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開幕式被吐槽史上最窮,但背後文化內涵,看懂的人不多

2024-07-30     王新喜

文/王新喜

這屆開幕式在法國塞納河上舉行,也是歷史上首次在開放式水域舉行的奧運開幕式。

但這屆巴黎奧運會又被吐槽了,原因還是窮。一共200多個國家,只準備了85條船。中國隊派了405名運動員參加比賽,登船的只有44名,還跟其他國家拼船。要不是馬龍奮力舉旗,都看不出中國隊在哪。

高贊的網友評論都是這樣的:「法國成了歷史上最差的一屆開幕式。」、「最差也是最樸素的一屆奧運會,資本主義衰敗氣息撲面而來。」、「這一刻,全球都深刻感受到法國的財政拮据,記住了法國的節儉。」

其次是這屆開幕式被吐槽分不清主次。給運動員的鏡頭太少,中國隊的鏡頭可能10秒不到。因為運動員進場、文藝表演、火炬傳遞多線同時進行,鏡頭分給運動員的就少了。

有網友提到,多次出現的「燃冬」環節,連央視解說員都閉麥。以及花了大半天去介紹的女性雕像、女騎手在塞納河磨磨蹭蹭等等,如果換成張藝謀導演的話絕對無法忍受。

但如果我們認真看,這屆奧運會其實背後有可圈可點的文化底蘊與創新意義在。

奧運會一開始,戴上面具的神秘火炬手穿梭於巴黎的各個屋頂,串起了法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原以為神秘的蒙面人是魅影——畢竟,法國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這樣的蒙面形象,比如《鐵面人》《歌劇魅影》等。

當看到他掛著鉤索滑過街道……原來致敬的是刺客信條!他站在了城市上空的制高點,俯瞰整個巴黎,然後運用一系列高速運動鏡頭、超廣角鏡頭以及慢鏡頭特寫來一幕幕展現法國文化。

開幕式在羅浮宮那段,火炬先經過勝利女神像、維納斯和《蒙娜麗莎》三大件。都是法國自己17-19世紀的文化宗師。

而開幕式現場燃放煙火,煙花呈現出法國國旗的顏色,白日焰火綻放於塞納河畔,起初濃烈炙熱,而後自由揮散,頗為驚艷。

我們看到,火炬手一路路過腳手架上修復巴黎聖母院的工人、路過正在工坊制箱的LV工人、以及路過鑄造廠冶煉最後一枚奧運金幣,路過了德拉克羅瓦的《自由領導人民》,路過了國旗下巴黎市政廳頂德加描繪的芭蕾舞者,路過了卡門曲調里的浪漫......

在隱性致敬表彰了工人階級之餘,各地標處的表演團隊還向現場觀眾展示不同形式的歌舞。

火炬傳遞還融合了《蒙娜麗莎》被盜、電影誕生等重要文化元素,甚至加入了幽默的小黃人元素。此後,一個個女性歷史代表人物雕像升起,回歸這屆奧運的主題之一。

開幕式表彰的偉大女性中,有一位叫西蒙娜·韋爾。早先拿破崙時代,法國人墮胎是重罪,最多可判二十年。1923年,法國流產者可判五年,罰到一萬法郎,墮胎婦女最高可判三年。1942年維希甚至將墮胎定為死罪。而1975年,西蒙娜·韋爾提出劃時代的「面紗法案」,法國墮胎合法化,允許懷孕十周前墮胎。該法案對法國乃至世界都有影響。

此外,在這次開幕式,齊達內帶著火炬到了地鐵後傳給孩子,孩子們走入下水道,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雨果曾在《巴黎聖母院》中花了整整一章寫過這個下水道,此時歌劇魅影的旋律響起,一個神秘ghost載著孩子們駛入塞納河,引出史上首次運動員乘船入場。

而這次的開幕式,運動員們的出場不是在傳統的跑道上遊行,而是在塞納河上乘坐船隻,共有206個代表團、近7000名運動員搭乘輪船,沿著塞納河由東向西航行約6公里。途經巴黎聖母院、羅浮宮、協和廣場、大皇宮、榮軍院等法國標誌性歷史建築地標。

