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吃貨們來說,人生的信條大概就是「活到老,吃到老」,沒有什麼能比吃吃吃更幸福了。
然而,有些食物看起來雖美味,卻隱藏著巨大的健康隱患,比如食物中藏著的寄生蟲。
近日,就有網友在微博上發文,講述了今年其在蜜月旅行時誤食福壽螺,導致寄生蟲入侵腦部的恐怖經歷。
在將近半年的住院治療期間,她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扎了近300瓶水,吃了十幾盒打蟲藥,才得以康復。
根據該網友的描述,當時她只吃了四五隻福壽螺,卻差點丟掉性命!
那麼問題來了:福壽螺為何如此可怕?
事實上,福壽螺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它為宿主的寄生蟲!一隻福壽螺可藏寄生蟲6000條。
福壽螺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每隻福壽螺內含廣州管圓線幼蟲多達3000-6000條!
人食用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福壽螺後即可被感染,它會寄生在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中。
初期症狀為頭痛、頭暈、發熱、頸部強硬、面神經癱瘓等,隨著幼蟲的生長與繁殖,會進一步引發腦膜炎、脊髓膜炎、腦炎或脊髓炎,嚴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無獨有偶,近年來,因進食不當而造成寄生蟲感染的人不在少數。
而有寄生蟲的食物,遠遠不止螺類這一種,你常吃的這些食物其實也暗藏殺機!
這6類食物最易長寄生蟲
淡水蝦蟹,肺吸蟲
生的或半生的溪蟹、蝲蛄含肺吸蟲。
人感染後可能出現咳嗽、咯血、痰帶腥味、呼吸困難等症狀,侵犯腦部時還會出現癲癇或癱瘓。
淡水魚,肝吸蟲
人食用含肝吸蟲囊蚴的生魚蝦後,可能染上肝吸蟲病。
兩廣、福建等地的人愛吃生魚,是患肝吸蟲病的高危人群。
肝吸蟲主要引起肝臟損傷,表現為肝區隱痛、肝臟腫大、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感染者可能發生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
肉類,旋毛蟲、囊蟲、弓形蟲
豬肉是我國居民患旋毛蟲病的首要傳染源。囊蟲又叫囊尾蚴,「米豬肉」就是指含有囊尾蚴的豬肉。
人吃了含囊尾蚴的生的或半生的豬肉或牛肉後,幼蟲在腸道內發育成絛蟲,使人患上絛蟲病。
囊蟲病輕者可能毫無症狀,重者能使病人痛苦萬分,甚至死亡。
人吃了含弓形蟲包囊而未煮熟的禽畜肉、蛋可引起弓形蟲感染。
水生植物,薑片蟲
菱角、荸薺、茭白、水芹等水生植物容易被布氏薑片吸蟲(簡稱薑片蟲)的囊蚴污染,生吃被污染的水生植物就可能引起薑片蟲感染。
薑片蟲寄生在人的小腸內,輕者沒有明顯症狀,嚴重感染時會出現消化道症狀,包括消化不良、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
預防寄生蟲感染,要做到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肉類、魚蝦、螺類、蛋奶等食物,應徹底加熱後食用。
菱角、荸薺、茭白、水芹等水生植物最好不要生食,其他瓜果蔬菜也應認真清洗後再食用。
牛蛙(田雞)——裂頭蚴
大熱天裡,幾罐冰凍啤酒,配上一盤爆炒田雞,那是極好的。但那鮮美的田雞腿里,可能正有小蟲蠕動著!
中國的14種蛙類都可感染裂頭蚴絛蟲,其幼蟲藏於蛙的肌肉中,尤其是腿肉較多。
被人吃到肚子裡的裂頭蚴,會穿腸破壁到處晃悠,或鑽進內臟,或跑到皮下,或潛入大腦,造成神經系統的病變。
淡水螺,管圓線蟲
人吃了含幼蟲的生的或半生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感染。
廣州管圓線蟲侵入人體後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頭痛、頭暈、發熱、頸部僵硬、面神經癱瘓等症狀,嚴重的可致殘致死。
我們該如何吃才安全
圖片來源網絡
1、控溫殺蟲。歐盟相關規定建議:冷凍水產品使其每一個部分都降至-20℃以下,持續冷凍24小時後,可以殺死寄生蟲放心食用;而美國FDA也表示,將食品加熱到60℃及以上就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告誡小朋友不要吮吸手指或搔抓肛門周圍(可能感染蟯蟲)。
3、 從衛生可靠的地方購買新鮮食物,保持良好的食物衛生。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