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MEGA:顛覆又保守,一鳴可驚人?

2023-11-10     電動湃

還聞著汽油味的理想,終於要進軍純電市場了。

自官宣要推出純電車以後,理想就為MEGA提出了「超級旗艦」的定位,頗有一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意味。

而更要彰顯MEGA地位的,還離不開其目標——

「50萬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這不只是一次理想的自我推翻,或許還是一次豪華車市場的地位更迭。

增程混動,這樣一項曾被外界認為是「脫褲子放屁」的技術路線,一度讓理想備受市場質疑。

不過理想以及更多的後來者,它們都用出色的銷量表現證明了,增程混動是新能源市場很有必要的(過渡)選擇。

在過渡期內,「學會等待」同樣是一門藝術。

關於此前理想不做純電的原因,2020年那會兒李想給出的答案是:

「在400kW快充技術成熟前,理想不會推出純電車型。」

「增程技術在5-10年內都具有優勢,尤其應用在大型SUV、MPV等車型上。」

去年李想又強調了一遍,「增程式是未來5年內的最優解。」

但與此同時,理想亦等到了做純電車的合適時機。

從今年初以來,電池原材料價格一直呈現下跌趨勢。

此外,去年由小鵬G9帶來國內首個800V碳化矽高壓平台以後,智己LS6亦開始跟進。

再放眼明年,800V平台幾乎成為了20萬級以上純電車的標配。

理想不想當純電領域的「先烈」,而是真正看準了時機再下手。

有見及此,MEGA自然也是800V超快充的一員。

更進一步的是,理想和寧德時代進行了深度聯合開發,使得MEGA搭載的麒麟電池,實現了電池充電倍率由4C向5C的進階。

不過,「5C」的說法曾備受爭議,官方給出的說法是:

