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咖啡廳:頭條簽約作者,一年共讀200本書。
如果你沒時間自己讀書,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類丨自我管理、人生規劃、生涯規劃
字數丨3000字,閱讀約5分鐘
你知道富人與窮人家的子女,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
BBC曾經拍攝過一部紀錄片《 跟拍 49 年:窮人與富人的人生7年》,導演選擇了 14 個不同階層的孩子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
這部 150 分鐘的片子,驗證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社會階層的鴻溝很難逾越,富人的孩子還將會是富人,窮人的孩子多半還將會是窮人。
窮人的孩子不努力?沒機會?還是基因不好?
都不是。事實上,他們的父母為了生存疲於奔命,很少有時間陪伴和引導他們,貧窮也限制了他們接觸世界的方式。
7 歲時,富人家長告訴孩子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讓他們對社會和財富運行規律有所了解。
而貧民的孩子則被家庭暴力、校園暴力、垃圾食品困擾,完全沒有「規劃人生」的意識。
影片結束時,這些孩子都到了 56 歲,富人家的 7 個孩子都上了私立學校——讀牛津、劍橋——成為律師、教授走入社會上層;底層社會的孩子大多做著服務性工作——修理工、保安等,與失業、貧窮、酒精、毒品、肥胖相伴。
短期目標人人都有,但要做好人生的長期規劃,並一步步實現它,卻是一種系統性的能力,通常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培養。
曾國藩在《家書》中,一直殷切地對子女進行指導,要求他們制訂書單,並且在50歲前讀完書單中的所有書籍,結果他的子女們果然成就不凡。
作為一個普通人,沒有成功父母的指引,沒有優秀的同伴楷模,你也能做好人生規劃嗎?
能,只需要1天的時間,按照一定的步驟,這份專屬於你的「人生導航系統」就能完成。
在《生命向前》中,兩位作者指出,人生規劃是一份簡短的書面文件,通常為8到15頁。它由你寫出,為你而寫。
這份文件可以描述了你想要如何被他人記住,你如何判斷事項的輕重緩急,它會成為你人生中每個主要領域的行動指南。
一旦完成後,它就像是你手機中安裝了一個導航APP,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理想的目的地。
而且,你是這個APP的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通過一邊測試、一邊修改,讓這個軟體完美地適配你的生活。
這本書的的作者是麥可•海厄特和丹尼爾•哈卡維,分別是出版社總裁和商業領袖培訓師,資歷深厚。他們把企業戰略規劃的精髓帶到了個人規劃領域,創造了「人生規劃」的概念和行動指南。
現在,我們就一起學習如何起草一個「人生規劃」APP的方案策劃:
1、輸入終點
這個「人生規劃」APP能幫助你:
- 意識到你現在的位置。
- 決定你想去的地方。
- 開始向目的地努力。
給自己一天的時間,專注於寫出這份人生規劃,必須保證這一天時間充裕,沒有打擾。
找個僻靜不受打擾的地方,最好手機也關機,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認真寫出來(建議做成電子版,最好是方便複習的大綱式文件(可以在 mubu.com 中完成)。
現在,如果你現在要用它為你導航,那麼需要做的第一件是什麼?是輸入終點。無論貧窮或是富足,每個人的終點都是死亡。
而人生的意義,在於當自己死時回顧一生,會感到沒有遺憾,並且為身邊人留下了愛的遺產。
因此,人生規劃要從「遺產規劃」開始。
寫一份簡短的遺產聲明,這裡的遺產是:「你希望別人怎樣記得你」?「你希望別人在葬禮上如何評價你?」
針對你覺得會來葬禮的重要人物寫一段話,可以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事、客戶等人。
描述每組人如何記得你。一位全職媽媽希望他的丈夫這麼記得她:
我想讓丈夫記得他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希望他能記住他曾多麼信任我,而我總是支持、重視、鼓勵他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和願望。我想讓他記得我們有牢靠的夥伴關係,我們兩人的才能如何在這場萬里挑一的婚姻中互補。我想讓他記得,我們在身體上、精神上、情感上如何完全為對方所吸引,而且我們總是致力於滿足彼此的需求。
寫悼詞時,把它當做今天就要念出來,想像它確實真實的發生了。
2、
標明終點後,我們就要開車上路了。
你能想像一個人出發去遠行,卻沒有用GPS導航,而是一路隨心所欲的胡開嗎?
