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死磕眼鏡,位元組跳動為什麼選擇做AI耳機?

2024-10-15     娛樂資本論

作者|梓良

位元組跳動旗下大模型產品「豆包」的首款智能硬體落地選擇了耳機。

和外界對產品發布的高度關注度鮮明對比的是 ,位元組跳動的動作尤為低調。沒有舉辦發布會,也沒有管理層對外發聲,名為「Ola Friend」的產品準時在電商平台上線。

產品介紹視頻沒有複雜的參數和解析大模型技術,只是針對如何使用這款耳機給出了三個場景:隨時隨地的英語陪練、旅行路上的電子導遊,以及閒暇時的情感陪聊。

據媒體報道,一個月前,位元組跳動以約5000萬美元全資收購了開放式耳機品牌Oladance。「Ola Friend」則是這場閃電式收購後,首個對外發布的產品。

這筆收購的幕後推手是位元組跳動AI硬體團隊負責人Kayden(原名劉成城),其曾是36氪集團的創始人。有前項目成員告訴剁椒,Kayden負責相關業務後,提出希望整合團隊實現大模型在終端的落地。

與Meta聯合雷朋發布智能眼鏡類似,位元組跳動在耳機產品上策略也是喚起其AI應用來實現和用戶的人機互動。不同的是,耳機產品的移動性和成熟度被業界更為看好。

10月10日10時,「Ola Friend」開始線上預定,七天之後用戶需要支付尾款。這款AI開放式耳機提供四種配色,售價為1199元,目前只中國市場發售。單只耳機的重量為6.6克,官方稱是同類產品中最輕的,佩戴幾乎無感。

「Ola Friend」與Oladance於2023年7月發布的「Oladance OWS Pro」外觀相似。對此,官方直播間主播介紹稱,「Ola Friend」在OWS Pro的開放耳機的優勢之外,增加了AI的功能。

圖:左為Ola Friend,右為Oladance OWS Pro

(來源:京東和亞馬遜)

根據產品演示,AI能力主要體現在,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或操作喚醒位元組跳動旗下的豆包應用,實現人機對話互動,幫助用戶完成英語對話訓練、場景下的問題搜索,以及閒聊時情感陪伴。

儘管目前產品仍在預售階段,但一些網際網路博主已提前拿到產品參與體驗。經過兩天的佩戴後,刀青(化名)告訴剁椒,這款耳機與豆包強綁定,所以對日常使用這類應用多的人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耳機的質量也很輕,時間長了甚至會忽略在使用。但是,他也期望位元組跳動可以更開放,可以調用除了「汽水音樂」之外的更多音樂App。

AI耳機的熱度這幾年正在快速上升。2018年,人工智慧公司出門問問率先對AI耳機進行嘗試。隨後,科大訊飛入場發布了和辦公場景緊密結合的iFLYBUDS系列產品,提升了撰寫、摘要總結和翻譯等特定功能的準確率。其他廠商如塞那和Cleer等則選擇了娛樂、教育和運動健身等賽道。

上述公司的產品往往聚焦於某個特定場景需求,所以用戶對其也會打上特定的標籤。「Ola Friend」和其他產品相比最大的不同的是,能夠深度絲滑調用位元組跳動產品,這也是這款耳機更接近大眾所認知「AI耳機」的原因。

與此同時,開放式耳機的模式正在成為市場的新趨勢。根據IDC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開放式耳機市場強勢增長,出貨1184萬台,同比增長303.6%。IDC認為,隨著頭部廠商的深入布局和消費者認知的提升,市場會從窗口期逐漸過渡到洗牌期,頭部品牌有待於重塑市場。

市場普遍認為這一市場的發展方向是,拓寬產品使用場景、增加附加價值,以及渠道多元化布局,而這恰恰是位元組跳動的優勢。

位元組跳動通過盤活自身產品資源來培育新產品的策略已不陌生。「Ola Friend」在用戶使用音樂場景下,豆包大模型率先調用的便是其旗下的汽水音樂。未來,具有著強搜索需求的用戶對話將利用位元組跳動龐大的內容儲備,從而實現更精準的推薦。此外,將AI耳機與飛書結合在辦公場景落地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視。

圖:Ola Friend官方直播間

一位前耳機行業的創業者告訴剁椒,與眼鏡類產品相比,耳機類產品的移動性更強,因此適用場景也更加豐富。這款耳機不僅可以作為大模型應用的載體,還能作為位元組跳動集團其他業務的硬體入口,蘊含著巨大的想像空間。

