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用幾件真事來說明

2023-12-28     郭哥文化

原標題:崇禎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用幾件真事來說明

一個真實的崇禎皇帝是怎麼樣的人,我就列舉幾件在崇禎身上發生的真實,來看看這位大明最後一位皇帝到底有著怎樣的性格。

1、天啟帝去世前,因為沒有子嗣,所以指定崇禎繼位。由於當時朝中魏忠賢的權勢滔天,朱由檢剛剛繼位,所以崇禎十分謹慎,對魏忠賢也是多加防範。

他進皇宮之前,偷偷在自己的袖子裡面藏了幾塊岳父周奎家做的麥餅,拒絕吃宮中的食物,因為害怕魏忠賢下毒害他。

2、袁崇煥在殺了毛文龍之後,給崇禎上書,洋洋洒洒寫了數千字。崇禎帝獲得這個消息,也被震驚到了。因為毛文龍不比一般將領,他手上有先帝賜予的尚方寶劍,同時也是獨當一面的大帥。但回過神來的崇禎,立即改變了以前對毛文龍支持的態度,並發旨給袁崇煥,大意是,毛文龍驕橫跋扈,死有餘辜。並要求袁崇煥繼續他的五年平遼計劃。

3、有一次,一個臣子把他比作了漢文帝,漢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節儉。這本來是拍馬屁,但是崇禎聽了十分的不高興,他認為漢文帝算不上最優秀的皇帝,比不過自己。還有一次輔臣提到了唐太宗,崇禎帝說:「唐太宗掃蕩群雄,我自愧沒有那樣的才能;但要說到閨門無序,家法敗壞,我羞於與唐太宗相提並論。」

4、崇禎有個妃子叫田貴妃,有一天在宮裡彈琴,崇禎聽到了琴聲就問她,是誰教你彈琴的。田貴妃說,是我母親。崇禎第二天,讓田貴妃的母親過來與田貴妃一起彈琴,實地驗證,最終才相信。

5、在松錦大戰結束後,兵部尚書陳新甲力主與清和談,得到了崇禎的首肯,但卻一再告知陳新甲行事要保密。皇太極也列出和談的條件,崇禎以此詢問首輔周延儒,周延儒一言不發。其實周延儒是贊成和談的,但是他深知帝國官場的複雜性,如果一旦和談,必將成為眾矢之的,故而一言不發。

而兵部尚書陳新甲與皇太極討論給滿清多少銀兩的書信,被大眾得知,一時陳新甲陷入輿論漩渦。但陳新甲想到這件事是崇禎同意了的,應該沒事。首輔周延儒知道是崇禎首肯陳新甲去和談,但為自保,也不開口說話。輿論的壓力指向了崇禎,崇禎把彈劾陳新甲的上書壓著不發,嚴厲譴責陳新甲,想要讓陳新甲自己把責任擔了,哪知道陳新甲沒有上書認罪。惱怒的崇禎當然不會自己承擔這個責任,採取了把責任全部推到陳新甲的頭上,把他殺了。

6、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向北京出發,內閣重臣都說願意代替崇禎出征,崇禎一律不許,只有到了李建泰申請的時候,崇禎才同意,因為這個李建泰是山西巨富,崇禎想讓李建泰拿錢出來募兵。

7、李自成大軍距離北京越來越近,崇禎想要南遷,就和首輔周延儒商議,並一再叮囑他要保密。不知為何懿安太后(崇禎的嫂子,天啟皇帝的皇后)知道了這件事,就對周皇后表示了反對。周皇后就把這件事告知了崇禎,崇禎立即要求查找泄密之人,懿安太后知道說出人名,那人必死,所以拒不回答。

8、仍然有臣下提出南遷,李明睿就極力主張。但當崇禎是首輔陳演拒不表態,因為南遷意味著丟失皇陵,陳演想起陳新甲的案例,覺得自己擔不起這個責任,所以一言不發。

李自成大軍越來越近,崇禎要求把吳三桂的軍隊撤回來保衛北京,就此詢問陳演,陳演拒不表態,因為撤回吳三桂意味著丟棄關外領土,這個責任,陳演同樣不敢當。

由於重臣不表態,重大決策一拖再拖,所以到了李自成占領北京,崇禎也沒能南遷,吳三桂的軍隊也沒能到北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5063c0cde59ebb204778093444c8f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