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比亞迪以850.82億美元營收排名143位,比去年的212位提升了不少。
比亞迪,成為了排名升幅最大的車企。
而排在比亞迪前面的,則分別有營收1051.957億美元的上汽,以及營收894.85億美元的一汽。
相比於其它兩家是以合資品牌來作為主要基本盤,有著100%中國成色的比亞迪,則尤其讓人看出了排名的高含金量。
「迪王」,如此稱呼來得名正言順。
「我不相信中國人造不出頂級的汽車。」
在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之前,王傳福曾對外作出了這樣的表態。
那時候的比亞迪,實際已經過著相當不錯的日子——手機電池領域市場份額達到世界第二。
王傳福直言,「再有兩年,電池業務就要捅到天花板了。」
不滿足只做電池的比亞迪,毅然宣布要造車。
只是,事情並沒有這麼順利。
跨界造車、追求產業擴張,比亞迪的「不務正業」難免遭到了市場質疑。
在官宣收購西安秦川汽車77%股權的次日,比亞迪股票開盤即迎來了暴跌。
王傳福,被迫站出來表態。
「按過去的發展之路以及中國實際情況,我相信未來10年比亞迪一定會成為中國一流車企。」
「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我們的目標很大,我們已經在電池領域擊敗了松下、東芝等世界一流的知名品牌。」
「汽車也是製造業,我相信我們也會做強。」
有過製造業成功經驗的王傳福,提出這樣的口氣亦不見怪。
好的是,他不是只說說而已。
2004年,才剛進入汽車行業1年多的比亞迪,就成為了當時北京車展上唯一展出電動車的品牌。
那款展品,是一輛能由四個獨立電機驅動、可以原地轉圈的ET純電概念車。
這,可以說是易四方平台最早的雛形。
「我們一定要有核心技術,這樣才能夠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目前中國的汽車唯一的出路。」
說到做到的王傳福,並不只一次提出了類似的豪言。
「未來是混動車的、電動車的,而不是汽油車。」
「比亞迪計劃在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車企,在2025年銷量突破1000萬輛,超越豐田成為全球第一。」
才剛造車4年的比亞迪,絲毫不遮掩自己的野心。
而它的底氣,就來自於籌劃了許久的比亞迪F3DM。
2008年12月,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正式上市,售價14.98萬元。
「全球首款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電動車」,這是當時比亞迪打出的產品主張。
王傳福還指出,「我們的雙模混合動力價格,至少在豐田同樣檔次的混動車價格上除以二,再減一點。」
「比亞迪未來以領先技術和超領先成本,能實現中國和世界第一的目標。」
打出極強成本優勢的DM混動,自始至終都是比亞迪的王牌。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比亞迪就向市場力推磷酸鐵鋰電池。
這一以貫之的企業主張,終於在2020年推出的刀片電池和第四代DM-i技術上修成了正果。
自此,比亞迪開啟了銷量騰飛的階段。
從年銷四十多萬輛,到站上300萬輛,比亞迪只用了不到4年時間。
比亞迪,終於兌現了其成為「中國第一大車企」的目標。
其中,2022年4月比亞迪宣布正式停產燃油車,全面切換至新能源車賽道。
用油電同價的新能源車來顛覆市場,這是比亞迪取得300萬輛成績的關鍵所在。
直至當下,在傳統車企裡面,依舊只有比亞迪一家敢做到全面停產燃油車的地步。
迪王的遙遙領先,含金量真心夠高。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賣出161.3萬輛,同比繼續增長28.46%。
基於300萬輛規模上仍保持這般增速,今年比亞迪勢必要往400萬輛的方向衝擊。
在此背景下,第5代DM技術註定將成為關鍵的助推劑。
其中,首發該技術的海豹06在上個月已賣出了超過2.5萬輛,另外秦L則賣到了3.3萬輛之多。
隨著第5代DM技術的加速普及,比亞迪的銷量定將更上一層樓。
這將進一步拉開和追隨者的銷量差距之餘,也將繼續夯實比亞迪在世界500強里的領先地位。
它的增長後勁,也許將超乎大家的想像。
迪王,還能怎麼進步?
