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嬸家到底多少只鴨子?(原創小小說)

2019-06-14   我的名字叫丑石

李嬸和王嬸是鄰居,但做鄰居也就一兩年,以前都是村裡住,認識但都不熟,後來孩子大了,村裡的房子小,都在村邊蓋了大瓦房,頗氣派。

村邊蓋的瓦房位置頗佳,相鄰就是公路,無論孩子上學還是去地里幹活交通都很方便,公路那一邊就是家裡的自留地還有小樹林,瓦房後面有小河。

因為蓋房子兩家都欠了些外債,李嬸和王嬸都很著急掙錢。可是都是地里刨食,男人也都不會手藝,一年收成就那麼多。

王嬸有天坐在屋後,想著可倒是住上氣派的大瓦房了,可驢糞蛋子外面光,家具和家電都沒有添,讓村裡來的鄰居頗為笑話。想著靠什麼方法掙錢呢?忽然看見後面小河裡的水,河邊的草靈機一動,何不養些鴨子還有鵝,這不是天然的飼養場嗎?

說干就干,買了幾十隻小鴨子,小鴨子還小,不能讓它們出去覓食,就先開始去地里拔點野菜,放點玉米面,鴨子也挺愛吃。

當然沒幾天鄰居李嬸也知道了,在農村,鄰居家的事基本沒有幾天就會知道,更何況家裡添了這麼多小鴨子。李嬸也買來幾十隻鴨子喂。

轉眼間,小鴨子長大了,飯量大了,也喜歡水了,必須要放養了。李嬸和王嬸就把鴨子都轟到了後面小河裡,倆人在河邊還開心的說說笑笑。因為鴨子養的好,沒有死幾隻。

天快黑了,該趕鴨子回家了。問題來了,都差不多大的鴨子,不知道是誰家的。李嬸和王嬸都開始「嘎嘎嘎」「鴨鴨鴨」的喊著,鴨子們都上了岸也暈頭轉向,天已經全黑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稀里糊塗的把鴨子們分開回了家。

王嬸把鴨子關進院子柵欄里,迫不及待拿來手電筒數鴨子,「一、二、三……呀,剩了42隻鴨子,不對啊,自己家45隻呢」

然後趕緊跑到李嬸家,說鴨子數不對。李嬸擺擺手,我家鴨子對著呢,一個也不多。王嬸問有多少只,李嬸笑而不語,不管多少只我家一隻也不多。

氣的王嬸回家和自己家男人念叨,男人說,這次只能吃啞巴虧,因為鴨子都沒有標記都一樣,沒法說。王嬸靈機一動,拿來火鉗子,在灶火堂里燒了燒,每隻小鴨子的右腳鴨蹼上燙了一個小眼。

第二天下午又是去池塘邊放鴨子的時候,兩家的鴨子又都來了,跳進池塘里,嬉戲打鬧,有的厲害的鴨子還能再池塘里叼出小魚來。王嬸沒心情看那個,她關心最後鴨子趕回家時會不會在走散。

依然如昨天一樣,匆匆忙忙趕回家,關進鴨欄一數,又少了兩隻,王嬸心想這次有證據了,趕緊去李嬸家敲門。

李嬸卻沒有開門,說累了想睡覺,明天說。

到了第二天,李嬸家打開大門,王嬸一個人影進了院子,直奔鴨欄,一下子就傻了眼,李嬸家所有鴨子的右腳丫也都燙了一個小眼。王嬸氣得一跺腳:「你家鴨子也腳丫子燙眼了,啥時候燙的」

「這和你沒關係吧,我家的鴨子愛怎麼弄怎麼弄」

王嬸回到家飯也沒吃,躺在炕上生悶氣,看見自己家閨女在那裡玩

「花花,明天和芳芳(李嬸家閨女)玩時,問問她家有多少只鴨子?」

「好的」

第二天,花花和芳芳在一起玩過家家,花花不好意思的問芳芳

「你家有多少只鴨子啊?」

「我媽說了,不告訴你家任何人」

花花噘著嘴回了家,王嬸一看閨女這樣就知道沒有成功,心想,閨女隨娘一樣心眼多。但同時又在每個小鴨子左腳綁了個小紅繩。

到了下午放鴨子的時候,王嬸坐在後面岸邊上,看見李嬸轟著鴨子過來了。

「她王嬸,今天不放鴨子」

「嗯,一會再放」

王嬸看著河裡面的鴨子,心裡默默數著「一、二、三」奈何鴨子們太多,一會游來游去,一會去河裡面,一會到岸邊,數了好幾遍就是數不清楚。但她看到李嬸家鴨子反正沒拴紅繩,回家也把鴨子趕出來。

到了晚上,又和前幾天一樣,王嬸一數又少三隻。她心裡這次沒有生氣,偷笑著,明天找你算帳。

到了第二天,王嬸把家裡所有鴨子趕到李嬸家

「她李嬸,你一直說你家鴨子數不錯,我也不知道你用的什麼法把我家鴨子混到你們家,今天咱們就好好的數一數吧」

果不其然,鴨欄里李嬸家的鴨子左腳邊也都拴了紅繩子。

村裡的老太太們也都來看熱鬧。

「她大娘大嬸們都給做證啊,這幾天放養鴨子俺家老是少鴨子,當然我口說無憑,今天一定要拿出證據,大家看看這些鴨子都有哪些不一樣」

人們左看右看,看看王嬸家的看看李嬸家的都一樣,有的也拿起鴨子看,也都是鴨子右腳蹼燙了眼,左腳丫綁著紅繩,包括繩子長短几乎都差不多。

「哈哈,這可是有好戲看了」人們都把目光投向王嬸。

「你們看,所有鴨子左腳都綁了紅繩,但我們家鴨子紅繩兩頭都用火又燒了一下,頭都是一點黑而且都是硬的」

人們趕緊仔細看,一看王嬸家的鴨子綁著的繩子真是這樣,抓來李嬸家的鴨子一看紅繩頭都是軟的紅的,但不大一會,就有人抓出鴨子

「這隻鴨子紅繩頭是黑的,硬的」

「還有這隻呢」

……

李嬸啞口無言,癱坐在地,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

王嬸笑了笑,拉起了李嬸

「好了,起來了,就幾隻鴨子,不讓你賠,以後咱倆一起喂。」

李嬸羞愧地說:「看我這愛沾小便宜,丟人」

王嬸湊到李嬸耳邊說了幾句話,李嬸笑的點點頭。

沒幾天,池塘里又多了好多鴨子,不過放鴨子的人,地里忙時有時候變成了李嬸,有時候變成了王嬸,地里不忙時變成了倆個人一起放鴨子

但這次到底李嬸家有多少只鴨子?誰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