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換電:長安入局後,密碼找到了?

2023-11-22     電動湃

蔚來換電體系,終於迎來首位車企合作夥伴。

對於蔚來而言,這是它邁出開放合作的第一步。

反觀新勢力陣營,這也是繼小鵬+大眾、零跑+Stellantis之後,第三個達成車企間合作的案例。

只是「蔚來+長安」,雙方並沒深入到相互持股的程度,更多還只著眼於換電層面的合作。

或者這麼說,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在跟長安的簽約儀式上,李斌提到了兩句話——

「從充換電業務開始的第一天,蔚來就決定向全行業開放。」

「蔚來換電業務,已經做好了向行業開放的準備。」

李斌此言不假,早在2021年NIO Power三周年活動上,秦力洪就曾發話:

「蔚來宣布向行業全面開放NIO Power充換電體系及BaaS服務,與行業及智能電動汽車用戶分享NIO Power建設成果。」

蔚來想要開放換電體系的計劃,早已向大家說明了意向。

只是要想實現的難點,首先在於物理上的限制。

「蔚來的電池尺寸是從設計之初已經定好,可以滿足未來疊代電池的升級,所以目前只有一個尺寸規格,涵蓋70度到150度的電池容量。」

「蔚來參與、修訂了國家21項關於換電的標準,對於電池規格及技術的兼容,蔚來抱以開放態度。」

「前提是需要其他廠商按蔚來電池包設計底盤,讓更多品牌車主享受換電的便利。」

「如果有車企用到我們的換電網絡,需要對車輛進行一些重新研發和改造,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決定,他們需要一些時間。」

在過去幾年裡,李斌一直有提到換電結構對於車企共用的限制性因素。

換句話說,這很考驗合作車企進入換電賽道的決心。

有見及此,蔚來在設計第三代換電站時也作出了調整,能夠適應軸距和車寬更大的車型,對尺寸的兼容性變得更強。

在去年12月的NIO DAY,蔚來第三代站正式面世。

緊接著到了今年2月,蔚來突放冷箭,提出今年要新建1000座換電站,將總量提升至2315座上下。

蔚來加碼布局兼容性更強的三代站,意欲開放換電體系的決心相當堅決。

不過考慮到建換電站的投資巨大,這也要求蔚來需要審時度勢作出合適決策。

從2月提出建設千座站點,到6月30日的數據公布,那時蔚來累計換電站數量僅為1543座。

也就是說,4個月內只建了200座出頭的換電站。

對此,秦力洪曾給出過解釋,「今年上半年新增了合肥工廠立項投產計劃,第三代換電站的產能還沒跟上。」

不過6月那會兒,還有兩個重要消息放出,這或許也是影響建設進程的重要因素。

6月,蔚來宣布剝離換電權益的購車方案,車價立減3萬元。

蔚來指出,NIO Power真正開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同期,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召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會上表示:

「要研究編制換電技術標準體系,推動換電電池尺寸、換電接口、通訊協議等標準統一。」

結合NIO Power獨立發展、相關部門提出統一換電標準,到蔚來加碼新建1000座換電站的計劃。

不難看出,蔚來是看準了時間節點來作提速布局,以爭得制定換電標準的主導權,並為後續的換電開放作準備。

於是從6月開始,蔚來快速落成新建換電站,如今11月已累計超2100座。

據秦力洪此前表示,蔚來的千站目標可以提前1個月至11月完成。

在做好準備功夫以後,「請君入局」自然是蔚來的另一工作重點。

過去一段時間,蔚來承認在跟部分車企商談當中,其中外界傳言的奔馳常被推到了媒體焦點。

只不過,後來康松林給了個明確說法——

「如果想要生產完完整整的奔馳產品,包括智能的技術合作夥伴,我認為將奔馳的標準放在其他公司的基礎架構或平台上,可能不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從根本上認為,基礎平台、基礎架構必須始終是純粹的『奔馳製造』。」

