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二夫人,生下8子後成黃臉婆遭嫌棄,遇到小鮮肉果斷離婚

2023-01-11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張大千二夫人,生下8子後成黃臉婆遭嫌棄,遇到小鮮肉果斷離婚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一位不及二八芳華的佳人站在畫廊窗前,雙眼緊緊盯著牆上的一幅幅油畫,神情虔誠而又貪婪。

身後,一位謙謙君子衣著長衫款款走來,他看著眼前駐足於窗邊的少女,暗自發笑。不由得上下打量,才發覺少女面容姣好,一身書香之氣。於是,主動帶她進入了畫廊。

這,便是近代著名畫家張大千和他二太太黃凝素的初遇。

黃凝素素愛書畫一類,對於當時便名聲鵲起的張大千更是充滿了崇拜與欣賞。張大千看中了十四五歲少女白皙靚麗的容顏,也拜倒於黃凝素舉手投足間的書香之氣與溫柔小意。

於是張大千多次邀請黃凝素觀看畫展,他帶著黃凝素看了無數畫作,二人聊人生聊哲學,聊風花雪月聊琴棋書畫。張大千帶著黃凝素進入了一個她從未見識過的文化世界。

年輕的黃凝素一頭扎入了這個大她九歲男人的溫柔鄉中,即便張大千當時已有一位太太,她也奮不顧身的投入追求自己愛情的旅程之中。

二人迅速墜入愛河,不顧黃凝素家人的反對,忽視了年齡,社會地位,出身門第等等天差地別的因素,毅然決然的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婚後的二人也如願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可惜,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悲風秋畫扇。

追求愛的旅程

出身普通人家的黃凝素,和那個年代的許多女子不同。她是家裡的獨生女,自小便備受父母家長的寵愛。

她熱愛詩詞歌賦,幼年時就沉浸在唐詩宋詞的海洋中,豆蔻年華便已出落成「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女模樣。

青春年華的黃凝素能被當時名聲大噪的張大千一眼看上,得益於她身上的才氣。

張大千兩位妻子和孩子

屆時的張大千,家中已有一位太太名喚曾正榮。他們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曾正榮是張母不顧張大千反對硬生生娶進家門的,二人之間並無夫妻間的愛情,整整十年,他們相敬如賓,即便她賢良淑德,也從未踏入丈夫心裡半步。

其實,張大千心裡原是有一位佳人的。那是他的初戀,是他少年時深藏心中的愛侶,二人濃情蜜意,卻在情濃之時,佳人故去。

彼時尚叫張正權的他勘破紅塵,遁入了一段時日空門,從此才有了「大千」這一名號。直到黃凝素的出現,張大千的內心才又一次感受到了愛意浸染。

張大千和曾正榮成婚數年,膝下並無一兒半女。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身名門家教森嚴的張母曾友貞欲為兒子尋得一位妾室傳承自家香火,而張大千又對年方十五的黃凝素心生愛意。

除了黃凝素家人反對以外,一切都似乎稱得上是「水到渠成」。

才子佳人,佳偶天成。當張大千向黃凝素表達結婚意願時,黃凝素沒有任何猶豫,一頭扎進了愛情鄉,成為了張大千的二太太。

張大千的靈感繆斯

富有才氣的黃凝素在嫁入張家後,成為了當時張大千最好的伴侶,知己。

傳言張大千的書房從來不允許其他人進入,即便是他的母親曾友貞與他的大太太曾慶榮也不曾踏入其中分毫。

直至黃凝素的出現,這才有了一個「例外」。略通書墨的黃凝素不僅為張大千生下了八個孩子,同時也在丈夫的繪畫事業上給予助力。

丈夫畫畫,她便磨墨;丈夫投身藝術創作,黃凝素便在一旁紅袖添香。二人琴瑟和鳴,如膠似漆。整日與書畫為伴,整日整夜談論風花雪月,琴棋書畫。

本就備受冷落的大太太曾慶榮,自黃凝素進門後,更是終日與孤獨為伴。

但她依舊恪守當家的本分,勤勤懇懇日日夜夜的操勞於家務,為張大千與黃凝素的精神世界構建提供日常物質上的保障。

張大千素善畫仕女圖,諸如《湘夫人圖》《簪花仕女圖》等經典作品皆讓世人驚嘆。而這一幅幅的傳世之作創作背後,離不開來自黃凝素的種種靈感貢獻奉獻。

早年間,黃凝素身量苗條,面容姣好,兩彎柳葉吊梢眉,一雙暗送秋波的杏眼,襯得整個人熠熠生輝。

她身上既有古代女子的賢良淑德,又有飽讀詩書後的才驚絕艷。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時無刻不在撩動著丈夫的心弦,都成為了張大千創作的素材與靈感。

