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少女101解散後,選秀、限定團倒逼下的中國「特色」偶像產業還在艱難探索

2020-07-03     貓影文娛

原標題:火箭少女101解散後,選秀、限定團倒逼下的中國「特色」偶像產業還在艱難探索

作者 | 珊迪

編輯 | Amy Wang



這個夏天,見證著全網秀芬(選秀粉絲)的狂歡。

5月30日,話題度極高的《青春有你2》選出的女團THE9成功出道;

6月12日,欲選出第一限定逆齡女團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悄悄上線;

6月23日,成團於偶像元年的第一代限定女團火箭少女101完成2年活動期,宣布解散;

6月26日,今夏唯一一檔男團選秀《少年之名》開播;

7月4日,《創造營2020》將迎來決賽夜,新一代定團女團即將成團。

秀芬們流轉於各大視頻平台,發掘「金瓜」(飯圈用語,特指稀缺物種),《乘風破浪的姐姐》已經衍生出「XX選妃記」「姐學」等等,才開播不久的《少年之名》被剪輯出「歡樂喜劇人」版本。THE9開始成團、火箭少女解散後,團飯、唯飯不斷地為本命偶像的未來發展擔憂。

距離2018年的偶像元年已經過去了2年,偶像元年之前,偶像產業在極少數公司「圈地自萌」下緩慢生長,元年之後的這2年,是無數練習生、偶像經紀公司在三大平台的8檔偶像選秀節目中沉浮,層出不窮偶像選秀後,是視頻平台掌握了話語權,開始讓偶像大規模走進公眾視野,也是偶像選秀和限定團,倒逼出以選秀綜藝為核心、以限定團為發展的中國「特色」偶像產業。

偶像生存圖鑑

對於打造偶像、已建立成熟偶像產業的韓國,101系選秀是為打破壟斷而誕生的,是大製作平台Mnet為小經紀公司開闢的新賽道,而在我國,是101系選秀開啟了偶像元年,並催生、刺激著偶像產業與粉絲經濟。

作為偶像選秀的第一產物,限定團無疑是產業發展的代表作。從2018年到2020年,共有8檔偶像選秀節目選拔出7個限定團體(截至7月2日)開展活動。

於2018年4月6日從《偶像練習生》出道、2019年10月6日解散的9人男團NINE PERCENT,存續時間為18個月,但合體僅有58天(這58天中還包括非公開行程),團體活動僅有一檔團綜、一部花絮紀錄片、兩次綜藝合體、兩張專輯、六個商業代言,極少合體讓粉絲都想去吉尼斯為他們申請一個「全球最難合體團」的紀錄。

這第一個從偶像選秀畢業的限定團,主要發展側重於個人活動,綜藝、代言、個人專輯 ,甚至是兩團並行(朱正廷、范丞丞、黃明昊在NINE PERCENT活動期間,也參與樂華七子NEXT的活動)。

於產業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各成員專注個人發展無可厚非,畢竟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才是追求的重點。

NINE PERCENT成團同年,第一個限定女團火箭少女101通過《創造101》出道,截至2020年6月23日解散,兩年的活動期,她們交上了一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答卷,發行了83首作品(包括專輯、個人單曲和影視OST)、70個商業代言、參與錄製20檔綜藝,成員常駐綜藝13檔。

雖然只有主題曲《創造101》《卡路里》最出圈,孟美岐、楊超越、吳宣儀這三名排名靠前的成員獲得了更多、更優質的商業資源,但比起「各自飛」的NINE PERCENT、《以團之名》中出道就失業的新風暴和Black Ace、發力不明顯的UNINE、團魂滿滿自嘲「糊」的R1SE、初步開始運營的THE9,火箭少女101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限定團,給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偶像產業留下了不錯的限定團運營示範。

在唱片市場約等於無而導致打歌節目難做成、不能照搬鄰國模式的情況下,側重綜藝、影視劇、商業代言成了限定團當下實現商業化的最好選擇。

且在我國的偶像產業發展中,限定團的發展要優於經紀公司自己運營的團體。究其根本,是視頻平台手中有著大量可曝光的資源和流量。許多人氣選手回歸本公司組團活動,流量峰值依舊是選秀期間,有著自己運營偶像方法論的經紀公司也開始漸漸選擇加入偶像選秀,今年,TFBOYS、時代少年團的經紀公司時代峰峻和經營著SNH48系的絲芭傳媒均派出藝人參加偶像選秀。

