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避難所,尋覓極端環境下的一方凈土!丨eVolo優秀作品

2023-11-26     UniDesignLab

原標題:核爆炸避難所,尋覓極端環境下的一方凈土!丨eVolo優秀作品

核爆炸避難所,尋覓極端環境下的一方凈土!丨eVolo優秀作品

eVolo是一個探討摩天大樓與自然世界、摩天大樓與社區、摩天大樓與城市之間關係的論壇。該競賽成立於2006年,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高層建築獎項之一。通過對全球化、靈活性、適應性和數字革命的研究,它認可通過新技術、材料、程序、美學和空間組織的實施重新定義摩天大樓設計的傑出想法。

作品集結團隊所有老師同學的心血,故我們刊登學員作品成果在此,為大家分享系列學員作品解讀。

- 競賽營作品解讀 -

Interpretation of Competition Camp Works

,時長02:49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作品故事視頻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在核爆炸來臨的時候,生靈塗炭,人類無法生存,失去食物水源以及生存環境,受到核輻射後人們的生命也會迅速結束。

我們旨在建立核爆炸時為人們提供庇護的避難所。

核爆炸避難所建立在日本福島核電站的輻射範圍內福島發生過的核爆炸事件,令人們心有餘悸。為抵抗第二次爆炸的傷害,我們建立了這個建築。此建築未來可能發展成為普適性建築,為世界上更多核國家的人們帶來保護。

建築的存在是為了保護人們免受核威脅。如今,世界上核電站的存在非常普遍,全球共有440座核反應堆在運行,30個國家擁有核電站。隨著核電站的大規模使用,潛在風險也不斷攀升,人們隨時面臨設備老化、泄漏、爆炸的危險。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效果圖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指導老師丨溫佳鑫 于晴 許智雷

編輯丨FTY

視覺丨FTY

01

談談作品的「誕生」過程

關於建築

Q:大家平時有哪些愛好呢(和專業相關的或不相關的),這些愛好對專業的選擇和自己的作品都有哪些影響?

A:學習的間隙主要的娛樂方式是看電影和聽音樂,算得上是個人愛好了。電影中的構圖,畫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設計和審美

我的愛好和專業比較接近了。平時很喜歡畫畫,並且偏好一些插畫作品。我想這也和本次作品效果圖的表現形式有很大關聯吧

我喜歡健身,聽歌,看電影。

我更喜歡音樂與攝影。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效果圖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Q:大家是怎麼想到在課餘時間參與到evolo的競賽中的?希望這次的競賽營經歷能夠給你們未來的學業或工作帶來哪些幫助?

A:參加競賽營的初衷還是挺明確的。我希望在本科畢業後能夠去國外繼續深造,因此需要做出更有邏輯性的作品。我希望競賽營能夠開闊我現有的思路,給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未來的一年中有參加考研的計劃。我希望能夠完成一份優秀的作品集來助力我的複試成績。所以我參加了這次競賽營。

eVolo是國際級的高層建築競賽,我個人對高層建築就有著一定的興趣。希望通過競賽營的經歷,看一看高層概念競賽這方面的相關內容。

選址背景

Q:歷史上發生核爆炸的國家並非只有日本,你們選擇日本作為最終選址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A:在進行概念構思的時候,我們關注到新聞里播報的有關「日本核輻射」的問題。這是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們確定了這個選址,試圖對這個熱點話題做出回應。

雖然,世界上並非只有一個國家發生過核爆炸。但是我們認為,日本可能是最為特殊的了吧。這裡不僅有核電站泄漏問題,並且這個國家處於地震帶上,地震海嘯的頻率也相當之高。直到今年,日本的核泄漏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也是時候做一些工作了。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分析圖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概念生成

Q: 敲定「核爆炸避難所」的主題以及具體選址後,大家都是如何構思具體的概念的呢?

A: 在具體的概念構思之初,我們瀏覽許多相關的案例。其中,一個類似於「避難所」的建築作品吸引到了我們的注意力。這個作品很特殊,它是全部處於地下的。之後,老師又提示我們:這個建築是有分地上和地下的。於是我們看了動畫的全部內容,發現這個建築是可以完全降至於地底下的。我們因而得到了靈感。

核爆炸時,如果這樣的形式既能保護建築,又能保護人,那為何我們不讓整個建築有沉入地下的功能呢?於是我們確定了這樣的形式。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分析圖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Q: 可以和我們談談這個避難建築的功能和空間從地上到地下的轉變嗎?在核爆炸後,建築是如何做出回應,達到「庇護」效果的呢?