1、麒麟不是一種電池的名稱,而是一個電池架構的名稱,所以雖說有不同品牌都用上了麒麟電池,但還是存在著電芯差異。

2、在理想的5C超充樁下,MEGA峰值充電功率達到500kW以上,12分鐘充電500公里,因此稱為「5C麒麟電池」有其合理性。

電池做好了,沒有充電站也不行。

李想曾經形容,「如果我們提供4C的車,但沒有完善的4C充電網絡,就相當於賣了一個4G手機,但你還是2G網。」

「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我們鋪充電樁的速度和決心,這沒有大家想得那麼貴。」

根據規劃,理想到今年底將完成超過300座高速超充站的建設,2025年超過3000座,覆蓋超90%的高速路和主要城市。

截止到10月底,官方表示已上線119座5C充電站。

參照MEGA的推出節奏:「11.17開啟預定、12月發布、1月到店、2月交付」。

到新車上量交付時,理想5C充電站應該已實現較大的覆蓋面。

採用800V平台、同期投入建設5C充電站,理想開闢純電戰場的決心足夠堅定。

更重要的是,前期理想不僅沒有吃到太多原材料價格飛漲的虧,還通過增程車型賺來了一大筆現金流。

如今,這都成為了理想純電車進擊的子彈。

在2021年提出「創造移動的家」的願景之後,理想的企業戰略就堅定站在了「家庭用戶」一側。

從理想ONE到L系列,理想一直以大尺寸SUV來滿足家庭用戶需要。

來到純電領域以後,要想繼續提供多人乘載的大空間,以及確保長續航,MPV自然成為了理想的選擇。

但過去MPV帶來的問題是,廂式車身容易造成較大風阻壓力。

這對於純電車,尤其是主張家庭遠途出行的理想來說,MEGA顯然是不可能被這一關所難倒的。

於是我們看到,新車採用了時下少見的子彈頭風格,以及車頂流線型曲線跟車尾呈現分離感的卡姆尾設計。

單論造型,MEGA確實顛覆了過去MPV的設計語言傳統。

得益於此,MEGA風阻係數低至的0.215Cd,較之保時捷Taycan的0.22Cd還要小。

毫無疑問,MEGA成為了時下全球風阻係數最低的MPV。

與之同時,新車的CLTC百公里15.9kWh能耗,也達到了純電MPV品類里的最低水平。

結合5C麒麟電池以後,據悉MEGA的CLTC續航將突破700公里,這也將跟售49.9萬元的極氪009 WE版基本相當。

此外,作為「超級旗艦」的MEGA,它在面對有著「坦氪」之稱的極氪009時亦不甘落後。

據了解,MEGA在中保研標準下的雙側25%偏置碰撞和側面碰撞測試里,均取得了G優秀評級的成績。

而在追尾碰撞環節,MEGA採用的是時速88km/h的碰撞標準,比起全球最嚴苛的美標高出10%。

另外全車9個安全氣囊,包括在MPV市場裡首個搭配「遠端安全氣囊」,以防止前排人員互相發生碰撞;連貫側面的長條安全氣簾;比極氪009還高的44000N·m/°車身扭矩剛性……

後發的MEGA試圖在表明,極氪有的,它也有。

極氪沒有的800V,MEGA也有。

不過參照極氪009打出的4.5秒破百,MEGA則選擇了保守策略。

新車在給出較之理想L9功率更大的155kW/245kW的前/後電機組合下,更高的自重使其破百速度為5.5秒,沒跑贏L9的5.3秒。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款超5.3米車長的MPV,MEGA並未提供後輪轉向,只是加大了前輪的轉向角度,使其轉向半徑與L9持平。

還好,MEGA標配CDC可變懸掛+空氣懸掛,且空懸還用上了更高級的雙腔結構,預計行駛品質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在超級旗艦定位+超5.3米車長的條件下,MEGA沒用上後輪轉向也有它的理由——確保座艙空間。

為保障第三排乘坐空間,MEGA不但棄用了占空間的後輪轉向電機,同時還甘願用上更小尺寸的18寸輪轂。

這般取捨,跟同樣主張個性的極氪009和小鵬X9都不一樣。

基於5350x1965x1850mm的三圍參數、3300mm軸距,以及2+2+3的座位布局,MEGA提出了「二排7系,三排5系」的說法。

如此形容固然不排除有誇大成分,但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在達到這樣寬裕乘坐空間之餘,MEGA還提出了「全球最大後備箱MPV」的賣點。

據悉在常規7座狀態下,MEGA後備廂可以容納「四個28寸+兩個20寸行李箱」。

而在第三排支持電動摺疊下,MEGA還能釋放更多的裝載容積。

除去給出「大」的賣點,MEGA亦不忘在細節位置上做足功課。

例如為應對超長車身可能帶來的麻煩,其尾門採用了L型的前移設計,更方便用戶去開啟尾門。

另外即便在人權次序較後的第三排,MEGA亦準備了超大側窗玻璃、寬厚的中央扶手、10度靠背調節的座椅等等,絲毫沒有怠慢最後一排乘員的體驗。

不過對於一部MPV而言,「大」和「舒適」都是較為常見的突出賣點。

好比不久前上市的魏牌高山,它就拿出了「全球最大MPV」的加長版本。

而在L系列的「冰箱彩電大沙發」三件套成為了市場追逐熱點之後,大家都期盼著MEGA能再創造出新的交互場景。

然而根據反饋,MEGA內飾基本維持著L系列的原樣。

這也意味著,前排雙聯屏、二排大彩電及冰箱的三大件,都和L系列別無二致。

正因為這樣,MEGA的座艙提升也只著眼於細節升級。

例如新增流媒體後視鏡、主駕駛位加入了坐墊按摩、副駕駛位新增了腿托、前排手機無線充電升級到雙50W快充,且帶通風散熱。

又例如,前排雙聯屏升級為第四代三星OLED螢幕,二排彩電尺寸升級到17寸、7個座位都配備仿邁巴赫的軟枕、全車均採用雙側夾膠隔音玻璃等等。

MEGA給出了一款頂級MPV該有的裝備,只是沒給出如外觀那般的銳意創新。

如此說來,MEGA似乎只是一款披著高合外衣的改款理想L9加長版。

憑這般產品力,就想賣到50萬級的銷量第一,MEGA是認真嗎?

10月,理想提前實現月交付4萬輛的目標,L系列三款車型全部銷量過萬。

一度大家以為,40多萬的L9會被便宜10萬的L7、L8分薄了銷量,然而這情況並沒出現。

說得再遠一些,理想ONE剛推出那時,也沒人看好它能動搖到漢蘭達的地位。

然而理想這一路走來,都用亮眼成績把各種質疑粉碎了。

這一次,MEGA再提出要成為50萬元以上市場的銷冠,是否完全不可能?

