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廣東省一名國民黨前官員被抓獲,消息傳至當地領導,全都不敢有絲毫耽誤,立即將情報上報給了毛主席。
得知此人姓名的毛主席,內心無法平靜,因為這個人正是挽救了共產黨9萬紅軍的莫雄,即使他是國民黨高官將領,卻仍多次對我方伸出援手。
孤苦無依的革命者,莫雄在軍中的嶄露頭角
莫雄出生在一個貧困又動盪的年代,沒有享受過一天的安寧,更為淒涼的是,他身邊沒有親人,孤苦無依。
這樣艱難的命運,在那個時代卻並不罕見,街頭巷尾都可以見到這樣的景象,可這並沒有讓他為此悲嘆,反而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革命勇氣。
莫雄是從1909年參軍,中途經歷了許多戰役,包括武昌起義和廣東獨立等,到了1916年3月,依靠自己在軍事上的才幹,莫雄受到了一眾士兵的尊敬。
尤其在駐防潮汕的省防軍中,心懷對國家的忠誠與對革命的熱情,多次暗殺龍濟光的反對黨勢力,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這之後孫中山先生組織了新的軍政府,在這個時期,莫雄所在的省防軍也響應了孫中山的號召,歸入了援閩粵軍的行列。
一年後援閩戰爭爆發,莫雄積極參與了戰爭中的主要戰役,包括竹箭隘之戰和鋒市之戰。
在這兩場戰役中,他展現了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英勇的作戰精神,多次奮勇衝鋒,屢次立下戰功,因而受到了上級的高度嘉獎。
與此同時,在駐紮閩南的期間,莫雄還以公正、善於化解矛盾的方式處理了當地多年的宗教糾紛,贏得了士兵和當地民眾的信任與支持。
在莫雄的眼裡,他之所以能得到這些榮譽,離不開孫中山的指引,因此,對孫中山他是格外的敬重。
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卻與蔣介石成為了「同事」,這也間接的決定了他革命方向轉變。
兩人在一起共事多年,是完全有過性命之交的關係,也正是如此,蔣介石非常的信任他,這也是為什麼後續圍剿紅軍時,蔣介石沒把撲空主力懷疑到莫雄頭上。
孫中山理念下的分道揚鑣,蔣介石對莫雄的打壓與挑釁
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率領粵軍參與戰役,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與吳佩孚交鋒,進而將北伐規模擴大化,然而,事情並不如他所料。
這場與吳佩孚的對決,蔣介石出現了兵力不足的情況,難以正面對抗,於是他不得不將身邊的大部隊全部派往戰場。
然而,隻身帶著僅有的兵力在桂林設立大本營,蔣介石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步入了危險的陷阱,周圍的匪徒察覺到了他兵力短缺情況,於是開始策划著對蔣介石的襲擊。
當他感到自己受到威脅時,自己已經陷入了包圍之中,之前派走了大量兵力,現在還剩下的根本無法抵擋,就在這時他便想到了莫雄。
接著,利用手中的無線電向他傳達了自己遇難的消息,當莫雄接收到緊急呼救時,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令部隊出發。
兩個營的精銳部隊,對付這些劫匪完全夠用,在解救完蔣介石後,兩人的友情也變得更為深厚。
可兩人始終是兩類人,一個是信仰孫中山先生理念的堅定追隨者,一個則是妄想統領政權,在孫中山去世前,蔣介石一直處於一種觀望的態度。
他雖然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做出了一些貢獻,但其野心之大讓他不滿足於此,或許是因為形勢未定,他並沒有明顯的針對孫中山。
然而,隨著孫中山先生的逝世,蔣介石就將他的一切全都否定,包括新三民主義和各種政治理念等。
與孫中山本心背道而馳,自然也對莫雄追隨他意志的人反感,於是在1925年,他便想盡辦法對莫雄下死手,尤其是在得知莫雄勢力正不斷壯大時。
首先他找來了許崇智,一個與莫雄關係並不親密,但也不對立的軍閥,決定利用其名義來對莫雄進行打擊。
