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300億跌到450億,通策醫療能否咬緊「牙關」挺住?

2022-04-02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從1300億跌到450億,通策醫療能否咬緊「牙關」挺住?

昨日午後,通策醫療早早封在漲停板上,今日又逆市上漲2.52%。但短期強勁的漲勢,並未給持股者帶來太多的喜悅。

這一年多,號稱「牙茅」通策醫療把股民折磨夠了。公司股價跌跌不休,從2021年7月高點算起,目前股價跌掉了約70%,市值從最高時的1300多億元到現在僅剩下450億元左右。

醫療界有一句俗語:金牙,銀眼,銅骨頭。牙科醫療領域一向是高利潤行業,作為A股唯一的口腔上市公司,通策醫療這是怎麼了?

當前,通策醫療正通過「蒲公英計劃」努力擴張牙科醫院的數量,同時還積極布局輔助生殖和眼科業務。通策醫療未來能不能咬緊「牙關」重新堅挺起來?

A

一場龍捲風捲走了作家夢

和多數有著專業背景的公司「一把手」不同的是,對於醫療行業,通策醫療現任董事長呂建明算是個門外漢,他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作家。

呂建明父輩出生的時候,浙江新昌呂氏家族已經開始沒落。曾經輝煌新昌縣城的「呂半城」,由於世道變遷、日軍轟炸,只留下了江湖的一個傳說。

呂建明出生在1965年,在他的記憶里,5歲以前家裡完全沒有餘錢辦年貨。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書彌補了他童年的很多缺憾。

「小時候在家吃飯,我和我父親都是一人一本書,互相不說話,邊吃邊看。」呂建明回憶。

初中的時候,他立志想成為一位知名作家,高中畢業如願考進杭州大學中文系。由於成績優異,畢業後,在幾位教授的極力推薦下,他留在了杭州。

1988年8月4日,他一個人去環城西路一號的浙江民政廳報到。四天後,浙江省殘聯在新新飯店召開成立大會,他為大會寫會議簡報和宣傳通稿。

那一天,西湖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龍捲風,梧桐和楊柳被連根拔起,會場外一片狼藉。他躲在飯店房間裡寫的所有東西被一位學長扔到了廢紙簍里。

回想往事,他總覺得這像是生活給自己的暗示。而他的作家夢,也開始模糊起來,年輕的心臟需要更現實的刺激。

B

起伏跌宕,東山再起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誕生了一大批「92派」企業家,其中房地產行業最為「高產」。

這一年年底,呂建明停薪留職與朋友合夥籌建了一家房地產公司。那一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17%,地方房地產投資普遍增長50%以上。

呂建明在這股大潮中,用不到半年時間,銷售額就達到了3000多萬。

豐厚的利潤,讓大股東動了別的心思。1993年11月,呂建明在北京出差,公司發生了一場「政變」,其中一名股東帶人「占領」了公司,把他招聘的員工全部趕了出來。呂建明只得與朋友分道揚鑣從零開始。

第一桶金來的迅速,又走的突然。

呂建明重新創業,兩手空空。他從通訊錄里每一個他認為可以提供幫助的人入手,與他們約談合夥,但有些人聽到風聲都躲著他。看著口袋裡的錢迅速蒸發,他的內心也從焦慮慢慢變成絕望。

當時,他住在寶石山下桃園新村,煩躁的時候,他就一個人爬上寶石山,孤坐山頂直到日落西山。

回機關單位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在他身後還有十幾名員工。最後,他用房子做抵押,找人借了20萬。借完後,三分之一還給了中間人,所剩資金依然緊張。

靠著借來的資金和此前的行業經驗,1996年,呂建明東山再起,又一次賺了2000多萬,人生一下子進入了快車道。

1997年,呂建明在原公司的基礎上改製成立浙江通策房地產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眾多頗具影響力的樓盤,如墨香苑、和睦院、正和居、天巢花園、通策廣場、錢江時代等大型樓盤,並獲得「杭州市十大城市運營商」稱號。

