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媽的「心機」:慈愛的背後,是沉重的悲劇

2023-08-31     少讀紅樓

原標題:薛姨媽的「心機」:慈愛的背後,是沉重的悲劇

上一篇關於金玉良緣始末的文章當中,我提到薛姨媽有可能有意識地誇大了金玉姻緣這個傳說。那麼,作為金玉姻緣的其中一個主要操縱者,薛姨媽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許多論者認為薛姨媽是一個表里不一的惡人,是否真的如此呢?

從文本角度講,我認為薛姨媽的慈,是真的慈。文中關於薛姨媽的段落,只要她和小輩在一起的時候,氛圍都十分溫情,作者的筆觸也顯得十分柔軟,看上去沒有譏諷的意思。

書中的第八回,寶玉來探望寶釵,薛姨媽一見到寶玉,反應是:「寶玉忙請了安,薛姨媽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懷內,笑說:『這們冷天,我的兒,難為你想著來,快上炕來坐著罷。』命人倒滾滾的茶來。」這裡不得不佩服曹公筆墨的精到。短短几十字,一個有點兒上了年紀的慈愛的姨媽形象就活靈活現,甚至細品薛姨媽的動作和語調,連她懷裡溫軟而富有母性的觸感,都像是能夠觸碰到一樣。

後文薛姨媽和寶釵、寶玉和黛玉一起吃飯,恰逢寶玉要喝冷酒,薛姨媽便忙說:「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颭兒。」更是形象,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總會想起我的外婆,我每次吃鴨掌的時候她都會說:「吃了鴨jio板兒跑得快!」

五十七回也有一段描寫薛姨媽的集中段落。薛姨媽在瀟湘館和黛玉、寶釵等人拉家常時,作者用了很多長篇大套的對話描寫來塑造薛姨媽的形象。此時,薛姨媽的形象也是以「慈」為主要特徵的。她幾段話里分別提到姻緣和月老、黛玉的人品身世、以及把黛玉許配給寶玉能夠四角俱全等等。

這時候曹公特意稍稍放下他的惜字如金的本事,薛姨媽這幾段話都比較長,信息密度也處於中下,顯得她有點絮叨。再疊加上她「摩挲著黛玉」的動作,整個畫面充滿了一種歲月靜好的恬淡感,就像秋天午後陽光底下的一把竹搖椅。

這樣的薛姨媽,聽上去就像是一個鄰家的阿姨(嗯,還必得是在事業單位坐班的那種阿姨)在喝著茶水嘮嗑呢。(當然,有論者認為這裡薛姨媽和寶釵兩個人在擠兌黛玉,這倒也不無嫌疑,如有必要,我會單獨辟一篇來分析)

然而,薛姨媽雖然心慈,可她卻仍然選擇了為家族犧牲寶釵。

薛姨媽是愛寶釵這個女兒的。薛蟠惹著寶釵生氣的時候,薛姨媽的反應是「氣的亂戰」,又說「我的兒,你別委曲了,你等我處分他。你要有個好歹,我指望那一個來!」薛姨媽對寶釵的評價是,「有了正經事就和他商量,沒了事幸虧他開開我的心。我見了他這樣,有多少愁不散的。」

儘管寶釵是薛姨媽的貼心小棉襖,但當觸碰到一些核心的大事,才能看出薛姨媽真正的態度——例如寶釵的婚姻。

寶釵最開始的目標是進京待選。薛姨媽決定讓寶釵去待選,她的考慮一定不是寶釵的終身幸福,而是家族的利益。後來寶釵的待選之事沒有再提起,薛姨媽又開始考慮將寶釵嫁給寶玉。在這個時候,薛姨媽同樣還是沒有考慮寶釵的終身幸福,同樣還是只考慮家族的利益(可能也考慮了她的終身幸福,但放在第二位)。

薛姨媽犧牲寶釵,是因為薛家實在沒有騰挪餘地了嗎?並非如此。

對比一下薛蟠的婚事,我們就能看見薛姨媽的厚此薄彼之心。薛蟠要求娶夏金桂,是薛姨媽各處相看,各處對比,最後是薛蟠喜歡上夏金桂,薛姨媽才去定下這門親事。在薛蟠這裡,薛姨媽就不考慮什麼家族利益(可能還是要考慮,但放在第二位),第一要緊的還是兒子喜歡。

