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年味:走進集市,在鄉土的煙火氣中,感受春節的喜氣

2024-01-17   資深人士說文史

原標題:山東的年味:走進集市,在鄉土的煙火氣中,感受春節的喜氣

有人說:若想更好融入一座城市,就去它的集市逛逛,因為在那裡可以更好的品人生百態。

如今新春將至,集市也變得更加繁華熱鬧了起來,小販攤位擺滿了長長的街道,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紛紛前來購置年貨和生活用品,街市上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趕集是一種民間的風俗,在南方又被稱為「趕場」,「趕山」,「趁墟」等等。

如今的物質生活豐富了起來,人們不再像之前一樣期盼著集市的到來,這種曾經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遺留下來的貿易組織形式略顯頹廢之態,然而,在很多鄉村,趕集依舊是勞動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對於很多鄉村來講,集市就是一個聚居區生活的縮影,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當地的風土人情,農民們會將自己家產出的東西拿到集市上售賣,各種各樣的產品琳琅滿目,大家從四面八方趕來,場面好不熱鬧。

在集市上,我們可以看到人們日常所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看到蔬菜水果,看到各種各樣的手工藝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當地的特色農具,比如筲箕、籮筐、簸箕、竹籃等各種竹子編制的用品。

手工藝人們坐在街頭巷尾,將竹子削成細薄的長條,兩隻手配合的恰到好處,很快就能做出一件實用的生活用品。

而在山東的很多集市上,除了這種竹子編織的農具之外,還有一種特色用品,叫做「麥繩」。

「麥繩」中雖然帶個麥字,但卻並不是用與小麥相關的物件做成的,它所用到的原料只有一種,便是包裹著玉米的皮葉。

將皮葉曬乾,一片一片的拼湊起來,用特殊的手藝編造成一條繩子,比買的尼龍麻繩還要耐用。

除此之外,集市還是一個偌大的小吃市場,包含著當地所有的特色,很多美食必須要趕早才能買到,都是老手藝人們做的最地道的吃食。

山東許多盛產生薑的地方,早上會開專門的「姜市」,「姜市」的開始時間很早,農民們一般凌晨三點就已經擺開了攤子,而姜市附近的早餐也是最琳琅滿目的。

餃子,饅頭,稀飯,麵條,水煎包,油條應有盡有,早起帶著背簍去到集市,點一碗羊雜湯,配上一份蔥油餅,一口下去全是幸福的味道。

除去種類齊全之外,集市上的各種特色的價格也很美麗,心滿意足的一頓早餐在十元內保證能夠解決,都是老闆現做現賣的東西,有時候還有排好長的隊伍才能拿到手,那份味道是哪怕背井離鄉好多年都可以在午夜夢回的時候想起的。

除去這些吃食之外,也還會有很多特色的小零食,糖畫便是其中之一。

藝人們用小湯勺舀起自己特製的糖汁在石板上來回澆畫,做出顧客喜歡的造型,每一份都活靈活現,獨一無二,一幅幅糖畫被粘上竹籤,在手中把玩很久都捨不得咬上一口。

除了這些平日裡就可以買到的生活用品和瓜果蔬菜之外,每到過年過節便會有特殊的用品和吃食。

比如在臘月二十三之前的最後一個集市上就會有「糖瓜」,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很多家庭會選擇買一份糖瓜辭灶用。又比如年糕,過年時,很多商販會在集市上來回穿梭,販賣年糕以備過年。

此外,還會有人沿街賣中國結,春聯,日曆,一條街都被映襯的紅紅火火,每次看到滿街的春聯才會切實的有過年的感覺。

平時的集市是大家交易的市場,用來選擇生活必需品,購買蔬菜瓜果,零食飲品,一到了過年也會成為演出的市場,山東很多地方有「起會」的傳統,而所謂的「起會」就是一個巨大的集市。

集市上除了各種生活用品和各色小吃之外,還會有各種遊戲,套圈,扔標槍,下象棋,也有專門給孩子們準備的「撈金魚」等活動,人們圍成一團,做著自己喜歡的遊戲,所有的煩惱都會在那一刻拋之腦後。

雖然如今的生活節奏在不停的加快,很多人已經沒有時間再去趕集,大部分人選擇了逛街,但趕集依舊是烙印在許多人靈魂里的習慣。

街市上甜甜的糖葫蘆,鮮香的水煎包,紅火的春聯,爽朗的叫賣聲,這些都是家鄉的味道,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們無法放下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