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年都要參加一兩場同學聚會。
全班同學在一起聚會是不可能的,基本都是一個班的小圈子聚會。
同學聚會基本都是分圈子聚會。
考起大學後混得好的基本是一個小圈子,沒考起大學但混得更好的是一個小圈子,還有的長年奔波在外,雖然混得非常好但是因為長久不來聚會,逐漸疏遠,感覺離大家非常遠,也就不想來了,還有些同學在讀書時候成績不是很好,畢業後迅速變成家庭主(男)婦,拖家帶口家務事多,當然不想來聚會。
同學聚會有時候還要請老師,老師可不是個個同學都喜歡親近的,有的同學也就不喜歡來了。
有些是因為各種原因,有些同學雖然處的不是很好,肯定不會同時參加聚會。
同學聚會奔赴現場,有的開寶馬,有的開摩托,有的開五菱,有的朗逸。
有的認為是炫富,有的認為是裝窮,每個人都是人,人該有的熟悉,你同學都會有,你憑什麼要讓你同學不一般呢。
同學聚會,重要的是參加。
有的買二手房,有的同學買別墅,有的同學買廉租房。
同學們互相說說,這些不一定是攀比。
真要有點攀比在裡面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看到他們,他們願意跟你在一起。
同學聚會,就是在多年以後,給所有到場的人一個機會,看看什麼叫時光飛逝,看看什麼是人生百態。
有人前途光明,有人屢屢掉坑;有人曬妻曬娃,有人大齡恐慌;有人遊戲度日,有人御宅為王……同學會,是映照人生的鏡子。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珍視的東西都不一樣。
每個人正在過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選擇。
混得好不好,不是你參不參加同學會的標準。
混得好,不嘚瑟,不去埋汰別人。
混得不好,別自卑。少點套路多點真誠。
人生嘛,就是笑笑別人,也讓別人笑笑。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參加同學會。
只是,每個去了的人,願意花時間和這幫現在沒什麼交集的人在一起,要珍惜。
人,都有青春,我們也不自覺的回憶。
學生時代,我們不攀比家庭,不攀比吃穿,甚至連天天被老師掛在嘴邊的成績,我們也可以嗤之以鼻。
能一起談天說地,聊聊八卦,說說某人壞話,我們就有了死黨般的默契,一點點小心事,也能分享出不一樣的心情。
中學時代,家都在一個地方,不存在地域差別。
一口純正的家鄉口音,能被我們說的天花亂墜,一個小眼神,一個小口型,那是屬於我們的小默契。
大學時代,同學們來自天南海北,突然就給彼此帶來了另一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口音,不同的生活習慣。
住在同一個宿舍的磕磕絆絆,面對其他班級的共同進退。
宿舍里悄悄的臥談會,去圖書館總不忘多帶一本占位的書。
回想學生時代,就是回想我們的青春時光,我們最美好的,最無憂無慮的年華里,由彼此共同完成。
哭過,笑過,小小的糾結,淡淡的傷感,每一幀畫面里都有著我們最親愛的同學。
直到畢業,我們擁有了不一樣的工作,有的選擇回到家鄉,有的留在了大學所在的城市。
那個意氣風發,在畢業時候說著一定去找對方玩,一定要多聚聚的我們,慢慢的就斷了聯繫。
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繁忙,對自己的失望滿滿的充滿了我們的生活。
我不想看見那個學習不如我卻意氣風發的你。
我不想讓你看見那個曾經意氣風發,現在頭髮漸稀,身材變形,滿面油光的我。
我不想我發個朋友圈都不敢實話實說,偽裝是一件多麼累的事情,我們不想偽裝,卻總想讓自己還是那個學生時代你眼中的我。
同學就是我們的影子,我們逃不了,也踩不住。
雖然,可能會有同學會攀比,會炫耀。
但是我們可以真心的去看看,看看那個常常把我們逗笑的開心果,看看那個我們曾經心儀的姑娘,或許還能碰見那個曾經默默無聞的甚至記不起名字的同學。
什麼身份?
什麼工作?
真的不重要,同學會會讓我們記起,也許我們自己都已經忽略了的青春里的小美好。
我們不知道的,那個曾經偷偷暗戀我們的小女生小男生。
我們不知道的,曾經被半路截胡的紙條。
我們不知道的,我們那些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發生的讓人感慨的小花絮。
那些一點一滴的小細節被不經意的提起,突然就有人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呀!
竟然還有這事?
怪不得她有一段時間不理我呢!
我們的青春突然就豐滿起來了,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在我們記不起的時刻,總發生這一些事,讓我們的青春生動起來。
同學會,我去見的不是現在顯赫的你,不是現在落魄的你,不是打扮的光鮮卻遮不住歲月痕跡的你。
我是去見我們的青春,那段沒有你們就不會完美的青春歲月。
願我們漂泊半身,歸來仍是少年。
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被社會同化,生活碾壓後,就會發現同學聚會,簡直變了味,更多的是比拼名利、炫耀財勢。
「不談工作,只聊生活;不談現實,只聊回憶;不談金錢,只談理想……」這是許多人心中的同學會。
為什麼一定要參加同學聚會?
哈佛教授曾告誡畢業生:無論畢業多少年,不管你過得怎麼樣,同學聚會你一定要參加。
你會看到,那些堅持夢想的人,和隨波逐流的人,生命將有什麼不同。
經歷多年的社會磨練,雖同學聚會已變味,我依舊建議你,無論畢業幾年,不妨經常參加下同學聚會,這都將成為你人生中的財富。
即便混得再不好,也要去。
不為攀比,不為互助。
就是去找尋一份青春的美好,或是看到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生,亦或是重新認識自己,再出發。
人生百態,盡在同學聚會......
記住了!
混得再普通,也要去參加同學會,必須去一定去!
正如《奇葩說》傅首爾說的,不去你都不知道自己混得有多普通。
工作了的人,總少不了各種飯局應酬,同學會就是不花錢的高端飯局。
同學混得好,如果你樂意,就是拓展「人脈」的好機會。
如果班上有同學是婦產科主任、小學班主任、中學班主任等,現在混個臉熟,說不定以後要請別人幫個忙。
人生起起落落。
混得普通,給別人捧捧場;混得好了,聽聽別人的掌聲。
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要在意一時的浮沉。
如果你真心不喜歡應酬social,那就帶著一張嘴去,吃好喝好還不用埋單!
畢竟埋單是同學會最有儀式感的炫富環節。
如果沒人搶著埋單,那就說明你的同學們可能都混得普通,「我們都一樣,一樣的普通。」
那些一邊吹牛一邊把豪車鑰匙放在顯眼位置的同學,說不定和《夏洛特煩惱》的夏洛一樣,租車參加同學會……
這裡人人平等,不像職場飯局,講究上下等級關係,不用忙著敬酒倒茶。
也不是陌生人聚會,一不說話就尷尬。
三五成群吹吹水喝喝酒,回憶曾經的單純和快樂。
可能同窗3年也不怎麼說過話,但那段一起努力的時光,依然讓人心頭一熱。
混得好,不嘚瑟;混不好,別自卑。
去參加同學會吧!
去見那些人,回憶那些事。
一場場同學會,就是你成長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