薛家並不是沒有騰挪餘地,只是這個騰挪餘地,給了薛蟠,而沒有給寶釵。

但是,即便犧牲了寶釵,也絕不表示薛姨媽是一個「有心機的惡人」。

首先,從一般意義上講,寶玉的確是一個堪配寶釵的好郎君,他出身名門,相貌端正帥氣,性格又溫和,和寶釵的關係也不錯。如果忽略掉他的內心世界,從任何角度來看,寶玉和寶釵都算是相當般配的。其次,賈府的生活錦衣玉食,王夫人作為婆婆,又是寶釵的親姨媽,還對寶釵十分欣賞,日後的婆媳關係也一定不用擔心了。

因此,我推測薛姨媽最初的考慮,也許是認為寶釵的終身幸福,和家族利益這個核心需求並不矛盾。如果能給寶釵找到一門條件挺不錯,又同時對家族有助益的婚事,應該也不算是十分委屈寶釵吧?

然而,後續的事情發展卻超出了薛姨媽的預料。首先說寶玉,且不說他一心都在黛玉身上,單說他的三觀,與寶釵也是極不匹配。寶玉內心崇尚自由和無為,討厭功名利祿等一切與現實沾邊的東西,與寶釵這「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入世想法基本是八竿子打不著。如此結為夫妻,怎能和諧相處?

再者,作為寶玉的祖母,賈母對寶釵的評價也說不上好,並且還有一些證據表明,賈母很可能已經給寶玉內定了林黛玉作為妻子。至此,不論從現實上講還是從二寶的心理上講,金玉姻緣都成了一個不太合適的選擇。因此,我認為至晚到寶玉挨打的時候,薛姨媽已經知道這門親事不太靠譜。

但知悉這件事以後,薛姨媽仍然沒有放棄金玉姻緣的打算。這並不是因為薛姨媽冷血,而是因為,對於薛家而言,結親賈家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這次不抓住機會,薛家日後又該何去何從呢?因此,寶釵的犧牲,為難,和隱痛,薛姨媽都是看在眼裡,並且十分心疼的。這也是薛蟠口不擇言惹哭寶釵以後,薛姨媽這麼生氣的原因。

可即使薛姨媽看在眼裡,她也沒有因為寶釵的犧牲而放棄原先的計劃。在原著的續書里,寶釵終於因為要給賈母沖喜,要想辦法求賈家幫薛蟠撕擄人命官司,而忍辱嫁給了寶玉。也有論者考證,認為是黛玉沒有等到嫁給寶玉就夭亡了,而寶釵後來又以續弦之禮嫁給了寶玉。無論是怎樣的結論,寶釵最終的命運都只能是嫁給這個不愛自己的男人,並因為寶玉的出家而守寡終身。她的個人幸福,終於還是成了薛家敗亡路上的一個祭品。

綜合來講,薛姨媽對寶釵的真實態度,我認為比較類似於電影《唐山大地震》當中的那位母親元妮。她的確真實地愛著女兒,甚至為了女兒的「死」自責了三十多年。但在面對生死攸關的大事時,做出的選擇卻仍然是「救弟弟」。

薛姨媽的抉擇和薛寶釵的悲劇,並不局限於她們自身,而是千百年來,為了家族和兄弟犧牲的女性的縮影。這樣的犧牲,從被高度馴化的趙姨娘、沒有被馴化的鴛鴦、心知肚明又沉默忍受的襲人、無力反抗的傅秋芳、忍辱負重的賈元春等等形象上,都可見一斑。

儘管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薛姨媽的慈愛和母性,然而薛姨媽的慈,卻恰恰反映出寶釵人生悲劇的必然性——哪怕是這樣的一個慈愛又心軟的母親,也無法改變寶釵為家族獻祭的命運。

作者:泥娃娃,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c8cd9c9aa058e4aae0b0d90d62db3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