而在巴黎聖母院有特別的演出,閃現了《巴黎聖母院》的影視作品片段,以紀念這座正在修復中的偉大建築。

這種戶外概念不僅使巴黎2024成為觀眾最多、地理覆蓋範圍最廣的開幕式,而且也是奧運歷史上的一個創新。

此外,這次開幕式展現的火車進站+月球旅行記+小王子+小黃人,專門給了世界上產生的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的鏡頭,致敬了新浪潮電影——從電影的起源到革命。

T 台那個部分,第一個鏡頭致敬了《最後的晚餐》的構圖。這個T台其實不僅僅是一個走秀,而是一個充滿戲劇張力的完整的表演。

另外是科技與文化的結合體現在一名女騎手身披五環旗、騎著機械馬從塞納河上飛馳而過,將五環旗送達特羅卡德羅廣場,既展現了浪漫,也展示了科技元素。

黑人女性手執三色旗,高唱《馬賽曲》,這首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歌曲銘記著自由、民主思想及其對世界歷史的意義。

另外,開幕式上驚現斷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這是法國大革命前的最後一位王后,在1793年被送上斷頭台,此後法國就由此走向了共和。

開幕式最後請正與病魔做鬥爭的席琳·迪翁演唱,也是個頗為震撼的高潮。

這種全民參與到體育盛事來的畫面以及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展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的開放與包容……而開放式的空間與運動鏡頭正是在傳達一種奧運精神——運動精神在這座城市中無處不在。

有網友感嘆:「法國人有點東西,竟然把齊達內、地鐵停運大罷工和魅影結合在了一起,搞了一出很有質感的出場,用天花板高度的遠景鏡頭引出羅浮宮文物,巴黎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悲慘世界,斷頭皇后,唐璜,搖滾紅與黑 ,斷橋戀人,自由引導人民,卡門.......這一段段法國文化的連續呈現,伴隨著漸漸暗下來的天色,漸入佳境。」

考慮到這是奧運會開幕式,不是電影,這麼搞,其實也呈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風格。

網友們說到的巴黎「窮」奧運來看,由於奧運會的國際影響力和意義已經下滑了許多,所以奧運會給舉辦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變得更加重要。

現如今很少有國家會打腫臉充胖子上趕著辦奧運會了(上一屆東京奧運會,日本虧損210億美元)。法國的這些舉動,一方面融合了大量娛樂性、觀賞性和大量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很好地縮減了開支,包括採用現有或臨時建築,在氣溫維持在二十多度的環境下堅持節能低碳,不安裝空調;開幕式以開放式形式舉辦,免除場地及衍生費用。

儘管法國這麼省,也還是把預算干超標了。但相對而言,估計至少能少虧一點。

法國人用行動為我們做了示範,奧運會其實正在失去了嚴肅的國際意義,講宏大敘事是一種風格,但自由鬆弛感、藉助奧運來敘述本國文化也是另一種風格,讓觀眾看完奧運會之餘,也能對法國文化流連忘返,去景點多看看,拉動旅遊消費,一舉兩得。法國也向我們展示了,即便是世界頂級賽事,也沒有必要大興土木搞重複建設,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基礎設施,夠用就可以了,而且這個過程,也不需要購票入場,普通老百姓也能自由觀看參與其中,何樂不為。

奧運會講排場的時代過去了,這種法式的鬆弛感,將它解讀為破落或者窮,無疑是一種局限了,正如有網友說到,在今天的時代環境下,與其恢復奧運會舊時代的榮光,不如直接擁抱年輕人的新世界,儘管天氣不佳,但塞納河絆的彩旗招展與鑼鼓喧天,觀眾們的熱情並未減退,約32萬名群眾在塞納河沿岸用目光和吶喊向運動員們致敬。這證明了法國開幕式,在當地百姓的心目中是成功的,這或許已經足夠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a5627a369b96d944de2c2d461bd22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