參照五、六十萬級的市場來看,單是去年寶馬X5和奔馳GLE就聯手賣出了超10萬輛。

其中從2019年到2022年,寶馬X5的銷量就從3.8萬輛提升到了6.6萬輛。

說明這般價位的豪華車市場,增量空間是有的。

同時放眼50萬及以上的豪華MPV,這裡的競品仍然偏少。

那更不用說,MEGA還是一款具有別致造型的MPV。

獨特形象特徵,已為MEGA的豪華成色加了分數。

可能你會說,極氪009也是純電,造型不乏個性。

然而該車只呈現出月銷1000多輛的表現,反觀MEGA則是給出年銷8萬輛的目標。

對於用戶來說,MEGA多出的800V,真能實現如此跨越幅度的市場成績嗎?

這個問題,可能無法從單一的功能差異,就可以給出最準確的答案。

但可以看到的是,即便上個月新款問界M7銷量爆發破萬,但絲毫不改理想提前破月銷4萬輛之勢。

如今的理想,可能真的不應該把它和其它新勢力混為一談了。

而且才剛破4萬輛/月,李想就再次發話——本季度實現L系列5萬輛/月。

如此口氣,確實不是其它新勢力敢提出來的。

於是乎,對於明年理想「交付80萬輛、成為中國第一豪華品牌」的目標,我們大可保持不盡信的態度。

但同時,也不該小看它的決心和底氣。

理想的市場勢能,將成為MEGA除去外觀以外的獨特賣點。

對此作出相輔相成的是,MEGA也要進一步拔高理想的市場地位。

按照今年初理想提出的產品布局,到2025年,它將擁有「1款旗艦車型+5款增程電動車型+5款高壓純電車型」的產品矩陣。

其中,理想刻意將MEGA挑了出來。

MEGA是理想純電攻勢的「帶頭先鋒」,也是「超級旗艦」的定位。

50萬以上,MEGA的售價幾乎已是鐵定。

至於具體是五十幾,這可能不太重要,MEGA的象徵意義遠高於其定價。

更重要的是,MEGA還跟理想L9一樣,承擔著理想後來車型的「套娃」產品特徵。

早在去年Q1財報上,李想就用iPhone的產品邏輯介紹了理想的車型布局——

在一套有效的技術平台下,針對不同價位推出iPhone 12 Pro Max、Pro、12標準版和Mini版本。

此舉俗稱「套娃」打法,L系列已率先詮釋了這種產品策略。

而根據時不時被曝光的理想純電新車諜照來看,之後理想M系列純電車,將以小號MEGA的造型登場。

這也意味著,MEGA能否像L9那樣「一上市即打出聲量」,對於理想後續純電車型來說意義重大。

李想曾說過,「L系列是我們的Mac,純電是我們的iPhone。」

放眼未來,純電必然要成為理想更加走量的產品代表。

不過對於2024年,理想還是先放低了一下預期。

基於明年80萬輛的整體目標,以及L系列月銷5萬達到60萬輛的年銷量,可推導出「理想純電系列+L6」只占20萬輛的盤子。

再加上MEGA占了當中的8萬輛,以及明年理想還會推出3款純電車——M9、M8和M7,可以說理想對於明年純電系列的走量預期,還算是比較保守。

不過,參照理想提出2025年翻倍至160萬輛銷量的目標。

可見理想對於M系列純電車的預期,始終是要成為爆款,而這只是時間問題。

在理想ONE帶來增程混動之後,L系列加入了「冰箱彩電大沙發」的三件套。

在此基礎上,MEGA乃至後續的M系列純電車,又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外觀設計。

「穩中求變,每次改變一點」,這似乎是理想的造車哲學。

MEGA固然是把大家的預期拔高了不少,因此內飾的維持原樣,也讓不少人有所失望。

但從中不能否認的是,外觀所帶來的高預期,已說明了MEGA設計之出位。

至於內飾的三件套,在當下其它對手才剛開始跟進之際,MEGA繼續去沿用也有其合理性。

穩中求變,而非時刻追逐顛覆,這是理想作為新勢力一員里,難得的「成熟」代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906323ac63b088b700167c38a33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