被傳得最多的「蔚來+奔馳」故事,自此基本戛然而止。

反觀這次長安的入局,多少讓人始料未及。

同時,李斌在內部講話里也透露,「後面還有4-5家在談。」

儘管這樣說對於提振蔚來士氣、改善外界預期有一定幫助,但這對於作為第一個官宣合作的長安有些許不公。

「感謝有長安,但它也只是我名單里的其中一個」,這麼去理解似乎也沒毛病。

由此,也能感受到兩者合作程度的深淺。

從雙方公布的合作內容來看,細節不多、程度不深。

「雙方將在推動換電電池標準建立、換電網絡建設與共享、換電車型研發、建立高效的電池資產管理機制等方面展開合作。」

這次長安的參與,只著眼於換電層面的合作,並未及小鵬、零跑那般達到「雙方持股」的合作深度。

試水、布局換電賽道,這似乎更符合長安搭上蔚來這條船的想法。

宏觀來看,一汽、上汽、吉利這些實力位居前列的車企集團,它們都有布局換電市場。

因此這次長安率先成為蔚來的合作夥伴,這確實是有跟進布局的考慮。

事實上,要說長安布局換電賽道的前瞻目光,理應比起多數對手都要早。

過去長安就曾跟蔚來合資成立過「長安蔚來」,這也是如今阿維塔的前身。

不過,長安蔚來沒有按計劃推出新車,雙方最後也不了了之。

這事單從投資角度去理解亦不難,在長安蔚來組建以後,蔚來很快遇上了財務危機,李斌也被戲稱為「2019年最慘的人」。

那麼長安作為投資布局的角色,發現苗頭開始不對,決定不繼續推行項目也是可以理解。

反觀當下,儘管蔚來再次遇上了不小的財務壓力,但換電基礎設施規模確實做起來了。

此外,相關政策也支持換電賽道。

從工信部發聲推動統一換電標準,到發改委聯合多部門發布的《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當中也提到了支持換電事業的發展。

長安和蔚來重歸於好,亦是情理之中。

在此其中,出席本次簽約儀式的長安領導里,可以看到有深藍CEO鄧承浩。

此外,李斌也在蔚來社區里說到,「對外共享的是,下一代面向大眾市場的超充快換電池包。」

言下之意,深藍或將成為長安換電打頭陣的前鋒,而非更有歷史淵源的阿維塔。

從客觀條件來說,阿維塔背後有作為第二大股東的寧德時代,同時寧德本身也有EVOGO的換電品牌。

如果長安拿阿維塔去跟蔚來合作換電,確實會有業務相衝的情況。

同時也可以這麼理解,阿維塔作為長安的掌上明珠,長安也不想被車企合作,稀釋掉這層獨有的尊享價值。

反之定位親民的深藍,充當「試驗場」也並非不可。

以目前外界傳言來看,據悉深藍已在研發「換電版S7」,計劃於2025年上市。

只是照此推算,深藍換電版車型的上市時間或在比較後的節點,這多少不太符合蔚來迫切走量的利益訴求。

那麼也有一種可能是,基於李斌說的「大眾市場定位」,不排除蔚來或借阿爾卑斯車型作為推手,給到深藍換標版的阿爾卑斯姊妹車型。

結合2025年深藍銷量達80萬輛的目標,此舉也能符合長安的利益訴求。

不過從深藍如此高的銷量藍圖來看,我們多少可以明確一點是——

這次長安跟蔚來的換電合作,更多還是出於試水性質,而非有心大力進軍換電賽道。

深藍固然可以出換標版阿爾卑斯,也可以在個別車型上嘗試換電結構。

但要說讓換電車型占到多高的銷量比例,長安應該是沒有具體計劃,畢竟這中間還需給到蔚來一筆「過橋費」。

這一切,都反映在了雙方沒有公布太多合作細節、沒有相互持股的結果上。

在公布合作前一晚,李斌的內部講話里提到了——

「全行業不是只有我們在做換電,認認真真在做的就有7家公司,而換電這條路非常艱辛。」

「換電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別人就會發現投資門檻、運營門檻非常高,因為這是基礎設施建設。」

單個換電站投資,動輒兩三百萬一個,這是過去媒體披露的成本數字。

而從李斌的發言來看,全行業認真做換電的只有7家公司,其中要數蔚來的換電業務做得最大。

肉眼可見,整個換電市場真不大,全靠蔚來撐起來。

因此蔚來想通過對外開放換電體系,以換取自身更好的發展,這事不難理解。

但反過來想,誰願意跟蔚來坐上同一條船呢?