短短几年就發展成了行業巨無霸,如今比亞迪所面臨的增長阻力,也許比起多數車企還要突出。
可以說,接下來比亞迪要面對的,都是一場場的硬仗。
比如說,它和合資品牌之間的決鬥。
今年初,比亞迪拿出了降價將近2萬元之多的榮耀版。
緊接著,它再推出了9.98萬起的秦L和海豹06。
打著「電比油低」的旗號下,比亞迪擺明想要把合資對手給拉下馬來。
對此,比亞迪王朝網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路天就曾指出——
「表面上看,合資品牌通過以價換量維持生存。」
「但實際在廣泛人群中,合資燃油車的消費慣性仍然強大。」
於是,比亞迪接連在入門車型上打出震撼價,想要一把殲滅過去的「油車三大媽」。
死磕到底,這就是比亞迪放出的姿態。
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認為,再過2年,中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提升20%至80%。
「在中國市場按2000萬輛算的話,20%的增長空間,就意味著400萬輛的增量。」
「我覺得市場空間很大,我們要去做增量,向燃油車要份額,向合資品牌要份額。」
正因如此,坐擁300萬輛之上的比亞迪,並不擔心找不到增長方向。
同時,這也解釋了作為國內一哥比亞迪,為什麼仍堅持「卷」的打法。
它的刺刀,面向的可是相當頑固的合資陣營。
「不鬆懈、不手軟、不留活口」,比亞迪攤牌了。
在此基礎上,比亞迪也在嘗試把這套內卷打法複製到海外。
不久前,比亞迪的第800萬輛新能源車,在泰國全新工廠下線。
其中,規劃年產能約15萬輛的比亞迪泰國工廠,從開工到投產歷時只有16個月。
中國速度,不得不服。
王傳福還介紹了,比亞迪在泰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約為41%。
再者,在泰國每賣出3台純電動車,就有1台是比亞迪。
而從2023年1月起,比亞迪更是連續18個月蟬聯了泰國純電動車銷量冠軍。
比亞迪出海,戰績所向披靡。
顯然,比亞迪的世界500強含金量,並非只是在國內「窩裡橫」。
更廣闊的全球市場,已在向它招手了。
和進軍海外市場同樣重要的是,還離不開在智駕方面的突圍。
此前比亞迪揚言,將逐步把高階智駕往20萬以內下放。
更有消息指,比亞迪計劃在12萬以上車型增配雷射雷達,通過規模優勢把雷射雷達成本打到千元以內。
對此,比亞迪開始行動了。
新款海豹,成為了比亞迪品牌首個搭載雷射雷達的車型。
它還說到,將在2到3年內,對15萬以內車型完成自研自產自銷的高階智駕系統。
「我們智駕團隊已有數千人,投資數以億計,絕不做PPT智駕。」
比亞迪的堅定表態,已然傳遞出了迪王發力智駕的決心。
試問,誰又敢低估一哥追逐的決心呢?
在過去20年的造車歷史裡,比亞迪在多數時間都是充當著「後發者」的角色。
換句話說,比亞迪早已習慣了打逆風盤的滋味。
因此,即便現在沒有多少人看好比亞迪的智駕發展,但在假以時日下,想必它將給到大家足夠驚喜。
與之類似的是,誰又能想到售價過百萬的仰望U8,能在今年上半年取得百萬元以上豪車的銷冠呢?
國內百萬豪車銷冠、乘用車車企銷冠、全球新能源車銷冠……全面開花,這是比亞迪的本色。
這,更是比亞迪作為世界500強的底色所在。
比亞迪的遙遙領先,並非只停留在了口頭上。
無論從斷層式的銷量數字,還是第5代DM技術的油耗水平,比亞迪的強悍大家都已有目共睹。
世界500強,這對比亞迪來說是名副其實的梯隊劃分。
榜單只是數字,實力才是根本。
從100%中國品牌成分的底色、100%新能源車的銷量結構來看,比亞迪早已是國內NO.1強的汽車集團了。
花了20年時間來登頂,誰敢說這不是實至名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