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失在塵埃中的大熊座仙女--巨原袋犬

散失在塵埃中的大熊座仙女--巨原袋犬

本文轉自百度古獸吧,原文作者「動物園企業巨頭」,標題有改動。

在浩如星海的古希臘神話中,眾神之首宙斯是絕對的主角,在他的身邊有無數的光環,更伴隨著無數的女人。雅典主神中的狩獵之神和月神阿爾忒彌斯是位美麗的女神,而追隨她的仙女們自然也不在少數,其中有一位叫凱里斯特的仙女相貌格外出眾動人,一個偶然的機會,凱里斯特與宙斯相遇,並一見鍾情。之後多情的宙斯經常跑到凱里斯特那裡釋放愛情的火焰,不出一年,凱里斯特就生下了宙斯的孩子,並取名叫阿卡斯。

然而這件事情最終沒能逃過王后赫拉的耳目,憤怒的赫拉決心要狠狠報復凱里斯特。最後赫拉把凱里斯特變成了一頭面目醜陋的大熊,迫使她離開阿卡斯潛入從林。

數年之後,阿卡斯成長為一個健壯的小伙子。一天,阿卡斯在從林中打獵,卻與他變成大熊的母親偶遇,慌亂之下,阿卡斯和其他獵手拔出投槍預備向大熊刺去。就在這危急關頭,宙斯出現並制止了阿卡斯的行為。宙斯將母子兩人一同帶上了天空,成為了我們所熟知的大熊座和小熊座。

古代的神話已一步步遠離了被刺眼的現代科技淹沒的我們,但凱里斯特的故事卻沒有僅限於悽美的神話。2002年,一具近乎完整的袋犬目動物化石在阿根廷薩爾塔省被發現,它被命名為凱里斯特袋犬(Callistoe),命名來源就是那位化身為大熊座的仙女凱里斯特,並被分入了1897年命名的原袋犬科,這具化石也是目前唯一一具較為完整的原袋犬科個體化石。生活在早始新世的凱里斯特袋犬身形較小,形態原始,頭部類似袋狼般比較扁窄,是原袋犬科下最原始的類群之一。雖然凱里斯特袋犬的個頭並不引人注目,但在它之後,原袋犬科即開始向巨型化發展,在晚漸新世演化出了已知最龐大的的有袋食肉動物,號稱「有袋動物中的巨熊」,也是本文的主角——巨原袋犬(Proborhyaena gigantea)

凱里斯特袋犬骨骼摹圖

巨原袋犬大概生活在晚漸新世的阿根廷和玻利維亞一帶,屬於原袋犬科下的原袋犬屬(Proborhyaena),因為體型之巨大,它也是最負盛名的原袋犬科動物。巨原袋犬的頭骨長度可達50cm以上(還有說法是有60cm的頭骨,不過多被視為不靠譜),肩高可達1.2米(粗矮胖體型),體重可以輕易達到400KG,最大者可達600KG以上,在新生代南美洲食肉哺乳動物中幾乎只有南短面熊能夠超越。不過和那些大玩意一樣巨原袋犬也沒有發現多少化石,主要是些破碎的頭部殘件,頭部往後的部分完完全全沒有發現過,體型復原參照化石雖完整但非常原始的凱里斯特袋犬也不是完全靠譜,所以對於巨原袋犬的確切體型還是沒法下定論,但超過50cm的頭骨就已經夠嚇人了,從凱里斯特袋犬的化石參照來看,原袋犬科的頭部都是比較笨大沉重的。

巨原袋犬復原

巨原袋犬頭部復原

巨原袋犬下頜殘段化石

雖然化石並不多,但從僅有的一些頭部化石中我們還是能夠獲取巨原袋犬的不少潛在的生態習性。相比於凱里斯特袋犬這樣的祖類,巨原袋犬的頜骨變得更加粗大有力,適合啃咬骨頭和壓制獵物,門齒和犬齒粗大,臼齒齒冠和副袋犬(Paraborhyaena),Arminiheringia這樣頗具代表性的原袋犬科一樣比較低平。巨原袋犬和熊一樣是跖行性(整個腳板子貼地上走)的食肉動物,由於體型龐大,體態笨重,所以巨原袋犬速度比較緩慢,靈活性較差,另外對於巨原袋犬牙齒的研究發現其臼齒磨損比較嚴重,可能是經常啃骨頭食腐造成的,這也說明了巨原袋犬和安氏中獸之類一樣不是什麼積極的掠食者,而是以食腐和搶食為主要食物來源。不過由於其體大力猛,所以對焦獸,輪齒獸這些當時南美洲一些龐大粗笨的植食性動物仍能構成嚴重的威脅,粗壯的上下頜去壓焦獸幼崽什麼的脖子可不是咬著玩的。

焦獸,輪齒獸這樣巨大的南美洲植食動物是巨原袋犬潛在的獵物

原袋犬科下Arminiheringia屬的A.auceta,具有典型的下齒較低平特徵。

和很多巨型化的食肉哺乳動物一樣,巨原袋犬沒能生存多長時間就以失敗告終而被掃出了演化的舞台,而整個原袋犬科也在漸新世末再不見了蹤影。比它們更加先進的南美袋犬科(Borhyaenidae)和袋劍齒虎科(Thylacosmilidae)取代了它們成為南美食肉哺乳動物的領頭軍,但原袋犬科尚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它們曾經被視作南美袋犬科的直系祖先,但之後又因為不斷生長的牙尖和類似袋劍齒虎科的頭頸結合方式而被一些人視為是袋劍齒虎科的姐妹類群。但原袋犬科的真面目,已經如遠去的仙女化作了大熊座上渺遠的耀星,再不會為我們所知。

(全文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d249m0BMH2_cNUgUi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