲,給逆水進攻的日軍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

日軍航拍的長江一帶漲水情況(新港、江州區域) 圖源:Criticalpast.com

史載,九江戰役自1938年7月9日打響,這是從日軍在九江江面上掃雷並規模性轟炸國軍陣地開始計算的。日軍正式攻擊令於7月19日下達,選擇何處為主攻點,其實中日雙方也都清楚。

可行的只有兩處:九江市區或姑塘鎮。湖邊江邊雖然廣闊,但登陸的地方必須地質條件良好,適合輕重武器上岸,其實沒多少可選擇的位置。在江湖水暴漲的情況下,從灘涂上岸只會陷入泥沼,

能從九江市區登陸當然最好,打下市區就可以接著進逼武漢。然而九江城區並不好打,江上有大量水雷,守軍有建築防衛,對岸的小池口也在國軍手中。側翼只有從鄱陽湖西側的姑塘鎮一帶登陸,比較耽擱時間。

了解日軍的都應該知道,側翼包抄是他們最擅長的戰術,側翼被擊穿,九江城根本就守不住,以國民黨軍隊的德行,必然是大潰逃。事實上就是如此。國民黨防守方知道不知道日軍要襲擊姑塘?當然知道,準備好了麼?當然沒有。

岡村寧次像 圖源:維基百科

日方的準備卻極為充分。6月下旬,在馬壋戰役期間,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派任岡村寧次出任第11集團軍軍長。熟悉歷史的都知道,此人後來擔任了中國派遣軍總司令。臨陣換岡村寧次,因為他是個中國通,1926年,岡村寧次作為日本軍事顧問,在九江、南昌一帶協助指揮軍閥孫傳芳的軍隊與北伐軍作戰。

據說,岡村寧次在此期間獲得了華中中部地區五萬分之一軍事地圖,並將它帶回了日本,此次武漢會戰日軍所用的軍事地圖,大部分是該地圖的複製品。對此說法筆者並不認同,岡村寧次可能帶回去了地圖,但日軍在侵略中國之前,早就派出大批裝扮成商人的間諜,並收買了無數漢奸,完成了對中國各地區的測繪工作,日軍的地圖比中國自己的詳盡準確得多。順便說一句,日本人現在還在這麼干。

7月11日,岡村寧次將11軍指揮所移到湖口石鐘山上,一線指揮進攻九江城的戰鬥。守衛九江的是第二兵團司令張發奎。11年前,張發奎率領北伐軍第四軍在九江殲滅了孫傳芳主力,可以說打敗了岡村寧次。這一回,勝負顛倒了。

7月中旬後,將水雷清除差不多了,日軍的軍艦開到九江城區附近,飛機轟炸,炮聲隆隆,做出一副要攻擊主城區和小池口的樣子。22日午夜,那個打下彭澤湖口的波田支隊,利用夜暗和風雨,進至鄱陽湖鞋山附近。23日零時20分開始,在海空火力掩護下,波田支隊在姑塘附近的殷家湖開始登陸。

九江戰役日軍攻擊圖 筆者製作

殷家湖是個向內凹入的港汊,距離九星公路僅五里,防守在這裡的是預11師。這一防守區域恰恰還是11師與90師的交界處,兩支部隊不屬於同一個軍,談不上相互支援。殷家湖可以說正好是九江防線的漏洞,你說奇怪不奇怪?一點也不奇怪,抗日戰爭期間,尤其是早期,漢奸遍地都是,日本飛機轟炸,總有中國漢奸冒死在地面指揮。中國軍隊的部署,日軍可以說了如指掌。

當夜,狂風暴雨。一個月前,波田支隊偷襲馬壋,也是半夜,天降暴雨之時。顯然國民黨軍隊還是沒長腦子,待到汽艇衝到岸邊才發現,倉促應戰,結果可想而知。天亮,日軍灘頭陣地穩步擴大,又有艦炮和飛機掩護,守軍潰退。

張發奎命令第70軍128師前往增援,援軍在公路上被敵機轟炸,難以靠近。128師是湘軍,鳳凰子弟,典型的雜牌軍,武器裝備也差,反擊難以奏效,預11師殘部撒丫子就跑,這場姑塘守衛戰越打越爛。

波田支隊與一六師團在姑塘登陸,聯合向九江市區進攻 圖源:重慶圖書館

國民黨部隊,即使是嫡系王牌,自始至終有個特點:很能守,到了解放戰爭後期,若是國民黨部隊防守,有些也能和解放軍打出1 : 1的戰損。攻堅就很一般了,若是撤退,則一定是潰不成軍,當兵跑得比老百姓還快。說到底還是意志、信仰的問題。當年萊蕪戰役,王耀武感嘆「就是五萬頭豬,共軍三天都抓不完」,真不是假話。國軍崩潰起來,豬都不如,他們還會順便沿途搶劫老百姓。

添油一般打了兩天,波田支隊陣地越來越大,106師團也在姑塘登陸,張發奎只好下令後撤。在增援中畏敵不前,不戰自退的第70軍128師,戰後被撤銷番號,師長顧家齊被蔣介石撤職查辦。

下圖是那場戰役保存至今最有代表性的一張照片。讀者可以看到,照片左側遠處的,是鄱陽湖上的鞋山,一群日軍在湖邊沙灘上拖拽一門大炮,很像是75mm野炮,湖中還有小艇正在靠近。

日軍在姑塘登陸 圖源:山人

姑塘失守,守軍已經被抄了後背,九江想守也守不住了。九江市區攻防戰的故事,下回再說。

預告:九江保衛戰還有兩篇,其中有您一定沒有看過的八十多年前的戰鬥視頻,相當震撼。此外,7月24日將發布7月10日的故事(之前24日的周敦頤故事已經在10日發布),一個從未被講述過的感人的故事,敬請期待。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d26c692dfb28470dabed1f0fe91c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