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賣
你點了什麼?
昨天看到一句話:我胖了,沒有一家外賣是無辜的。
我深以為然。
這個超長待機的春節,所有人都被迫呆在家裡吃吃躺躺,有些人廚藝突飛猛進,有些人屢屢翻車,最終投奔外賣懷抱。
從餓了麼外賣平台提供的數據來看,在疫情期間,昆明人點的外賣有些出乎意料。
我以為小鍋米線肯定拔得頭籌,但它只能屈居第三……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宅在家裡的昆明人,到底點了些什麼?
爆品風雲榜
有人的地方就有爆品,疫情期間的爆品絕對出乎意料。疫情前,大家最鍾愛的前三名老奶洋芋、麻婆豆腐和炒米線全都遺憾落榜,第5名國旗色的番茄炒蛋更是無人問津。疫情期間,昆明人的金手指創造了哪些爆品?
NO.1 水煮肉片 3.61w份
對,第一名根本不是小鍋米線,而是你怎麼都沒想到的水煮肉片,榮登疫情期間外賣爆品榜首。
這是為啥?這不科學!
點開外賣app我似乎有點明白了。水煮肉片那強大的視覺衝擊和味覺衝擊換誰都擋不住,紅紅的湯水香辣誘人直鑽鼻腔,隔著螢幕都讓人不自覺地直咽口水。
非常時期,果然是非常之選。
如此下飯的「致命誘惑」,深深地俘虜了官渡區的吃貨們,輕輕鬆鬆拿下全昆明30.2%的水煮肉片。
NO.2 包漿豆腐 3.6w份
昆明人喜歡吃包漿豆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豆漿包在豆腐里」是包漿豆腐的精髓所在。
受熱膨脹之後的豆腐,表面光滑,一口咬下去,滿滿都是鮮嫩的漿,這個時候再配上點折耳根,昆明人重口味的快落就是這麼簡單。
包漿豆腐的忠實粉絲是五華區人民,在疫情期間作為主力選手,消費了全昆明35.4%的包漿豆腐。
「多放點折耳根噶!」 大概就是他們內心的真實寫照。
NO.3 鮮肉小鍋米線 2.9w份
沒有拿到第一名,小鍋米線表示不服。論資歷,論情懷,它都是妥妥的昆明名片,評選爆品榜首,難道我小鍋米線不配擁有姓名嗎!
鮮嫩的韭菜,誘人的肉末,熱騰騰的端上來,兩三口吸溜下肚,別提有多過癮了。
曾經盤龍區的朋友們最喜歡小炒肉,如今投身小鍋米線的懷抱,以一己之力搞定全昆明46%的小鍋鮮肉米線。
NO.4 雞蛋炒飯 2.4w份
意外吧,名不見經傳的雞蛋炒飯擠進爆品前四。
也不知為啥,在疫情期間,點雞蛋炒飯的次數快速飆升,難道是朋友圈廚藝大賽翻車了,需要找點安慰?
簡單樸實還百吃不厭的雞蛋炒飯深受盤龍區的喜歡,他們疫情期間的點單量占了全昆明的23%。炒飯小王子,這位子穩了。
有沒有盤龍區的朋友現身給個說法?
NO.5 小炒肉 1.9w份
最可愛的是,盤龍區跟官渡區似乎是商量好的一樣,互換了自己的最愛。
盤龍區:我把小炒肉交給你了,好好對它。
官渡區:放心我會的。你也要好好對我的小鍋米線啊。
於是,官渡區從兄弟手裡接過了這份香氣撲鼻的小炒肉,盡心盡力地照顧著全昆明29.2%的小炒肉。
可算是沒辜負盤龍兄弟的囑託呀!
生鮮蔬菜人氣榜
海鮮水產在疫情時期忽然失寵,54%的點單憑空消失了;肉禽蛋品和蔬菜生鮮還依舊常青,分別比疫情前上升了19%和25%。疫情前大家最愛點的西紅柿、小白菜、雞蛋通通與前5無緣。
餓了麼數據顯示,昆明疫情期間,蔬菜生鮮訂單比平時增長了四分之一,難怪朋友圈廚藝大賞進行得轟轟烈烈,都是大家貢獻得到位啊。
來,看看我們的續命榜單有哪些選手上榜了。
NO.1 土豆
首先,恭喜土豆一舉拿下生鮮蔬菜人氣之王。想當初,這個位置還是番茄君的,如今只能淚目下台。
其實,昆明人之於土豆的境界,可不是愛吃那麼簡單,你看看雲南師範大學的馬鈴薯學院就明白了。
土豆即洋芋,早已融入我們雲南人的血脈傳承。煎、炸、煮、炒、蒸,做法豐富,口味一流,其中老奶洋芋在滇菜里經久不衰,對很多昆明人來說,是小時候牙牙學語的味道,也是伴隨我們成長的回憶。
NO.2 冬瓜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里說:可葷可素者,冬瓜之用最多。
可見,冬瓜能輕而易舉登上榜眼是有原因的,雖然在眾多蔬菜瓜果里它甚不起眼,但它清熱消腫,熱量低,既飽腹也不用擔心長肉,價格還很實惠。
難道,是看中了它的藥用價值?
