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你的失敗婚姻,連累到你的孩子

2020-06-01     爸媽精讀

原標題:不要讓你的失敗婚姻,連累到你的孩子

作者:夭夭(爸媽進化論主筆)

近日,貴州思南縣9歲女童瑩瑩(化名)被繼父連砍四刀,經過手術搶救,被確診高位截癱,以後都得靠輪椅生活。

瑩瑩原本由其親生父親撫養,4月份時因為父親出去打工,由母親接到再婚的家庭里生活,沒想到悲劇在短短一個月後便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事發當天,瑩瑩的媽媽與丈夫因為玩笑發生口角……孩子為保護被砍的媽媽不幸身受重傷……

在這場悲劇中,最無辜的便是孩子。根源是媽媽與繼父的相處……但孩子護母心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與「獻祭品」。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呵護,父母好的婚姻關係即是給孩子的最好的養育。

不隨便結婚生子,生了便要認真負責

養育孩子對於父母來說常常並不簡單。若沒有成熟的婚姻為支撐,也難以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2005年有一部很火的電影《早熟》講述了剛成年的家富,若男兩人早戀並懷孕生子的故事。

雖然家富自覺扛起了責任,但兩個家庭為了這件事還是鬧的不可開交。

家富帶著若男躲到無人的村落等待孩子降生,為了生活家富只能靠出賣勞力養家餬口。而若男是個富家女,什麼家務也不會做。

兩人生計無法經營,過著「男默女淚」的生活。

雖然影片結尾有一個相對完滿的結局,但現實生活中卻處處都是不完滿。

想清楚是為什麼而結婚,能夠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在這個社會小單位里經營運轉所有的瑣碎與事務,才是成熟的婚姻與家庭。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講,雖然大多並不屬於早戀的範疇,但是行為上卻十分相似,匆匆經歷一場「快餐愛情」,然後在羽翼未滿的時候倉促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因為無知,無措,便在世俗的推動下組建婚姻,建立家庭,終將晉升為不成熟的父母。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對於這樣的新手父母,既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更沒有養育孩子的本領。

很多父母生下的孩子,要麼甩手給上一代,便不聞不問;要麼就粗暴養育,餓不死就行,面對養育問題和複雜的婚姻問題,粗暴變本加厲,甚至年輕氣盛之下分道揚鑣,丟下孩子成為口中的「多餘」和「累贅」。

迫於肚皮壓力而開始的婚姻與家庭,最終也苦了孩子。

還有一批這樣的父母「用戶」,可能迫於各種催婚壓力,在婚戀市場上倉促組隊,實際上也沒有什麼感情。當孩子墜地後,強行贈與孩子冰冷的家庭和麻木的養育。

孩子原本應當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可在這種環境的里的孩子卻充當了父母無情的見證與直擊。

壞的婚姻關係傷孩子最深

幸福的家庭是孩子的港灣和避風港,而不幸的家庭便是孩子的煉獄。

我有一個認識將近10年的女性朋友,在我的印象里她從來沒有回過老家。

她說並不是不想回,而是根本沒有值得留戀和懷念的東西。

與其回去後再次勾起自己那些成長里的不美好的記憶,她寧願逢年過節在孤獨的大城市一個人過。

在她的童年裡,爸媽打架爭吵從來沒斷過,激烈的時候也掂過刀,扛過凳子……小小年紀的她被嚇得渾身發抖。

因為這些粗暴的對待,她經常會想自己是不是不該出生,生活中也常常將各種問題歸咎到自己頭上。

哪怕長大了,回想起這些依然會緊張發抖,仍舊是揮不去的陰影魔魘……

之餘她的感情生活,也總是充滿著坎坷與不幸,屢屢遇人不淑。

在破敗的感情生活里,她總是急著尋找一個溫暖的懷抱,然而屢屢落入渣男陷阱。

因為沒有被好好真愛過,所以輕易接受了「我愛你」,對真愛的樣子從未觸及。

不幸福的家庭環境給孩子造成的創傷,只好用一輩子去消融。

《我親愛的甜橙樹》一書中,小說主人公阿澤也出生在一個不太幸福的家庭里,在家裡充當父母的出氣筒,父母的問題總會遷怒到他身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自己的唯一用處就是挨打」。

阿澤曾對著一顆小甜橙樹訴說自己的不快樂,後來遇到了他最喜歡的人——老葡,老葡便成為了這顆「甜橙樹」。老葡的溫柔和善良給了阿澤溫暖和心底的依靠。

如這本書的作者所說,「沒有溫柔的生活毫無意義」。

孩子們都是天使,需要父母溫柔以待。

如果不能確保給孩子一個溫馨的環境,在生孩子之前就應該認真考慮清楚。

孩子來到這世上,本不該成為父母婚姻的的犧牲品。

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養育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幸福的家庭也會養育出幸福的孩子。

《小歡喜》中,方一凡的家是三組中家庭中最幸福的,雖然媽媽董潔脾氣火爆,時時上演著虎媽獅吼咆哮,但是老爸方圓當真是人如其名,時時「中年暖男」在線補救。

方一凡在學校里成績不算出眾,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回家就會遭到媽媽的怒斥。但是爸爸總是時時出來調節,用自己的高情商從中斡旋。

面對孩子不被理解的生氣,爸爸會寬慰孩子理解媽媽的心情;還會鼓勵妻子去向孩子道歉。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方一凡雖然成績不是那麼優秀,但是性光開朗,活潑大方,情商高,幽默風趣。

相比英子的壓抑,磊兒的自卑……,已然是最「成功」的孩子。

父母的婚姻愛情是孩子的參考參照,幸福家庭的孩子也更能分辨和選擇愛情。

《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和安傑的婚姻生活就是兒女們的婚戀教科書。

5個兒女長大成人後的擇偶觀和婚姻觀都受到到他們二人的影響。

兩個女兒江亞菲和江亞寧還在一起感慨,像父親姜福德這樣的人不好找。

江亞菲說,「我想好了,以後要嫁人,就嫁爸爸一樣的人」。

劇中亞菲雖然在擇偶上也經過一些挫折,最終還是收穫了心中所愛。

眼見父母愛情的孩子,在愛里長大,也往往更能準確判別愛情。在面對感情時,往往能準確分辨,不輕易受到「渣男渣女」傷害。

因為父母的愛情早已給出最好的標準答案。

福建一個名叫朱爾的三年級學生寫過一首小詩《挑媽媽》: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

我答 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兒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最好的存在。

孩子來到這世上是對父母人生趨向完滿的加持,對待孩子,我們要盡職盡責做好養育。

貝多芬曾說過,我不知道有什麼比教養一個孩子成人更神聖的職責了。

而給孩子的最高級的教養就是經營好自己的婚姻關係。

在彼此相愛的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也更加有安全感,更自信;

成人後也會樹立更健全的擇偶和婚戀價值觀。

身為父母,即為榜樣。對待婚姻負責,經營好婚姻,彼此相愛,就是給與孩子的最高級的養育。

作者簡介:夭夭,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進階營第8期學員,喜歡小朋友並被小朋友們喜歡的資深美少女,自由撰稿人。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首發 @爸媽精讀 ,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9FTcXIBfGB4SiUwj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