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東西,是不是人品有問題?也許你錯怪他了

2022-08-22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孩子偷東西,是不是人品有問題?也許你錯怪他了

女兒去別人家玩總是偷偷摸摸地順走別人的玩具或者其他東西,那天回到家,我看到家裡沙發上多了塊兒童電子表,我就問孩子哪來的?她怯怯地說在果果家拿的,果果是她的好朋友,那麼這塊表就是果果小朋友的。我特別生氣質問她為什麼拿別人的東西,經過主人同意了嗎?孩子哇的一下就哭了起來。

一、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面對孩子隨手順走別人的東西,有時就會訓斥孩子,但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嗎?

人們總是會想把喜歡的東西據為己有,這是本性,當然孩子也會這樣。在孩子0-3歲的時候是沒有「物權」的概念,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偷」,他甚至想不明白路上好看的鵝卵石和超市裡賣的玩具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鵝卵石可以拿走,而超市的玩具就不能拿。

又或許是家長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父母在孩子特別想要某件東西的時候不給他買,孩子因為太想得到這件東西,就會直接拿走,即使他知道這樣東西本不屬於他。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樣有較強的自控能力,有時候身邊有一些愛偷東西的孩子,他們也會跟著模仿,或者為了得到大人的關注,而去干一些出格的事情。

二、弟子規裡面曾經說過「如果不是得自己的東西,不問問別人,就自己把它拿走了,這種情形視為偷竊」。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很可能會出現偷竊的行為,當家長發現之後,會用暴怒、責怪、打罵的方式讓孩子屈服於家長的淫威而不敢再去偷,這種讓用暴力讓孩子不犯錯的想法會給孩子和父母造成很大的傷害。

有這樣的一個案例,一個小女孩兒在商店裡面偷拿了一塊餅乾,被商店的老闆當場抓住,老闆打電話給孩子的家長,家長來到商店之後當場就打了孩子,並且在回家的路上這位。家長覺得自己顏面損失孩子,讓他丟人了。當著眾多路人的面,一邊打一邊罵,等回到家後,家裡有親戚朋友在,看到孩子哭得稀里嘩啦的。就問是什麼情況,孩子的媽媽把事情講述了一遍,孩子覺得自己顏面盡失,不就是偷了一塊餅乾嗎?覺得自己沒有了做人的尊嚴。於是就自己躲進房門。關上門,打開窗戶,跳了下去。

仔細回顧一下這件事情,這位家長到了商店之後把責任推給孩子,認為是孩子給家長丟臉,並不是家長的原因,但是他沒有考慮到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發育不夠成熟。

而正確的做法呢?是家長應當向老闆賠禮道歉,並付清孩子拿走物品的錢,回到家後,心平氣和地詢問孩子為什麼要拿店裡面的東西,切記不要用偷竊這樣的字眼。比如詢問孩子,你當時是特別餓嘛,所以想吃餅乾。孩子會說是的,如果家長說你為什麼要偷店裡面的餅乾,就相當於給孩子貼上了小偷的標籤,讓孩子心裏面的自尊心受到了損傷。

家長應該這樣教育孩子,商店裡面的物品都是明碼標價的,只有付過錢之後才能用,如果沒有付過錢。不經別人同意就拿走了,這樣的行為叫偷竊,如果你有什麼想要的東西,可以告訴媽媽。我會給你錢讓你買的。

三、學會因材施教

如果是幼童拿了別人的玩具,家長先不要責怪和教訓孩子,因為孩子並不知道物權。而是會憑藉著自己的喜好去選擇。

就像開頭提到的女兒的例子,在沒有告知主人的情況下就私自把別人的東西帶走,後來在我情緒平靜下來的時候,我就告訴女兒:「你想玩別人的玩具,必須要經過他的主人同意才能拿走,如果你偷偷的拿走了別人的玩具,它的主人知道之後找不到了,會非常傷心的,你想想,如果別人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就把你的玩具帶走了,你會不會很傷心?」女兒聽後點了點頭,表示下次不會再這樣了。

四、面對孩子的偷竊行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你是在用心幫助他成長的,而不是用責怪和打罵的方式讓孩子委屈地承認自己的錯誤。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的顏面盡失,喪失自尊心。

2、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讓孩子說為什麼去拿別人的東西,他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孩子不願意說,那就非常堅定地看著他,告訴他犯了錯誤就要改正,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也會犯錯誤,如果你要撒謊,那就會很嚴重了,請你不要讓爸爸媽媽失望,告訴我們原因好嗎?

3、考慮親子關係是否變質。家是溫暖的港灣,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會尋求父母的幫忙。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父母要自省是否平時對孩子要求太嚴?孩子害怕告訴父母之後會得到懲罰。

五、未雨綢繆的教育更重要

1、父母應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耳濡目染,要告訴孩子這樣的觀念:「不能拿別人東西」,慢慢地給孩子建立物權的意識。

比如告訴孩子「這件東西是你的,那件東西是爸爸媽媽的」。從小讓孩子區分你的、我的和他的。並且要把東西分類放好,固定放在該放的位置上。如果孩子拿走之後,要把它放回原位。

2、要給孩子講繪本或者是故事。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故事的形式總是能夠讓人接受的,並且教育的力量非常大。比苦口婆心的單純講理論效果要好得多。家長可以選擇誠實,不要說謊,不要偷拿別人的東西這樣的繪本故事講給孩子聽。

3、孩子犯了錯誤,要及時更正,更正後表揚

如果孩子體會到勇敢承認錯誤就能得到獎勵的時候。孩子在以後的犯錯過程中都會主動承認錯誤,但如果孩子一旦犯了錯,家長就會責罵、教訓,那麼孩子就不願意再承認錯誤了,情緒穩定的家長能夠培養出更優越的孩子。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切記不要情緒過激。一定要心態平靜地幫孩子梳理問題的原因所在,並找到合適的更正辦法。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0d6f61f51554d7d53df50f1b31945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