於是,張大千以黃凝素為原型,創作了多幅栩栩如生的仕女圖。

畫上的女子舉手投足間,展現了中國女子的柔情似水,端莊典雅。將中國女子之美躍然紙上,將中國書畫之美傳遍八方。

除此以外,張大千的書法作品也受其影響頗深,在那幾年的書畫作品中,處處都有黃凝素年輕貌美的影子。

剛剛結婚的二人,除了創作藝術作品外,也經常在外遊山玩水。新婚燕爾的張大千不管去哪都會帶著黃凝素,兩人如影隨形,仿若連體,一起走過了祖國大好河山。

這些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同樣為張大千提供了許多藝術靈感。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比翼雙飛的二人如漆似膠,張大千將黃凝素最美的樣子記錄在畫卷上,將黃凝素捧在手心裡心尖上的寵愛。

黃凝素為了心愛的男人磨墨陪伴並且連生八個孩子,延續了張家的香火。 這何嘗不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琚。」

歲月也會敗美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張大千的事業越發成功。他的畫作千金難求,有價無市,他的門徒遍布四海八荒。

黃凝素,則像是被圈養在籠中的金絲雀,甚至是一隻無人打理的金絲雀。

黃凝素自小生活的家庭雖說不是大富大貴,但卻足夠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更何況她還是家中的獨生女,這樣一個「兩手不沾陽春水」的兒媳讓婆婆曾友貞不甚滿意。

曾友貞出身名門世家,治家狠厲,家教森嚴。她看不得自己的兒媳只會與兒子遊山玩水,拋頭露面,談論藝術,不會操持家務,不會女紅,整日「遊手好閒」。

好在黃凝素與張大千感情篤深,二人子嗣頗豐,黃凝素為張家誕下八個孩子後,逐漸得到了婆婆曾友貞的認可。但不斷地生育,讓她變得迅速衰老。

皮膚鬆弛,皺紋滿身。她用八個孩子換來了自己在張家的立足,卻也換來了張大千對她的日益疏遠。

黃凝素心甘情願為事業有成的丈夫養育八個孩子,但即便有大太太曾慶榮的幫助,幾個孩子依舊讓昔日弱柳扶風的美嬌娘逐漸勞累成為一心撲在家庭上的「黃臉婆」。細長蔥白的手指變得粗糙晦暗,白皙嬌嫩的面容染上蠟黃蒼老的顏色。

曾經她的世界滿是詩書禮易樂春秋,而現在,黃凝素的生活只剩下了柴米油鹽醬醋茶。

大概藝術家總是風流的罷,張大千對他的二太太,對他的靈感繆斯,不及二八芳華就甘願做妾嫁入張家,現在卻已人老珠黃的黃凝素逐漸失去了愛意。

前文中曾提到,二人在新婚燕爾時經常出去遊山玩水。即便後來黃凝素生下了頭胎二胎,張大千依然經常帶她出去旅行,孩子則交給大太太或是自家傭人照顧。

但隨著黃凝素連續幾次的生育,她的身材逐漸走樣。同時,為了照顧好八個孩子,她難以和丈夫一同出遊。

今天大兒子病了,明天三女兒摔了,她被孩子們困在了張府這一畝三分地中。身材走樣,人老珠黃,終日勞碌的黃凝素最終還是失去了張大千對她的愛。

為愛接受楊婉君

隨著張大千對黃凝素的冷落,她逐漸對自己的丈夫失望了。

她沒有辦法放下孩子與家庭,整日與丈夫風花雪月。就在這時,楊婉君出現了。

楊婉君是北平人,她自小便生的秀麗聰明, 13歲就已可以登台演出京韻大鼓,是北平城裡的名角。

楊婉君與張大千的初遇,是在1935年的夏季,張大千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他在戲台下,對台上咿呀歌唱的翩翩佳人,一見鍾情。