A:該避難所共由 4 個部分組成,包括地上部分的普適性樓房和底座、地下部分的避難場所和綠地花園。地上建築物具有伸縮裝置,以及在轉換後連接到地軌的裝置。地下避難所設有急救 用品和種植室,可為人們提供生活條件。同時,提供超出基本生活條件的醫療條件。

爆炸後,地面建築物的感應設備感應到核輻射超過了該值,並激活了整個設備,開關打開, 使建築物通過滑軌滑入地下以確保人員安全。將建築物滑入地下後,將有一條滑動的建築物模塊通道,可與地下建築物的房間相連。地下建築物的牆壁上也有通往其他避難所的通道, 以便不同的避難所可以相互通信。

當該避難建築在地面上時,它是一個完整的部分。當核爆發生建築落入地下時,這些模塊的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就會分離,然後和地下避難所筒壁上的功能空間結合在一起。消除地上建築與地下建築的邊界,將二者空間融為一體,給人們提供一個沒有壁壘、更加融合的空間。

空間的分離與重組能帶給避難所空間組合的多元性。為人們提供更加多元、樂活的空間體驗感

我們假設三種不同功能的建築從地上到地下的轉變,分別是辦公、住宅與醫療,旨在創建一個新型的普適性的防災城市模式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滑軌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支架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開關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底座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Q:前文提到,大家是出於對日本核泄漏這一災難性事件的關注而創作了這個作品,那麼你們希望通過這個作品,能夠向世人提供或傳達些什麼呢?

A:該建築是在核爆炸發生後才會啟動的一套系統。我們希望人們在面對核爆炸這樣的災難時,也能夠繼續自己的生活。我們希望以這個建築引導核爆炸地區的災民保持一種樂活,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雖然整個建築是處於地下的,在這個空間中生活的人們正處於「避難」的生活境遇下。但是我們豐富了空間的功能,希望能以此轉移災民們的畏懼感。同時,我們也希望全世界擁有核電站的國家,能夠在更加安全的環境下使用「核」。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平面圖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02

在競賽營中的故事

競賽復盤

Q: 圖紙表達上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有什麼競賽繪圖經驗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嗎?

A: 我們圖紙主要想表達「災難」這一主題。包括我們圖紙中運用的醒目配色,核電站以及煙霧等等,這些元素都是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拼貼的。因此,我們作品的效果圖旨在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衝擊性

當然,出圖中的困難也是不少的。首先,契合我們這個主題的相關參考圖紙非常少。在作圖之初我們很難確定自己的方向和具體的表達手法。在真實風格和插畫風格這兩種表達形式中左右搖擺不定。最後,可能是因為個人對插畫的偏好吧,我們確定了這樣形式的繪圖風格。

在繪製效果圖中,我們經歷了對畫面元素尺寸,畫面整體色調以及背景素材圖的反覆調整和選擇後,完成了作圖。

Q: 你們覺得自己作品中的閃光點是什麼?有哪些部分你們覺得還可以再進行完善?

A: 首先,我們對自己選擇的主題,以及回應的社會事件的選擇非常滿意。我認為,我們的理念和建築的模式是能夠切實地應對「核爆炸」這樣的災難性問題的

在圖紙方面,比較滿足我們組第一章排版中的效果圖。我們認為主圖的最終效果是能夠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的。既能夠體現災難的衝擊感,又能體現一定的樂活精神。但是,我們認為作品的第二張主效果圖仍然有較大的完善空間,對「地下」的空間氛圍表達得不是很充分。

在設計方面,老師曾提到:建築中心的模塊也可以處理成向外旋轉的形式。但是,最後我們未能協調好整體的空間,因此這一想法並不能體現出來。

《Nuclear Explosion Shelter 》分析圖

作者: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

Q: 在參加Zoodesigner競賽營後,大家有怎樣的驚喜和收穫?可以給我們分享一下嗎?

A: 競賽營的經歷讓我們了解到了建築的多種可能性,並開始更多地關注到建築對「人」的影響。在做設計之初,我們開始主動地探索建築的「可能性」,以及建築能夠給人類帶來的慰藉,也希望自己今後可以設計出給人帶來關懷的建築。這也讓我們在出圖的歷程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明確的目的,圖紙的質量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競賽營中優秀的老師以及隊友,則是我們這次經歷中的又一大收穫。

想對大家說的話

Q: 大家有什麼想對隊友,助教和老師們說的話,或是祝福嗎?

A: 愛你們哦嘻嘻!你們太棒了,希望大家以後都有更加美好和光明的未來!認識你們很開心!希望還會有合作哈哈哈!

最後想說,這次競賽非常感謝佳鑫老師,于晴老師和我們的助教大雷老師,大雷學長特別負責任的一直陪著我們,一直到交圖的最後一次檢查,特別耐心,給我們點撥了很多,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這段經歷真的非常難忘。我的隊友們儘管在線上也很默契的完成了競賽,努力過就是最圓滿,希望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在熱愛的道路上閃閃發光。

以上所有圖紙版權歸高瑀晗、李卓澤、崔玥君、鄭嘉宇團隊所有,作品解讀版權以及編輯權限歸ZOO建築設計事務所所有,禁止二改,授權請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802938005cc197bc3cad54e3f87f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