最後,AI耳機產品也更適合網際網路營銷。儘管產品仍在預售期,但抖音和小紅書等平台上已有多位博主發布體驗測評內容。「Ola Friend」不僅延續了Oladance選擇運動時尚博主展現耳機外部、功能優勢的策略,還增加了數碼博主等對大模型應用的呈現,一些博主引用了「科幻電影照進現實」的話術。

圖:已有眾多博主發布產品體驗測評

不過,目前來看,用戶對這款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仍待檢驗。截至剁椒發稿時,抖音平台上的銷售量不足1000部;官方直播間,剁椒觀看主播激情熱賣的半小時內,10多位在線觀眾未有下單的動作,在售的庫存數量也只有10台黑白配色和不足10台黑色產品。

從產品來看,Ola Friend的AI能力依賴於豆包大模型,如果大模型當前無法支持某些AI功能,那麼這款耳機也是無法實現。在直播中,有用戶詢問是否能實時完成同聲傳譯,主播就曾坦言無法支持,只能由用戶向豆包提問某句話如何英語表達。

對於這款產品的發布,加一資本創始合伙人金龍告訴剁椒,就是位元組跳動的「軟體」與Oladance「硬體」的結合。

Oladance成立於2019年,由前音響設備公司Bose高管李浩乾和多位前工程師創立。在被位元組跳動全資收購前,Oladance是一家通過重構與聲音相關設計、創造新市場的初創公司。在TWS(真正無線立體聲)耳機大行其道時,他們推出了OWS(開放式穿戴立體聲)專利技術,將家庭影院的體驗移植到耳機上。

圖:Oladance將家庭影院的體驗移植到耳機上。

(來源:Oladance官網)

儘管Oladance的產品可以通過喚醒Siri完成一定的人機互動,但是在發布「Ola Friend」前,AI並不是這家公司的底色。Oladance的產品以無佩戴感、音響級聲效和超長續航而備受關注。

品牌傳播主要聚焦於運動時尚,田徑選手吳艷妮曾為其運動系列產品代言。

這些特點也是黑蟻資本、藍馳創投等早期投資者選擇投資Oladance的原因之一。

於是,獲得融資不到一年,這家公司就迅速完成了外部投資者退出的操作,最終被位元組跳動全資收購。國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2024年3月,深圳市大十未來科技有限公司(Oladance所屬主體)的三大外部機構股東退出,投資時長不足一年。僅過去五個月,公司股東再次變更,由天津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出資額為128.37萬元。

反觀位元組跳動,自2012年成立以來,其一直將數據挖掘和推薦引擎技術作為公司產品的核心。在2016年推出抖音的同時,這家公司成立了人工智慧實驗室,這是系統性研發的開端。雖然位元組跳動並未在大模型熱潮初期迅速入局,但到2024年初,其成績已經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

根據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2024年7月,AIGC應用豆包的月活躍用戶數已達3042萬,領先於第二名百度文小言兩千萬,後者僅為1008萬,而月之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阿里巴巴的通義、崑崙萬維的天工、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均未突破千萬。

表:2024年7月AIGC應用月活躍用戶規模

(來源:QuestMoblie官網)

位元組跳動的優勢在於人才密度、GPU資源和技術積累等方面,尤其是在算法的早期研發及AI在多個位元組跳動旗下產品中的應用。這些因素使得位元組跳動在應用場景的探索中並未落後。

不僅如此,位元組跳動在大模型領域做到了一鳴驚人。2024年5月,在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動力大會上,位元組跳動首次正式發布自研的豆包大模型(原雲雀大模型)。當火山引擎總裁譚待公布Pro-32K版本推理輸入價格低於行業99.3%時,位元組跳動再次改變了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格局。

圖:豆包大模型定價遠低於行業引起關注。

(來源:位元組跳動)

過去這近一年時間裡,位元組跳動全面押注AI原生應用。基於豆包大模型,其打造了一系列產品,讓整個公司從原來的「超級APP工廠」升級為「超級AI應用工廠」, 抖音、番茄小說等業務也已接入該大模型,這些產品中不乏億級用戶量的應用。然後,位元組跳動將這些資源與豆包大模型整合,與跨領域行業合作。

