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與香菱:大觀園中的靈魂共鳴

2024-09-29     少讀紅樓

筆者每回看黛玉教香菱學詩就覺得很感動,女性總能從同性身上找到美好之處,這並非女性的天真爛漫,而是女性了解世道曲折、生活不易,所以對美好格外敏銳和珍惜。

兩個從小遭遇家庭變故的女孩仍保有對詩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黛玉真誠領香菱入門、教其作詩,成全了香菱生命中為數不多的快樂時光。

人生最可貴的是一份照見,無論是發生於哪一種不固限的情感關係。只要懂得,就很值得,心光映照,輕輕柔柔。

林妹妹真是沒有沾染一絲「物化」之氣,她把人當人、把情當情,用一顆真心待香菱,十分難得。林黛玉幫助香菱,沒有任何的目的,這不得不讓人感慨,即便是再有智慧的男性,也缺乏女性之間天然的質樸情感與「無目的性」的流動和分享。

因為黛玉淋過雨,自然也不希望其他人受一樣的冷落,她是一個連落花的傷痛都能感知的姑娘,自然對人的感覺更為強烈,香菱想要學詩,她很樂意教這個有天賦的女孩。

有靈氣的女子像水一樣柔軟,她們在輾轉苦難中努力找尋一塊精神園地,不會被生活的變故磨滅掉質樸和美好。

香菱可看作黛玉的一個分身,她們同為姑蘇人,同樣出身詩書禮易之家;剛出生的黛玉和香菱都是父母愛若珍寶的獨生女,卻同樣在幼年被迫離開了父母,更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兩個姑娘的父親都對賈雨村十分欣賞,還有資助之恩。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香菱的相貌還與黛玉有幾分相似,書中第七回,周瑞家的初次見香菱便誇讚道:「好個模樣兒,竟有些咱們東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

而書里的秦可卿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兼有黛玉和寶釵的美麗,由此推測,香菱和黛玉神似。

在曹雪芹的審美體系中,他比較推崇有靈性和氣韻的女性,香菱位於副冊第一,晴雯位於又副冊第一,黛玉則位於金陵十二釵之首,黛玉和她的兩個分身都是品貌第一流的女子。

書中第二十四回,香菱笑嘻嘻地從背後輕拍沉醉於崑曲的林黛玉,著實把林妹妹嚇了一跳。這麼親昵的舉動更像是好姐妹,黛玉嗔怪道:「你這個傻丫頭,唬我這麼一跳。好好的你這會子打那裡來?」

香菱告訴黛玉丫鬟紫鵑正在找她,於是很自然地拉著黛玉的手就前往瀟湘館,她們二人雖然身份不同,卻這樣親近,一定是香菱感知到林黛玉對她的善意,由此看出,兩個姑蘇女孩在平日裡相處就很融洽。這一情節不僅展現了女性之間細膩而真實的情感交流,也為後文黛玉教香菱作詩埋下了伏筆。

林黛玉是大觀園內才情最好的女子,是大家公認的「詩人」。黛玉不拘小節,對紫鵑、雪雁、香菱這些丫鬟都是極好的,香菱熱愛詩歌,也了解黛玉的秉性,她對林姑娘是敬仰的,所以她會主動去找黛玉當自己的老師。兩個女孩都是心性純良的人,自然可以發展出一段美好的情誼。

寶釵處事是務實謹慎的態度,她曾多次勸香菱不要學詩。她認為吟詩作賦並非女兒家的分內事,因此不要在這上面投入太多的精力,可香菱卻不肯,偷偷摸摸找黛玉也要學,她夢裡也在作詩。

香菱原名為甄英蓮,諧音為「真應憐」,她元宵節與父母走散後被賣,又被薛蟠從馮淵手中硬搶到薛家作妾室,非常讓人心疼。香菱的才學既是富家小姐出身所帶的基因天賦,也是苦難的產物。

