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股市繼續大幅震盪,攪得市場心有惶恐:難道2008年金融危機重演?不過,也有資金「不信邪」,趁機大舉抄底。那麼,市場大跌,資金都在哪裡掃貨?
資金南下港股
2020年1月20日,恒生指數29174點,而後行情急轉直下,截至3月20日,恒生指數收報22805點,跌幅超20%。跌到目前,恒生指數的整體估值接近歷史低位,PE在8倍左右;同時,分紅率處於歷史高位,4個百分點左右。
港交所統計數據顯示,3月以來,南向資金凈流入額已逼近1000億元,今年以來凈流入額逼近2000億元。過去的30個交易日,南向資金單日都保持了凈流入的狀態,並且單日凈流入規模還在持續放大。
資金青睞尤其低估值的銀行股,建設銀行H股和工商銀行H股近10日分別獲得154億元和60億元資金凈流入。此外,3月12日險資「風向標」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增持4000萬股農業銀行H股。
借道ETF抄底
從3月13日滬指跌破2900點開始,資金借道股票ETF越跌越買。
數據顯示,一周來,接近340億元資金借道股票ETF進入市場,其中3月19日滬指2700點附近凈流入122.35億元。從3月份以來累計有433.62億元資金湧入股票ETF,同期基金總份額從3814.57億份增至4157.09億份,總份額增幅為9%。
單只ETF情況看,寬基ETF最為吸金,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等三大寬基龍頭分別吸金約50億、39億和28億元。
除了瞄準A股,還有部分資金借道港股ETF進行布局。目前市場中與港股相關的ETF共有9隻,資金也是越跌越買。以3月以來成交均價計算,9隻ETF3月累計獲得51億元凈流入。
最獲資金追捧的是易方達恒生國企ETF,本月以來份額增長25.4億份,以3月份1.12元成交均價計算,該基金已獲得28.5億元資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