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末。
最近網上衝浪的時候,我發現小紅書出現了不少 「 廣州超級文和友倒閉 」 的話題。
網友表示,曾經排長隊的廣州文和友如今沒幾個人,吃飯不用排隊,人流量大減。
2022年12月,時代財經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廣州文和友大廳除了服務員外,幾乎空無一人。
二樓和三樓幾乎已停止營業。
空曠的桌椅和開業時排隊近3000桌的盛況對比強烈。
與此同時,深圳的文和友也不好過。
由於客流量下降,深圳文和友改名 「 老街蚝市場 」,一樓新增了對應的美食區。
大眾點評顯示,曾經100+品牌入駐,5萬人排號的深圳文和友,目前僅29家在營業,店鋪數少了70%。
座無虛席的 「 東門肉菜市場 」如今也只有零星一人,盡顯落寞。
這讓人忍不住問一句:廣深文和友,怎麼了?
作為長沙文和友擴張的首 / 次選城市,廣深文和友在開業初期都十分火爆。
廣州文和友開業排隊近3000桌,周圍到處都是等打卡的人。
平均排隊時長達到4小時,人氣居高不下。
深圳文和友也不遑多讓,有網友分享,在深圳文和友排隊吃 「 深笙蚝 」,前面還有24589桌在排隊,一家店便有接近2.5萬的客流量。
想想平時我前面有十桌我都要換一家吃了,這兩萬多桌,牛哇!
但最離譜火爆的,還得是文和友內的茶顏悅色快閃店,一經開業,萬人空巷,火爆到需要出動交警維持秩序。
據說,當天排隊人數就超過了5萬,占了深圳總人口的1/450。
可惜,終究是曇花一現。
長沙文和友的輝煌未能在廣深 「 成功復刻 」,反倒是在經歷幾個月的輝煌後雙雙墜落神壇。
短短一年的時間,便從火爆的萬人空巷到如今的門可羅雀。
細細想來,廣深文和友衰落的原因,其實也有跡可循。
首先,是又貴又不好吃。
看評論區,顧客表示菜品味道不行,外地人做的本地味道不正宗等,讓人大失所望。
就連文和友的招牌蝦也頻繁被顧客差評吐槽。
一百多的龍蝦,個頭小還味道一般,花了199元,卻只吃了20隻不到的小龍蝦…
妥妥的打著招牌的旗號坑 「 大冤種 」 ,誰買誰上當:
在微博上,也有不少人吐槽,表示廣州文和友的東西貴就算了,還不好吃。
這一波,是文和友失策了。
花大價錢打造懷舊的市井風氣,請老品牌入駐,然而價格卻一點也不 「 平民 」。
難得有老品牌入駐,卻失去了當初的味道。廣東人愛湊熱鬧,但是不傻。
沒了自帶流量的茶顏悅色,文和友怎麼留客?
其次,便是疫情。
特殊時期,很多餐飲品牌都受到了波及,被迫關店或者裁員。
文和友也不例外。
總部面臨大裁員,廣深文和友也沒能逃過客流量驟減的情況 。
加之地處市中心,商戶的生意成本比之前高了。
雖然文和友 「 免租包裝修宣傳 」,但商戶需要分20%-30%的營業額給文和友。
這樣一算,倒還不如交租金賺得多。
圖片來源:@廣州房產 ,侵刪
在高成本,低收入等的影響下,很多老商戶跑路。
此外,一些原本決定入駐的品牌也選擇放棄入駐。
久而久之,廣深文和友看著就像一個 「 空殼 」。
來往的人更多是打卡拍照,餐飲區也成了擺設。
疫情對於餐飲業的衝擊一波接著一波,客流量的減少,讓看似火爆的廣深文和友逐漸暴露弊端。
留不住老商戶,慕名而來的粉絲也會跑路。惡性循環一旦開始,便是萬劫不復的境地。
作為土生土長長沙人,文和友老闆文賓對於家鄉飲食拿捏得十分到位。
但作為湖南人,他對於廣東的美食見解不深,在味道和情懷上,頗有些 「 水土不服 」。
廣深文和友的建造,給人一種照葫蘆畫瓢的感覺,內里的飲食經不起廣東人的考驗。
從深圳文和友的菜單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 「 矛盾 」 的決策,菜單涵蓋的種類繁多,包括了廣東的特色小炒,也還有長沙美食。
但你要說廣東經典美食,我倒沒發現幾樣。
對比市中心刻意建造的 「 城區 」,還是蒼蠅館子裡的美食更吸引人。
懷舊只是廣東的情懷之一,更多的時候,早茶,茶餐廳才是大家不約而同去往的地方。
從視覺上打感情牌,一開始或許可以得到好的結果。但久而久之,問題浮出水面,人去樓空不過時間問題。
不過,急轉直下的只有廣深文和友,長沙文和友依舊火爆。
今年跨年,長沙文和友還準備了8大沉浸式跨年主題體驗活動。
網友分享的長沙2023跨年夜,樂隊上場,觀眾沸騰,熱鬧氣氛一鍵拉滿。
老實說,文和友在市中心建造一個老城區式的文化餐飲區,這個想法還是OK的。
對比裝修高大上的太古匯等,自然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加之老品牌和熱門品牌(茶顏悅色)的入駐,一時的線上線下流量倒是不愁。
但光是場景到位,文化底蘊不足,經營方面堪憂,文和友也很難真正站穩腳跟。
餐飲品牌,重要的還是食物,食物的味道深得人心,顧客自然座無虛席。
廣東人吃遍大小城區的美食,什麼是美味,嘗一嘗便知曉。
畫虎畫皮難畫骨,踏實點研究廣東文化,用心做好手頭上的美食,才是王道。
否則,繁華過後,空留一聲嘆息,這文化餐飲區,怕是真要成為 「 鬼屋打卡點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