其次精心策劃了一場造勢,聲稱石龍地區出現了反革命軍隊的活動,而後經過判定是莫雄的十一師所為,消息很快傳播開來,莫雄立馬陷入了被動。
而且蔣介石甚至都沒通知,就擅自解散了他的部隊,莫雄清楚這是蔣介石對他的挑釁,但沒有了軍團保護,自己又無法正面應對,只能選擇撤退並來到上海。
革命初心的抉擇,在國民黨內的隱藏行動
來到上海莫雄結識了一些地下黨員,通過交談後,他預感到共產黨前進的方向,或許才是自己應該走的路,他開始重新思考革命的問題。
共產黨的理念吸引了他,思考再三,他決定加入共產黨,為革命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可就在他提出入黨申請後,由於之前國民黨身份,入黨申請並未被同意。
可共產黨並沒有放棄他,反而相當看好,因為通過國民黨身份,能為我黨做的貢獻,遠比他直接加入進來更好,於是保留革命初心,他再次回到了國民黨。
儘管莫雄對蔣介石還有些牴觸,可唯有在他身邊才能有效觀察其行動,而此時蔣介石身邊人,也不斷勸說把莫雄找回,所以順著推崇,他裝作與蔣介石言歸於好,繼續為其效力。
之後,莫雄展開了一系列周密的調查和收集工作,並在蔣介石第五次圍剿發動時候,成功當上主要參與者。
為了圍剿紅軍,國民黨召開了一場神秘的會議,其中的主要議題是針對紅軍的計劃。
這次會議的特別之處在於,每位與會者都被分發了一份機密文件,而這些文件內容各不相同,最大限度的防止間諜出現。
這次圍剿任務,蔣介石派出了約100萬的兵力,面對共產黨十幾萬的士兵,數量差可見他的決心,是一條活路都沒給共產黨留。
蔣介石身處軍團後方,等候捷報的傳來,可就在消息得到後,士兵們抵達共產黨的駐紮地,卻沒有任何主力身影。
權謀與背叛,莫雄在圍剿行動中的關鍵作用
整個突襲計劃落個空,蔣介石得知後非常的生氣,原本以為把握了這麼好的機會,卻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得到,他幾乎忍不住想要掀翻面前的桌子,以發泄內心的憤怒。
然而,在冷靜了下來後,他才發現其中不對勁地方,審視整個情報系統後,他意識到這次的失敗並非偶然,大機率出現了叛徒。
對於莫雄,雖然之前有些矛盾,但畢竟生死之交,蔣介石還是比較信任他的,就指派他去尋找內奸,然而,等待結果的時間變得非常漫長,蔣介石也開始焦慮起來。
這件事還沒有解決,紅軍這邊又有了新動向,於是蔣介石只能再次發兵,可接連操作下,紅軍主力的位置就是找不到,這時手下還出現了擅離職守情況。
感到自己被愚弄後,內心的怒火讓他愈發渴望摧毀共產黨,也正是情緒上頭,蔣介石更找不到紅軍下落。
其實紅軍能夠安全轉移,這都多虧了莫雄的計劃,因為蔣介石過於信任他的原故,所以給予他圍剿策略書,上面都是國民黨軍的真實行徑路線,也正是如此他才得以及時傳達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國民黨中央其實有個師長陳光中,本來是可以幫助蔣介石發現叛徒的,因為在他任命為莫雄下屬前,蔣介石就通知他不用管莫雄命令,有事直接彙報他。
可這個人腦子卻不太靈活,什麼情況都直接告訴給莫雄,甚至剛被蔣介石下達任務,轉頭就把消息告訴給了莫雄。
忠誠與貢獻,莫雄在戰爭時期的重任
在
1935年紅軍長征時期,共產黨面對反圍剿的失敗,七八千的傷人一時不知道如何安放,莫雄得知後,便想出了一個拖延時間的方法。
根據他的了解,自己下屬的六十三師師長是個酗酒好色人,於是便找來幾個美女,陪在他身邊喝酒,這一行動,直接讓國民黨戰機延遲飛行,給紅軍爭取到了撤退時間,挽救了將近9萬多的紅軍性命。
不管是蔣介石還是國民黨官員,一些疏忽的地方,都被莫雄有效的利用,幫助了共產黨許多忙,可因為長期待在蔣介石身旁,他也被其懷疑。
最後經過國民黨方的查證,確定了莫雄偷取情報的事實,於是就把他關進了南京監獄裡頭。
這之後,經過各方努力下,莫雄最終還是被釋放,此時已經是抗日戰爭時期,他再次做了一件正確的事,那就是釋放了700名共產黨員。
此後被蔣介石記恨,要殺了他的時候,他從此隱姓埋名躲到了香港,在解放戰爭結束後,我黨都沒有找到他。
直到1951年在廣東被發現,時隔幾十年,黨沒有忘記他的貢獻,直接安排了個重任,在廣東擔任政協,繼續為黨組織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