或許有吧,但這樣爽是爽了,卻很容易迷路,或是在陌生的地方沒油、或是拋錨。
人生的目標不是只有一個,它通常是一個複雜的目標體系,書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系統」幫助我們對目標進行分類。
這是一張人生帳戶示意圖,它由以你為中心的三個同心圓組成。
- 最內——存在圓:包括精神、智力、身體,即身心靈帳戶。
- 中間——關係圓:人與他人的關係,包括親情、婚姻以及社會關係帳戶。
- 最外——事業圓:你的產出帳戶,包括職業、副業(愛好)以及財務等。
當你能夠由內而外地,梳理這三個環,9個帳戶的目標,就能全面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既能身體健康,又能家庭幸福、事業順利,還會廣結善緣、發展愛好,財源廣進(好像對簾啊)。
這樣豈不是傳說中的人生贏家了?別不敢想,想到了可能做不到,但不想更不可能實現。
現在,看看你的汽表:你要如何把自己的24小時(時間和精力)分配到這9個帳戶上面?
哪個帳戶是目前需要重點維護的?哪個是周末時側重的呢?
3、
第三步是:以人生帳戶為基礎,明確行動計劃。
為什麼要這麼「叫真」?這樣做是不是在浪費時間?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你的時間是一個零和遊戲,每天不多不少只有24個小時,當你對一件事說「是」的時候,你就同時對另外的事情說了「不」。
如果你花大量時間打牌、追劇,就不可能有時間給自己充電、或是陪伴孩子和父母。
因此,只有以長遠的目光去約束自己,不斷讓自己的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一致,你才有能力對最重要的事情說「是」。
現在畫一個重點,對每個人生帳戶用5個小節去描述:
- 目標聲明:比如,在親情帳戶中寫:我的目標是成為父母的支柱,給他們陪伴與關愛,讓他們安度晚年。
- 設想的未來:父母離世時,我能無愧於心,認為自己對得起他們的養育之恩。
- 收集鼓舞自己的名言:遇到有感觸的,就隨時加到這份文件中來,用於激勵自己。
- 當前的情況:真實誠懇的剖析一下。
- 具體承諾/行動計劃:如果對自己的執行力沒有信心,可以從周計劃開始做起,然後再把周計劃的任務量分配到日計劃中。
計劃時,遵循SMART原則,具體(Specific)-可測量(Measurable)-可執行(Actionable)-現實(Realistic)-時限(Time-bound)。
其中,「可實現」是重要的原則,比如你想要堅持跑步,第一周的計劃可以是本周出門散步3次,以後再視情況逐漸增加強度。
例如,在親情帳戶下,做這樣的周計劃:這個月和父母一起外出就餐一次;這個星期和爸爸通一次電話。
完成這份珍貴的人生規劃書後,我們還要:
- 養成定期閱讀人生規劃書的習慣。(每天讀一部分,或每周讀一遍)
- 一字一頓的通讀它。
- 一邊回顧,一邊修改和調整。
現在,你的人生GPS導航系統完成了,它設定的目的地是你自己選擇的方向,它可以讓你:
- 更快、更順利的到達目的地。
- 不斷幫你修正方向,減少跑偏。
- 在任務「堵車」的時候,幫你選擇最佳線路。
第一次做人生規劃是困難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修改和維護它會越來越容易。
當它成為了你的生活方式,就會給你的人生帶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人生沒有彩排,沒有犯錯後修改劇本的餘地。但是,只要願意用力地生活,不怕別人笑你笨拙,就能看到與他們不一樣的風景,最最重要的是,這條路是你自己選擇的。
「有時順風,有時逆風。但我絕不能隨波逐流,也不會呆在原地。」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職場人,頭條簽約作者。
我堅信「腦內千山萬水,不如腳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難題,而是想像。
通過閱讀、理解和嘗試,能夠幫助我們走出人生的重重迷霧。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共同探討職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