李斌給出的說法是,「把換電想像成2003年時亞馬遜要做雲服務。」

「換電網絡,就相當於能源網際網路的雲服務基礎設施。」

「你去看今天的阿里、騰訊、亞馬遜、微軟等的雲服務,他們很大一部分市值都來自於雲服務。」

外界也有說法是,蔚來換電網絡,將成為中石化這樣的能源供應商。

無論是看作雲服務還是中石化,這兩種論調都進入了一種思考誤區——

錯把個體選擇,看成社會共識。

簡單來說,新能源車是趨勢,但並非特指換電類型的新能源車是趨勢。

又或者說,換電跟增程混動,都是發展新能源的其中一種形式,該如何選擇,這都是車企自身的發展考慮。

但將換電,類比成作為底層技術的雲服務或安卓系統,又或者是提供基礎燃料的中石化,這是高看自己了。

正因如此,從一開始,蔚來主推的換電結構,固然是其補能體驗絕對領先的競爭壁壘。

但也是從一開始,蔚來力推的換電網絡,註定成為其發展束縛。

如果蔚來自身銷量上不去,無法分攤其龐大的換電站建設費用,這將很大程度拖累蔚來的發展腳步。

其中蔚來就在不久前的財報會上透露,目前僅有大約20%的換電站能達到盈虧平衡。

所以從一開始,蔚來就主張對外開放換電網絡,希望吸納更多參與者的加入。

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換電這生意,其實大家都能看明白。

蔚來想其它人一併參與,除去分攤基本費用以外,也將藉此成為「收稅者」的角色。

只要你用了換電網絡,就得交錢。

所以上汽、吉利、寧德時代都寧願自己多掏腰包自建換電站,而不加入蔚來換電網絡,就是不想成為當中的「被抽稅者」。

那麼,長安就真的願意被活生生抽稅嗎?答案顯然不是。

抽稅這生意,銷量規模越大,只會被抽得越多。

因此結合深藍作為大眾市場走量的品牌定位,這多少已經說明跟蔚來的合作,不會是長期且深入的。

而回歸到蔚來三代站+阿爾卑斯的特點:絕對領先的補能速度+800V電池。

長安以及將來跟蔚來合作的車企,它們看中的大概都是這一塊賣點。

從近來新出車型來判斷,到了2024年,不支持800V平台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力的。

但怎麼推800V,這還是個影響生存的財務問題。

20萬出頭的小鵬G6,全系800V固然是具備了吸引力,但虧錢賣車一事也是備受熱議。

反之其它多數提供800V的新車,實際也是分為了低配400V、高配800V的不同搭配。

就此來看,選擇蔚來合作換電的車企,大概也是出於避免虧錢推800V車型的初衷來上門合作。

甚至乎,這些車企可能也沒有打算要自建800V超充站。

對於這些可能虧本的生意,它們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像蔚小理那樣做得極致。

因此,「借蔚來的基礎設施,以換取自身發展時間」,這大概是其它車企選擇蔚來的核心所在。

試水、過渡性質,起碼在這次長安跟蔚來的合作里還是比較明顯。

所以即便公布了合作,當晚蔚來股價還是下跌近4%,市場並不完全認為,這能給蔚來帶來多大的提振作用。

「我非常明確的說,最終做強靠自己,錦上添花靠合作。」

這是何小鵬在Q3財報會上,回應市場競爭相關問題時給出的回應。

依靠G6的絕地反彈、新款G9的斷臂求生,以及全新X9艷壓理想MEGA的產品,近來小鵬在士氣及交付量上,都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現。

那麼,蔚來什麼時候也能像小鵬那樣打出一口氣?

或者說這具體打法,是靠蔚來的自身變革,還是寄托在合作對象身上,抑或是依託於阿爾卑斯成為爆款?

期待蔚來能給出有力的答案。

靠一個人的力量,即便做到一家獨大,都不可能真正將換電事業做大。

所以這次蔚來換電生態走出了開放的第一步,值得慶祝。

但合作對象作為錦上添花的一環,它能否真正幫助蔚來換電事業做大做強,取決於其發展換電的決心。

真要大家都下決心去做,股權交易大概是不可缺失的一環。

回過頭看,這次是長安自己試水換電,也是蔚來開放生態的首次試水。

至於還在談的4到5家意向車企,蔚來真要好好把握機會,「深度捆綁大腿」可能才是長遠之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c78eb944f4f7ff6573f34de1ddaa9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