待到第二天,他在公園裡又一次遇到了楊婉君。這次,二人一見如故,談天說地。

張大千痴情於楊婉君的年輕貌美與婉轉歌喉,楊婉君沉醉於張大千的才華橫溢,談吐不凡。於是,就像他在多年前和黃凝素一樣,他和楊婉君也一同墜入了愛河。

相較於黃凝素,楊婉君年輕了十歲。她和張大千年紀相差了19歲。考慮到張大千的年紀以及他家中已有的兩位太太,起初,她只是欣賞這位大畫家,並不想和他結婚。

但張大千十分喜愛這位才貌雙全,小家碧玉的女子。經過長久的相處,楊婉君也漸漸接受了張大千想求娶她的心愿。不過,真正讓她安心嫁入張府的,是黃凝素的勸說與安慰。

張大千在說媒提親時,邀請了他的二太太黃凝素。黃凝素對楊婉君十分滿意,親自勸告她嫁入張家。

「妹妹你能嫁進來真是太好了,我們都忙於家務活,不能陪著大千出外遊歷,你來了就有人能和大千說說話了。」

或許是為了鞏固地位,或許是為了討丈夫歡心,也或許,黃凝素看出來這個小姑娘並沒有什麼野心,就像當初的自己,所以並沒有什麼威脅。

不管怎樣,黃凝素的親自說媒,讓楊婉君安安心心的嫁給了張大千,成為了張府的三太太二人婚後的生活十分幸福。

楊婉君終止了她的演出生涯,每天陪著張大千磨墨作畫,陪他遊歷山南海北。張大千呢,也以楊婉君為模特,畫了一幅又一幅仕女圖。

楊婉君,就像十年前的黃凝素一般,成為了張大千的掌上明珠,是張大千最好的紅顏知己,是他走到哪都不能不在的親密愛人。

黃凝素呢,為他養兒育女,囿於張府的牢籠之中。

後來,張大千第一次去敦煌時,楊婉君沒過多久就鬧著要回成都。

張大千心生不解,不明白自己的三太太為什麼不能再粘著他。楊婉君說自己的丈夫終日作畫,身邊要麼是壁畫要麼全是男人,連一個能說體己話的人都沒有。

見此,疼愛三太太的張大千哪能不明白什麼意思。當即就帶著楊婉君回了成都。沒過多久,一行人又一次踏入了敦煌境內,只不過,這次多了黃凝素,來陪楊婉君說說話。

楊婉君嫁給張大千後,黃凝素就像曾經的曾慶榮一樣,讓出了陪伴在張大千身邊的位置。她也成為了張府中的管事婆,為張大千和楊婉君處理好身後的家務事。

痴情人最終的苦果

徹底失去丈夫寵愛的黃凝素,在暗無天日的張府一天天枯萎了下去。她學會了打麻將,她每天的生活不是在照顧孩子,就是在牌桌上打發時間。可黃凝素渴望愛情,她不想讓自己這麼一天天的衰敗下去。

她在牌桌上認識了一個小職員,一個每天對她噓寒問暖,諂媚討好的男人。黃凝素每天和他打牌,聊天,就在這一來一往中,二人暗生情愫,黃凝素乾涸的內心再一次恢復了生機。

其實,這個男人之所以對黃凝素好,是看上了她的錢財與身份。他知道她是張大千的二太太,腰纏萬貫,他想利用黃凝素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黃凝素在張大千身邊這麼多年,不會看不出這個小職員的真實目的。但她依然義無反顧的沉淪了,她願意再次為了追求愛情飛蛾撲火。

1947年,四十歲的黃凝素決心與張大千離婚。

她放下了二十五年來耗費的心血,放下了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八個孩子,只要走了一筆高額的分手費,離開了生活大半輩子的張家,和那個小職員遠走高飛。

命運,終究是無情的。二度為愛奔走的黃凝素再一次遭到了背叛。她沉湎於小職員的感情中,最終被這個男人騙走了所有的分手費。

聰明幹練的黃凝素,一生都奔馳於追求愛的旅途。

她渴望愛,她需要愛。她為愛放棄了疼愛她的父母,為愛放棄了親生的八個孩子,為愛放棄了錦衣玉食的闊太太生活,為愛放棄了自己曾經深愛的男人。

但她,一輩子都沒能得到愛。痴情者最終得到的,只有背叛與傷害。

曾經夢想的「一生一世一雙人」,大概也在晚年的孤獨中,淪為一句笑柄吧。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吁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6054536b91640a6e2d3c2cf0a4a2d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