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回國被美國百般刁難,20年後請她定居,林蘭英:不去

2022-08-17     正衛說生活

原標題:1957年回國被美國百般刁難,20年後請她定居,林蘭英:不去

文/潘彩霞

1977年,林蘭英收到一位美國朋友的來信,信中說,得知她在動亂年代受到不公正待遇,美國聯邦調查局邀請她赴美定居。

那時,林蘭英是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副所長。

回信中,對美國的「好意」,她斷然拒絕:「我林蘭英既然在20年前毅然回到了中國,20年後的今天,就更不會回到美國去了!」

20年過去了,她沒想到,美國一直沒有忘記她。只是,回國時的屈辱,她終生難忘。

半導體材料之母林蘭英

絕食換來上學機會,成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

1918年,林蘭英出生於福建莆田一個名門望族,然而,新生命的誕生並沒有給家庭帶來歡笑,因為,這是個「嬸娘仔鬼」(當地方言,指女孩)。

父親林劍華只有18歲,還在上海讀大學,面對祖父的失望,母親一直自責。這樣的境況下,林蘭英從小就倔強又懂事,四五歲便承擔家務、自通女紅,逐漸贏得祖父的喜愛。

6歲時的一天,林蘭英站在院裡的石碑前看上面的字,父親回來時教過一次,她已經全部記住了。 上面寫的是:

「家不在豐,貴在能守;業不在盈,貴在可久;禮以律身,書不釋手……」

盯著那個「書」字,她浮想聯翩。她想讀書了!

可是,母親說:「你看看這院裡院外,哪一家有女孩子去讀書?小嬸娘仔鬼想摘天上月,想都別想!」

央求沒用,林蘭英把自己關在房裡,任憑家裡人敲門,就是不開,兩三天不吃不喝,以絕食抗議。母親無奈,只好答應。

上學後,林蘭英非常勤奮,加之天資聰穎,一直在班裡名列第一。1930年,校長推薦她免試入中學就讀。

林蘭英(後排右二)與家人

1936年,當女同學們一個個都打算結婚生子時,林蘭英拒絕了提親者,考入福建協和大學物理系,成為莆田第一位女大學生。

這一次,母親以她為榮,不惜賣掉自己的戒指,作為大學費用。

一年後,抗戰全面打響,學校被迫搬遷。顛沛流離中,林蘭英發憤學習,立志科學救國。

大學畢業後,她留校任教,幾年後,又爭取到赴美留學的名額。

1948年,林蘭英遠渡重洋,赴美國迪金森學院留學。而這時,她已經30歲了。

初到學院,法語教授便輕蔑地說:「你還是學點別的語言吧,法語對東方人來說是很難掌握的。」

林蘭英絕不服輸,僅僅兩個星期,她就拿到「Aˉ」的成績,教授不由地驚呼:「這個中國姑娘,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她的數學成績同樣獲得最高評價,數學系教授稱她為「一個不可多得的東方才女」。

獲得數學學士學位後,鑒於人才難得,教授推薦她去芝加哥大學深造,林蘭英放棄了。

她決定去念固體物理。多年後,她說:「

我之所以這樣選擇,是考慮到念物理學比念數學對未來祖國經濟的服務更直接。

1955年,林蘭英的博士論文發表於美國最具權威的《物理評論》雜誌上,受到高度好評,她也因此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校115年來的第一位女博士。

1955年,獲博士學位

艱難回國,冒險帶回稀有「藥」

在導師推薦下,林蘭英受聘於索菲尼亞公司任高級工程師。

那時,公司正研究半導體尖端項目,拉制矽單晶屢遭挫折。在實驗室,林蘭英仔細觀察了全過程,她找到了失敗的癥結。 在她建議下,公司作出改進,矽單晶終於拉製成功。

林蘭英一鳴驚人,到公司僅僅半年,上上下下就對這位中國女博士刮目相看,紛紛稱讚:

「她有一個常人無法比擬的頭腦,很多難解的問題,即使是她沒有遇到過的,經她的頭腦一過,立即便有了答案。」

獎勵、加薪接踵而來,事業蒸蒸日上。可是,林蘭英卻時刻想念著祖國,想念著大洋彼岸的家人。

她不知道的是,與此同時,周恩來已經指示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葉飛同志,你們福建的老鄉,在美國的物理學家林蘭英還沒有回來,你要做這個工作。」

不久,林蘭英收到家信,告知她祖國希望她回國效力。想到新生的祖國,林蘭英心潮澎湃,她決定回國!

