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希
攝影記者 李輝
通訊員 余敏
參天法桐牽手而成的林蔭道,是武漢東湖綠道三期(書香道)的氣質底色;湖畔樟樹、楓楊,路邊水杉,更是生物多樣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棵都不能少。
書香道已建成開放,擁億萬遊客入懷。書香道的綠是否更為鮮亮,有沒有一棵樹「褪色」?武漢市園林綠化建設管理站和大樹保護單位仍時刻緊盯著,10月29日向記者講述了關於一些樹的故事。
只是多看了一眼,樟樹從頹勢變昂揚
秋風輕輕拂過,湖面泛起漣漪。
當你站在東湖綠道「一棵樹」附近的親水平台,憑欄而望,不遠處的湖岸邊,一棵楓楊和一棵樟樹風姿綽約,樟樹樹枝自然優雅地垂落湖面,像是與湖水低聲細語著什麼。
加壓站湖畔,樟樹與楓楊一展風華
這一有意蘊的自然景觀,源自武漢市園林綠化建設管理站的同志們多看了一眼。
那是盛夏時節,該站質監科科長杜艷華和同事們來檢查東湖綠道加壓站的施工情況,發現一棵大樟樹樹池裡堆滿了土,抬頭一看,本應是蔥蘢翠綠的樟樹,長勢頹然,出現了新的枯枝枯葉。
「糟糕!」該站質監科副科長宋啟星趕緊用尺一量,樹池裡堆了30厘米深的土。
施工方忙解釋道,是臨時堆的施工用土,堆的時間不長,正準備運走。
宋啟星向施工方耐心解釋道:樟樹樹池裡不能堆這麼深的土,會嚴重影響它根系的呼吸,呼吸不暢,怎麼長得好,難怪樹勢突然衰落了,而且一旦澆水充足或雨水充沛,樹穴容易積水,導致根系浸泡,從而根系腐爛,那就會奪了它的命,「細緻施工,各個環節都要想仔細,不能隨便一堆。」
同時,杜艷華緊急聯繫東湖綠道三期大樹保護單位武漢市園林生態集團創然公司,與該公司科技養護部部長周鷹一起現場診斷開處方:清理樹池土壤,修枝整葉以透氣透光,還要有樹蔭,伸向湖面的樹枝適當保留,呈現若隱若現的效果……
園林人助力這棵樟樹,從頹勢到昂揚
一兩天的工夫,快速清理樹穴土壤,恢復最初的樹穴狀態,植物修剪專業高手上樹修剪,並覆上松鱗片以美化且透氣,修復部分裸露的樹皮,一氣呵成!
「清理了一小車枯枝敗葉。」周鷹說,這棵樟樹樹齡估測有40多歲了,年初遭受凍雨的枯枝尚未清理,此次一併打薄修剪。
一周後,杜艷華和同事們再次來到現場,但見這棵樟樹容光煥發,屹立湖邊,臨湖一側,樹枝優雅伸向湖面,「從枝葉態勢就能看出它精神變好了!」
「現在去看,這棵樟樹就像一個小女孩對著如鏡的湖面在梳妝,旁邊的楓楊也一展風華。」杜艷華介紹,此情此景,韻味悠長。
楓楊和樟樹與湖水低語,沿湖緩坡上的樹各自展風華
這裡沿湖緩坡上的好幾棵樹,正各自展風華,「這是對原有的樹叢進行了清理,做了減法,更疏朗透氣。」宋啟星說,無論是新栽的樹還是老樹,養好了,都是一道靚麗的、有生氣的風景線!
標誌性的「一棵樹」,梳妝後長勢醒目
東湖風光村的一棵樹,那是每個武漢人的鄉愁。
它,是一棵樟樹,是引導車流走向的交通轉盤,更是東湖綠道的標誌性景點。
近日,記者路過發現,它的枝幹上留有修剪後的痕跡。
一棵樹,修剪後更精神了
原來,為了讓這棵樟樹能長勢更旺,武漢市園林綠化建設管理站指導相關單位對其精心管理「理髮」,「修剪萎縮的枝條和內膛枝,讓其透光透氣。」宋啟星說,修剪後的樟樹,頭髮更輕薄,更有精神,更為醒目。
一棵樹,是東湖綠道標誌性樹木
當然,樹勢長得好不好,樹的根部是最關鍵的。
這棵樟樹樹池有點小,目前在多種因素受限下,無法擴大樹池,「就稍稍降低了樹池中的土壤。」宋啟星說,每周都會去書香道看看,這棵樟樹長勢向好。
宋啟星表示,後期還會採取措施,讓它越長越壯實!
每棵法桐換土壤,強筋壯骨保底色
東湖書香道上的法桐樹,是書香道的生態底色。
參天法桐下跑步,是書香道給你的獨特浪漫
「畢竟是經歷過施工項目的大樹,多少會受點影響。」宋啟星介紹,書香道的每棵法桐在其根部直徑1.5米的範圍內,均換了深達30厘米的營養土。
周鷹告訴記者,他們每天都要巡查東湖綠道的法桐和這棵樹,關注它們的長勢,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解決,暑熱天裡,更是加強澆水抗旱,為不影響車輛通行,都是在凌晨時分,駕駛小型車來給法桐澆水。
法桐是書香道的生態底蘊
經過持續巡查發現,有少數幾棵法桐長勢不佳,比如葉片枯黃、提前落葉等,遂多管齊下助力其健旺:在樹穴里打孔以幫助它的根部透水透氣;擔心它營養吸收不好,又給它在樹幹上部掛點滴,以讓營養更便捷到達樹冠;修剪枝葉,減少水分養分的消耗。
目前,這少數幾棵法桐恢復情況尚可,還在持續關注中。
對書香道上大部分法桐而言,從顏值來看,保持其自然風韻,只是對部分法桐進行修剪,「樹葉要打薄,還要確保有樹蔭,這樣顯得更清爽!」宋啟星說道。
一棵樹都不能少!每棵樹都長得好!就是為了守住武漢東湖綠道書香道的「樹魂」!「這將為今後的園林綠化建設樹立一個示範『樣板』!」杜艷華說道,園林建設的核心就是保護好每一棵樹木、每一株花草!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