老一輩的人對冬瓜真真是情有獨鍾,像我家,最常見的就是冬瓜羊肉湯。羊肉細嫩,冬瓜鮮香,盛上一碗,絕對讓你垂涎三尺。
NO.3 洋蔥
我們家是從來不吃洋蔥的,也不知道我媽是什麼腦迴路,疫情來了,就囤了很多洋蔥,換著花樣往我們肚子裡塞。
美名其曰:增強抵抗力。
從餓了麼數據來看,這麼做的絕非我媽一個。
於是乎,洋蔥炒肉、洋蔥炒雞蛋、洋蔥炒木耳、涼拌洋蔥,花里胡哨,停不下來。
雖說洋蔥能軟化血管,清除自由基,也沒必要這麼誇張吧。
洋蔥,辛辣刺激,建議先泡個3-5分鐘再切,不然等你一層層剝開洋蔥的心,怕是早已淚流滿面。
NO.4 白蘿蔔
接著,表現優異的當屬白蘿蔔。
這位頭頂原諒色的百搭選手,無論是腌制、涼拌、炒菜、燉湯,都是一副清清白白,溫溫淡淡的樣子。
俗話說得好: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尤其是困在家中,炒貨吃太多上火的你們,一個字,囤!
NO.5 小蔥
別看它小,能突出重圍進入前五的選手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幾顆小蔥,往往能成為鄰居之間溝通感情的不二選擇。
「嬢嬢,借顆蔥嘛。」做好番茄炒蛋,撒上蔥花,給鄰居送上一份,你來我往,不就是《請回答1988》里的溫馨場景嗎?
最佳菜系流行榜
餓了麼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昆明人民所點菜系發生重大變化。平時表現平平的漢堡薯條來了個鯉魚躍龍門,以10.3%占據菜系品類第一;同時,大型超市點單量飛漲,占比從1%上升到4.9%。嗯,可以理解。
NO.1 漢堡薯條
在小區門口拎著其他外賣不算優秀,要是拎著漢堡,兩下一對眼,你我就是同道中人了,排位嗎?我韓信賊秀。
左手漢堡,右手王者?
行了行了,終於知道漢堡高居榜首的原因了,我已經感受到了你們想拿五殺的急迫!
NO.2 雲南菜
NO.3 蓋澆飯
雲南菜和蓋澆飯能擠進前三甲,也算正常發揮,家鄉寶們出不了門,也要吃家鄉菜。
紅三剁、傣味木耳、韭菜花炒洋芋絲、油雞樅蒸雞蛋、烤羅非魚、汽鍋雞……
打開訂餐app就挪不開眼,隔著螢幕都是滿滿當當的幸福。
NO.4 米線米粉
至於為什麼米線米粉擠不進前三,我懷疑是你們這些禿頭小寶貝根本起不來吃早點,幹啥啥不行,熬夜第一名。
熱門米線暢銷榜
在昆明,不管你是哪個米線流派的擁護者,只要你招呼一句「走,甩米線克」,我們就是一家人。
發生疫情以來,昆明的米線訂單增長了1.5倍。
由此可見,米線在我們昆明人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種類多到掰著指頭都數不過來,你只管吃,一周重樣算我輸。
NO.1 香酥小鍋米線
昆明特有的香酥融進湯里,一口酥香柔軟的肉,一口細滑的米線,哧溜哧溜,一碗見底。
以前帶外省的同學吃過一次,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到飯點,他不是在米線店裡,就是在去米線店的路上。
一入小鍋深似海,從此就是昆明人。
NO.2 臭豆腐小鍋米線
臭豆腐是個神奇的存在,愛它的人視若珍寶,不愛它的退避三舍。臭豆腐把自己的特色揉進米線里,湯汁里,那抹那抹若有若無的嗆味就是整碗米線的靈魂。
遇到跟你一樣「臭味相投」的人一起大柱大柱地甩,那滋味妙不可言。
NO.3 原味小鍋米線
原味小鍋作為小鍋系列的大哥,輸給兩個小弟也不丟人。反而,在眾多口味的小鍋米線里還能穩居第三,說明昆明人寄情於傳統味道的匠心和熱情絲毫未減。
汪曾祺老先生說過:昆明人認為小鍋煮的米線才好吃。
怪不得小鍋米線系列能在眾多米線中拔得頭籌,一點都不給其他米線機會。
這時候,不熟悉昆明的朋友要問了,走幾步就是一家米線店,各有不同怎麼選?上面這分外賣米線品牌榜單收好,昆明人喜歡的口味一目了然,照著吃,准沒錯。
其中,鐵朋就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拿到冠軍也是意料之中。
昆明哪個區最愛點外賣
五華區的朋友請注意,你們已經被官渡區超車了。
餓了麼數據顯示,昆明疫情期間,官渡區取代五華區,成為目前昆明訂單量最高的行政區,占比高達25.4%。
同時,西山區外賣訂單占比提升較多,從疫情前的15.3%上漲到19.2%,排名全市各區第4。
看來西山區的朋友們在疫情期間也沒有掉以輕心,你們看,同樣都是宅在家,他們依然勤勤懇懇地為這座城市貢獻著GDP。
好啦,最後恭喜官渡區成為「外賣訂單最多的行政區」,也要祝賀西山區成為「外賣飆升最快的行政區」。
嗯,再接再厲!
不難看出,在這些外賣數據的背後,我們昆明人的生活雖然大受影響,但依然努力過得有聲有色。
一顆菜,一盒牙膏,一份熟食,是隔離在家的人們的希望,也是復工後上班族們的慰藉。
雖然不能外出,但是,我們還能在美食上,看昆明。
(轉自:絕對昆明)
更多精彩請關注「盤龍MoreLife」訂閱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8sRs3ABjYh_GJGVta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