開國上將,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

1956年7月,以「母親重病」為由,林蘭英向美國聯邦調查局遞交了回國申請。然而,出色的成績已令她「榜上有名」,歸國之路受到百般阻撓。

聯邦調查局不斷找人動員林蘭英,希望她留下。他們勸她:「你可以讓母親來美國治病,我們可以連同你的家庭一起搬來。」

對此,林蘭英說:「

你太不了解我們東方人了,中國有句俗語叫作『故土難離』,還有一句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我的家人對在美國生活完全沒有興趣

。」

向公司遞交辭呈時,老闆非常驚訝,他許諾給林蘭英提高工資,並說:「據我所知,你的國家剛剛經歷了戰亂,你這時回去,會過一種大大低於美國水平的生活啊!」

林蘭英的答覆是:「我如果僅僅是為了過一種好的生活,那麼我就不回去了。」

一對美籍華人夫婦,也專程從費城趕來勸說,林蘭英卻斬釘截鐵:「你要說服我不回國,就像我要說服你回國一樣,是不可能的!」

林蘭英

1957年1月6日,林蘭英終於來到舊金山海岸的候船室。不料,兩名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員已在此恭候多時。

兩隻行李箱被要求檢查。打開第一隻時,調查員在箱底發現了一隻紙盒,他們打開時,林蘭英趕忙搶過來說:「先生,請輕一點,這是治肺病的藥!」

她主動打開瓶蓋讓他們看,果然是藥。打開另一隻箱子時,林蘭英努力保持平靜,除去衣服,這個箱子裡也有一盒「藥」,那是她冒著坐牢風險也要帶回祖國的。

盒子裡,是500克鍺單晶和100克矽單晶,價值20多萬元。

搶在調查員之前,林蘭英把盒子取出,冷靜地說:「這裡面也是藥,你們已經檢查過了。」

幸運的是,調查員沒有再追究。可是接下來,她被搜身了,一本6800美元的旅行支票沒有倖免,被沒收了,那是她在美國的全部積蓄。

即使錢財被扣,也無法阻擋林蘭英,海上顛簸23天後,她終於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青年林蘭英(前)

被周總理關懷感動,為科學奉獻終生

回國後,林蘭英被安排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工作,在半導體研究室負責材料組的工作。

冒險帶回的特殊「藥」,她無償贈給了中國科學院,成為半導體科研的無價之寶。

從年薪1萬美元到月工資207元,一腔愛國情化為動力,林蘭英馬不停蹄開展工作。

有一天下班後,她突然腹痛難忍,被送到醫院後,醫生說,是急性腹膜炎,必須馬上做手術,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手術做完了,林蘭英醒來後才知道,她剛上手術台,周總理就打來電話,給醫院下達了政治任務:「只能治好,不能出任何意外!」

素昧平生,周總理卻如此關注,林蘭英不禁熱淚盈眶。

周總理的關懷激勵著她,出院後,她制定了第一個目標:儘快拉制出屬於中國的鍺單晶、矽單晶!

那時,我國的半導體研究剛剛起步,蘇聯專家預言,製作矽單晶要在10年以後。

林蘭英卻信心百倍,回國僅僅半年後,中國第一根鍺單晶拉製成功!

1958年,中國的半導體收音機誕生了!同年,第一根矽單晶拉製成功!林蘭英為中國半導體材料填補了空白。

1958年,林蘭英在實驗室工作

1959年,林蘭英去蘇聯考察。在莫斯科,她不去參觀克里姆林宮、大劇院、博物館,卻對科技館裡的一隻石英坩堝情有獨鍾。

她提出想買,可是人家堅決不賣。回國後,林蘭英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聶榮臻副總理。 她說:

「蘇聯人太不夠朋友了,光要別人的東西,而不肯給別人一點東西。北京玻璃總廠正在試做石英,你要給他們錢,讓他們早日做出來,這東西對我們是大有用處的。」

研究中,林蘭英廢寢忘食,盯著飯碗忘記吃飯,坐車常常坐過站,苦苦摸索之後,1961年,由她主持設計加工的第一台開門式矽單晶大爐終於製造成功了!

林蘭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儘管隨後的動亂年代裡,因父親曾在國民黨機關工作過,她也曾受到牽連,但她從未放棄對半導體的研究。

1978年,科學的春天來了,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林蘭英獻上了砷化鎵和磷化鎵,又為我國半導體研究填補了兩項空白。

科學大會後,林蘭英與專家討論

林蘭英的成就驚動了美國,聯邦調查局邀請她赴美定居,被她斷然拒絕,緊接著開始了下一個目標。

當時,我國決定和西方國家聯合開發砷化鎵,當林蘭英飛赴歐洲與對方商談時,洋專家話語裡的輕視深深刺傷了她。

「回國後,我很生氣,我國的條件不如美國、蘇聯,但我一定要搞,而且一定要成功!」

終於不負苦心,1987年8月,在我國自己發射的返回式衛星上,成功生長出兩塊砷化鎵單晶。

一年後,林蘭英再次利用太空材料製作成半導體器件,這在世界,都是首次。林蘭英因此被譽為「半導體材料之母」「中國太空材料之母」。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建交後,當年被沒收的6800美元,在中國銀行交涉下,全部退還。

對此,林蘭英說:「如果我留在美國工作,30多年擁有100多萬美元沒有問題。回國後雖然清貧,但我勇往直前,從來沒後悔過。」

一生未婚,她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貢獻給了科學。2003年3月4日,林蘭英因病去世。

身為巾幗,用心乃丈夫,正如一位學者所言:「中國有如此高素質的女科學家是中國女性的驕傲和自豪,也值得中國男性自豪和驕傲。」

林蘭英雕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a6881c536cc399372ed4123fc64cd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