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恐超4億!滴滴致歉,還有比「閃崩」更擔憂的

2023-11-28   閨蜜財經

原標題:損失恐超4億!滴滴致歉,還有比「閃崩」更擔憂的

摘要:虧損繼續(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410篇原創

一次閃崩事件,讓低調已久的滴滴出行重回熱搜。

11月27日深夜,北上廣等多座城市的滴滴用戶反饋,滴滴出行APP無法使用,地圖無法加載。

也有疑似網約車司機在社交平台發布消息稱,正在送乘客途中,出現導航無法使用,地圖無法加載等情況。

隨著類似反饋越來越多,這位國內出行界老大瞬間上了熱搜,滴滴官方不得不深夜發微博道歉。

11月28日早上7點,滴滴出行發文說,經技術團隊連夜修復,滴滴網約車等服務已恢復,騎車等服務還在陸續修復中。但不少司乘還是表示,網約車程序仍未完全恢復。

01

網際網路的世界,沒有bug時井然有條,出的問題也是千奇百怪。此前南航5元機票事件等如此,現在滴滴閃崩亦如是。

滴滴出行APP此次閃崩,除了引發APP顯示網絡異常,用戶無法使用定位功能且無法打車,地圖無法顯示,滴滴支付寶、微信小程序也無法登錄等問題外,還出現了一些讓人驚訝的大無語事件。

比如有乘客幾公里路程,被扣費好幾百;有司機收到訂單,結果發現自己和乘客之間的距離居然有1952公里;有司機表示,接了一單距離為8公里的訂單,收費顯示1540元;更離譜的,有司機的後台帳戶餘額顯示為690多億元……

今天下午三四點蜜妹嘗試了下叫車,似乎已恢復正常。

相比往期,滴滴這次閃崩時間持續得也夠久的。前後加起來全面功能癱瘓持續了接近12小時,似乎也是其出行癱瘓時間最長的一次。

早在2015年10月,那會滴滴剛成立3年,就出現閃崩,崩潰時間大概3小時左右,也是無法叫車。彼時滴滴解釋稱深圳部分伺服器遭遇技術故障。

不到1年後的2016年7月,滴滴打車系統整個崩潰,司機與乘客均無法登錄。

再就是2年多後的2018年11月,滴滴版本更新時司機車輛信息全部被清理,無法出車。

接著近1年後的2019年10月,滴滴又崩潰,無法顯示路線。後續官方表示是系統更新時出現故障。

次年9月,多地用戶使用滴滴出行打車時,出現網絡故障的提示以至於打不了車,上熱搜。

幾個月後的2021年2月,滴滴再崩,打不了車、發布的行程也看不見、司機接到人後開啟不了訂單、司機無法結束訂單等。

2021年7月3日,滴滴被暫停新用戶註冊,2023年1月17日終於恢復上架。再次上熱搜就是10個月後的這次閃崩事件。

02

對此次長時間閃崩原因,滴滴官方尚未給予確切回復,但坊間已有諸多猜測。

有網際網路從業者在社交平台爆料稱,是滴滴系統半夜被攻擊所致。「伺服器沒有物理隔離,物理攻擊後台服務全掛,dc都上不去。」

有資深IT技術總監向記者分析,從表現上看,打車、共享單車全掛,不同的業務板塊之間應該是有隔離的,說明問題出在更加底層的基礎設施。

「攻擊者一般只能訪問到應用層,基礎設施訪問不到的。要麼是被攻擊者打穿,要麼是自己系統操作不慎掛了。即便是前者,也算是一種系統缺陷,才會被打穿。」

總而言之,很複雜。由此次閃崩引起的一系列問題,相信滴滴後續會妥善處理好,但代價應該也是慘重的。

簡單做個計算。滴滴出行此前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單季度中國出行業務總交易額為725億元,日均單量3130萬單。此次閃崩時間接近12小時,損失的訂單量估計得上千萬,交易額超4億元。

早前的11月中旬,滴滴在官網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從各項營運數據來看,滴滴在走出此前的至暗時刻。

三季度,滴滴實現總收入514億元,同比增長25%,在蜜妹印象里,這是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出行收入466億元,同比增長27%;國際業務收入20億元,同比增長28%。

訂單量也是增長的。三季度核心平台總單量35.79億單,同比增長34%。其中,中國出行總單量28.78億單,同比增長32%;國際業務總單量7.01億單,同比增長43%。

交易額方面,滴滴三季度核心平台總交易額(GTV)為915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中國出行總交易額725億元,同比增長33%;國際業務總交易額190億元,同比增長52%。

03

不過,在利潤方面,滴滴仍然在虧損。今年第三季度,滴滴經調整EBITA虧損為3億元。

此前的第二季度,滴滴也是增收不增利:總營收同比增長52.6%,但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2.67億元;第一季度情況差不多,營收同比增長19.1%,同期凈虧損9.18億元。蜜妹簡單算了下,今年前三季度滴滴的累計虧損大概在14.85億元左右。

可以看到,相比去年同期,滴滴今年三季度的虧損實際上是縮窄了的。這和該司的降本增效不無關係。三季度,滴滴銷售費用率從去年同期的6.1%下降至5.4%;管理費用率從去年同期的5.5%下降至4.2%。

另一邊,蜜妹看到也有行業人士認為,此次滴滴長時間「閃崩」可能和降本增效也有關——錢花的少了維護品質自然下降。凡事都有兩面性,如何平衡也是一門學問。

滴滴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2021年在美國上市,市值巔峰期時曾超過800億美元,但緊接著就面臨監管審查,APP又被下架。2022年6月,滴滴選擇自願退市。

一系列動盪後,滴滴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下滑了:從高峰期的約90%降至60%左右,目前又回升至70%多。

退市後的滴滴僅在場外交易,最近價格也是在走跌。

滴滴赴港上市應該只是時間問題。此前有外媒稱,大約是在2024年,目前估值約為173億美元。

此次閃崩事件,也算是給準備赴港上市前的滴滴,再敲警鐘。一次次的浴火之後,也希望這隻國內出行巨頭,能不斷自我突破,給用戶帶來更新、更好的體驗。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