OPPO、榮耀、華碩電腦和極氪汽車等企業已相繼宣布接入位元組跳動的大模型服務,類型涵蓋智慧型手機、PC和汽車等不同的電子消費終端。不僅如此,位元組跳動還聯合頭部企業通過建立生態聯盟的方式,擴展對行業的影響力。此外,招商銀行、海底撈、超級猩猩和復旦大學等行業也有相應的大模型應用落地場景。

譚待曾表示,豆包大模型日均處理文本達1200億Tokens,生成3000萬張圖片。他說,「只有大量的使用量,才能打磨出優秀的模型。"

想要將大模型落地的位元組跳動,過去在硬體探索方面的歷程並不順利。

2019年,位元組跳動收購了本土品牌錘子手機,隨後推出了堅果手機和TNT顯示屏套件等產品。2020年,位元組跳動成立了「大力教育」品牌,通過智能檯燈等產品切入教育領域。然而,這些探索最終未能取得預期成果,位元組跳動將原錘子團隊併入教育硬體團隊。

2021年,位元組跳動高調宣布以90億元收購VR設備商Pico。後來的媒體報道顯示,位元組跳動向Pico投入了大量資源,包括技術專家、大IP合作以及全平台的流量支持。僅2022年春節期間,Pico的總曝光量高達11.3億人次。然而,儘管投入巨大,卻未能帶來相應的盈利。

AI作圖

當下,AI耳機正成為大模型廠商切入硬體市場的最佳選擇。研究機構IDC中國研究總監潘雪菲告訴剁椒,從人機互動的角度來看,可穿戴設備比手機和平板更貼近用戶,在AI的加持下,其潛力巨大。與沒有顯示功能的智能眼鏡相比,耳機產品本身的產業鏈更加成熟、用戶基數也更加廣泛。

從當前技術來看,潘雪菲認為讓耳機成為一個獨立的AI終端仍比較有挑戰性。這需要在狹小的耳機空間內集成能夠支持AI運行的處理晶片和充足的電池,同時還要解決功耗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因此,採用喚醒模式的方案可能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但從長遠來看,AI可穿戴設備廠商有機會重新定義市場。2023年底,券商民生證券分析師呂偉在一份研報中指出,這次由大模型帶來的AI浪潮不同於移動網際網路先「硬」後「軟」的發展模式,而是以軟體為基礎設施先行定義一切,而這正開始推動終端重構的空前硬體創新潮。

他認為,以耳機為代表的終端戰略地位因此得到了提升,帶來了全新機遇。他預判耳機的升級路徑將是從藍牙配件、WiFi 聯網到移動信號聯網,最終成為隨時隨地可以使用的獨立智能助理。與此同時,他在另一份報告中指出,AI耳機作為全新的品類,各家廠商競爭尚不充分,市場熱情和需求較為樂觀。

從硬體本身來看,耳機設備上游相對固定,成熟的方案已廣泛可用。以電源管理晶片為例,思遠半導體的客戶包括小米、OPPO、聯想、小天才、百度、JBL、哈曼、傳音等數十家國內外企業,而Oladance也在其中。半導體上市公司恆玄科技(688608.SH)也宣布其晶片被「Ola Friend」採用,該公司的產品還被「OV小米」和漫步者的耳機使用。不過,截至發稿時,恆玄科技已在官方公眾號上刪除了該內容,同時該公司尚未回復剁椒的郵件詢問。

對於位元組跳動來說,還有另一個好消息。AI耳機市場的競爭似乎不會重演智能音箱「千箱大戰」的局面。潘雪菲表示,雖然耳機和音響有相似之處,但耳機行業的競爭不會那麼激烈。智能音箱通過低價產品迅速滲透市場,而耳機作為電子消費品,已在市場上獲得了充分的滲透和認知度。因此,儘管網際網路廠商紛紛布局AI大模型,但在耳機領域的推進仍然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不過,也有聲音認為,位元組跳動作為大模型服務商,銷售AI硬體的目標在於尋找合適的應用場景,以便為其他廠商提供解決方案。這是另一種思路。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剁椒,「網際網路廠商沒有核心硬體,所以無論是從成本考慮,還是從資源投入產出比考慮,重要的是AI大模型的落地,而產品形態在這個節點並不重要」。

「今天是A,明天可能是B,但對所有廠商來說,最重要的是AI大模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af46e6bd1737139ee17f96e683d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