經紀公司生存圖鑑

2018偶像元年,讓偶像經紀成為資本的寵兒,為經紀公司帶來了實打實的「鈔」能力。

2016年成立的坤音娛樂派出旗下「坤音四子」參加《偶像練習生》,節目開播前就獲得了瑞峰資本的數百萬天使輪融資,節目還未播完,就開啟了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真格基金跟投的數千萬Pre-A輪融資,估值超過3億。此外,麥銳娛樂獲得了文投控股數千萬的A輪融資;AIF亦開啟了Pre-A輪融資;2019年9月傳遞娛樂以高達96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楊超越所在的聞瀾文化60%股權,對聞瀾文化的估值為1.6億元,而聞瀾文化僅有楊超越一個藝人。

偶像市場的巨大缺口,引來更多公司開展偶像業務,在今年的偶像選秀中,出現了華策影視、英皇娛樂、泰洋川禾、河馬影業等傳統藝人經紀公司,也出現了papitube、火星數娛等MCN公司。

參與的公司越來越多,但能再被資本青睞的卻越來越少。據鉛筆道統計,截至2019年3月,3000多家偶像經紀公司中,僅有11家公司獲得25輪融資,藝人頻繁解約、偶像培養體系不健全等等因素,讓投資人開始觀望市場,「虛假繁榮」也開始圍繞著偶像產業。

後勁不足,主要原因是偶像經紀公司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和能力,偶像選秀的流量過後,需要偶像拿出實力與作品,也需要公司尋找能持續曝光的資源等等。

極創引力的練習生Yamy在《創造101》中成功出道,公司也在兩年前拿到了融資,但在介面新聞的採訪中,公司創始人徐明朝表示,「公司後續沒有再簽新的練習生,一方面是因為沒有資金支撐,另一方面是還有早前的練習生沒有運營成功」,對於偶像行業的發展,他提到,「2018年後成千上百家公司在做練習生,但成功的幾率太低了」「一線公司已經站穩,其積累的行業資源和經驗不是一般公司能比的」「偶像行業的遊戲規則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危機不止這些,每年兩、三檔的偶像選秀,快「掏空」了經紀公司儲備的練習生。

2019年,張藝興在《青春有你》上對著練習生的履歷感嘆,「現在市場太浮躁了,來這個節目只要4個月,所有人就能認識你。練習生沒有時長限制,練習5年、2年、1年、2個月、1個月,甚至10天、5天都可以出道。」

2020年,張藝興在《少年之名》的節目上再次提到,「我覺得你們就不應該做這個節目,不急著這一下,前面淘完那麼多波了,再淘一波,哪能出好苗子啊。」

《少年之名》84名選手中,近一半都是「回鍋肉」選手,上萬名練習生要在偶像選秀中一探「能不能紅得看命」的玄學。

各有各的焦慮,偶像產業「摸著石頭過河」

主導了偶像選秀、擁有著一般偶像經紀公司所沒有的資源的視頻平台也在焦慮,對於它們來講,完成會員的增量、做出差異化的內容才是最主要的,偶像售後運營以及產業的開拓,是第二位的問題。

據公開資料,2018年,《偶像練習生》爆紅後,愛奇藝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會員服務收入為2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66%,占了第二季度總收入的40%。《創造101》更是讓騰訊視頻的會員較上年同期增長121%。

會員數增長是令人驚喜的,但視頻平台依舊在虧損。2020年一季度,愛奇藝營收76億,會員增長1200萬,虧損29億、同比擴大61%;騰訊視頻媒體廣告收入31.21億元,同比下降10%;阿里大文娛則虧損了45億。

視頻平台是組織偶像選秀、促進偶像產業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但偶像經紀不是挽救視頻平台虧損的唯一路徑。視頻平台開偶像選秀狂歡的party的同時,還要持續地在其他類型綜藝、網絡劇、網絡電影等等業務中構建生態。

以視頻網站為牽頭而進行的限定團體的運營更是一個難解的問題,「出道即巔峰」的問題沒有解決,如何更好運營限定團在粉絲一聲聲的「倒閉了」中艱難摸索,為消化偶像行程的打歌節目,也在不斷試錯中。

但粉絲經濟的強大,不會讓視頻平台、經紀公司放棄這門生意,據央視財經2019年7月報道,有數據顯示,中國有超5億追星族,其中36%的人表示願意每月為愛豆花100-500元,年市場規模高達900億,要知道,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才642億。

偶像產業在這種情況下一步步被動進行,至於前路如何,且行且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ww0E3MBnkjnB-0zfS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