香菱如此愛詩,多半是父親甄士隱在她呀呀學語‌時教過她,朗朗上口的韻律、自然美妙的意境,即便遭受了與家人分離的痛苦,她經由詩歌,便重依父母膝下。

黛玉了解到她的遭遇,大概也是想通過詩歌拔香菱出泥潭吧。林姑娘一眼就看出香菱與其他丫鬟的不同,別的丫鬟並不執著於詩歌這樣的精神食糧,她們的注意力一般在女紅或美食上,可見其他丫鬟沒有這個天分或需求,可香菱卻樂此不疲,難怪曹雪芹稱香菱為「慕雅女」。

寶姐姐曾說過一句話:「呆香菱之心苦,瘋湘雲之話多」,可香菱真的是「呆」嗎?看香菱寫詩,心思那麼的細膩,說明香菱的「呆」是大多數人理解不了的純真,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靈性往往是苦根,愚鈍更易生存,她平常的憨厚隱忍之間,存有一份讀書人的慧根。

黛玉看出香菱冰雪聰明且有作詩的潛力,她曾對香菱說:「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黛玉當香菱的老師時,考慮到香菱的學習基礎薄弱,所以要先提高學生香菱的自信,於是說:「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細膩如黛玉,她通過鼓勵的方式讓香菱克服畏難情緒,接著在香菱所讀的典詩中劃了重點,讓學生少走了很多彎路。她還積極與香菱互動,問她是否領會出詩句中的意境與韻律,香菱說:「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

林黛玉立即明白香菱走到了誤區,她告訴香菱:「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為不知道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了。」

「林老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香菱進行有意義的思考,還能及時糾偏,可見,她的教學水平是一流的。

香菱骨子裡流淌的血液是風雅的,她為詩著魔,學詩的積極性很高。而黛玉善於指導,又對香菱毫無保留,於是兩人的關係越來越親近。

黛玉應景地給香菱布置了課後作業:「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謅一首,竟未謅成,你竟作一首來。『十四寒』的韻,由你愛用那幾個字去。」

香菱很快寫了一首詩交給黛玉,她點評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詩丟開,再做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做。」

香菱又作了一首詩交上來,黛玉雖然覺得第二首詩也差些意思,仍舊有耐心地鼓勵香菱重來,正所謂「文章不厭百回改,反覆推敲佳句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到反覆修改,寫作技巧才能起到強化作用,從而寫出令人稱讚的詩篇。

在她們二人的共同努力下,香菱終於寫出一篇拿得出手的作品,她的詩也得到了大觀園裡其他女性的好評,於是香菱如願以償地加入了海棠詩社。

想來,熱愛可抵一切,在黛玉的教學過程中,她給了香菱很多的耐心,為其提供了詳細的學習步驟。香菱擁有最誠摯的創作熱情,所以每當她寫出詩作,林黛玉都會認真給出建議,她清楚香菱對詩歌是真心熱愛的,但凡有一丁點兒的假惺惺的表現,黛玉都不會教這個女孩。

香菱嚮往美好的事物,也懂得發現生活中別樣的風景,她有極高的精神追求,並不是飽食終日就能滿足的女孩。

香菱愛詩,是其靈魂深處的渴望,黛玉樂意當她的老師,不會像寶釵那樣笑話她瘋魔了,展現出黛玉不一樣的性情,她只看跟別人有沒有情感共鳴,至於身份高低,不在林姑娘的考量範圍內。

兩個姑蘇女孩通過詩歌惺惺相惜,她們是在心靈成長道路上同行的夥伴,可以在學詩過程中一起講出超有感覺的句子,寥寥數語就包含機鋒。

黛玉幫助香菱通過詩歌來找到自己的精神寄託,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創造另一方小天地。這兩位女子身上所有的美好都是其自然而然表露的純真,她們不會刻意去追求什麼,也不會去掩飾自己的情感,詩歌是她們性靈深處綻放出的煙火,擁有一種真實而動人的力量。

黛玉確實稱得上香菱的好朋友兼好老師;想來,香菱的詩心既是她的痛源又是她的救贖,她所作的詩句自然敵不過現實里的風刀霜劍,卻也曾是她待過的一小塊寧靜而溫暖的避難地。

作者:楊琥媚,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7e35f0a2a61375d86a4e5493ee656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