2003年7月,浙江通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呂建明任董事局主席。

C

切換賽道,借殼上市

1995年註冊成立的「通策」,本是地產開發商,而通策醫療的誕生,是一次借殼上市的結果。

2004年,呂建明在「德隆」風暴中借殼,拿下了「ST中燕」。兩年後,通策集團拍得杭州口腔醫院100%的股權,並將這部分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2007年「ST中燕」正式更名為通策醫療,成為國內第一家以醫療服務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主營業務也變更為從事口腔醫療行業的經營和投資。

2007年口腔行業,用行業人士的話來說,就是「一片沉默的市場」,用戶看牙意識淡薄,中國近90%的人沒有定期看牙的習慣。當時看口腔領域的未來能發展成什麼樣?誰也不敢斷言。

但作為口腔行業的較早「先行者」,通策醫療很快就嘗到了甜頭,在轉型後的第一年,其營收就有了不錯的起色,達到約9100萬元。

好賽道、高增長不難理解。根據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數據顯示,國內口腔專科醫院總收入,由2010年52.2億元提升到2019年287.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1%。乘著行業東風,通策醫療一路狂奔。

從業績來看,通策醫療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業績連續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長,股價也是「水漲船高」。

2021年7月份,公司股價衝破400元/股,市值超過1300億。

D

8個月跌掉了800億,

發生了什麼?

但畫風突轉,通策醫療股價自2021年7月創出新高後開始一路下滑。從421元/股一路跌到近日的114元/股後震盪企穩,累計下跌超70%,市值蒸發800多億。發生了什麼?

(通策醫療股價K線圖)

過去很多年,醫藥醫療作為機構密集重倉的板塊,很少跑輸主流行業,絕大多數情況處於領漲地位。但近一年來該板塊排名墊底,一批醫藥大白馬坑殺了眾多投資者,這背後都繞不開「集采」。

對於有集采預期的牙科、眼科等賽道,龍頭公司股價近一年來大幅下墜。集采對於暴利的醫藥行業影響不難理解,畢竟醫保局一動手,行業規模面臨坍塌風險,所謂的「以量補價」恐怕只是一廂情願。前有仿製藥,後有支架、骨科耗材、血液灌流器,還有胰島素……無不如此。

當前,在牙科賽道,市場對於集采的預期越來越強。從去年8月的寧波,到同年11月的四川,種植牙集采的信號還只是在地方釋放。而今年1月,種植牙集采直接上升到國家層面。1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到,「逐步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采覆蓋面,對群眾關注的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分別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開展集采。」

有網友調侃,一口好牙等於一輛奔馳。其實並不誇張,要知道一顆牙,價格主要區間位於7000-22000元,牙貴是普遍存在的事實。對於,種植牙納入集中採購,普通大眾的呼聲非常高。集采降價,減少群眾的種牙負擔,成為共同富裕大背景下的最真實的願望。

也有一些人認為,政策提到的是種植牙採集,未涉及到醫療服務費用的打包,通策醫療是醫療服務為主的上市公司,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但要知道,種植牙產業鏈中,種植系統(種植體+種植基台+修復材料等)大致占比75%,醫療服務(手術費+麻醉費)占比25%。如果種植系統價格因集采出現價格「塌陷」,醫療服務價格不太可能堅挺,降價才是大勢所趨。

為了應對集采,通策醫療最近推出了低端種植牙項目。很顯然,這會降低資本市場對於公司未來業績的高增速預期。

其實,進入2020年,公司的業績增速就開始放緩。2020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只有5%,而且2021年第三季度單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9億元,同比增長12.44%;實現歸母凈利潤2.69億元,同比增長5.88%;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也只有7.75%,整體來說,相較2017至2019年40%增速來說,頗有人老珠黃的蕭瑟。

所以,這就不難理解近一年公司股價的持續下跌。

E

「蒲公英」能否帶動未來?

2018年,通策醫療啟動「蒲公英計劃」,旨在將優秀口腔醫療機構和醫生「雙下沉」到浙江全省基層縣(市、區),規劃目標為3~5年在浙江省內建設100家分院,實施區域為浙江省內的縣(市、區)及重點鄉鎮。

蒲公英計劃主打的是種植、正畸、兒科三項口腔業務,其分院設立、管理模式非常標準化,即:合伙人制度+先進的設備+統一培訓的醫生。

按照100家口腔醫院總數目標,那麼未來將有50家左右的新增醫院,每家醫院40張牙椅,按上市公司持有51%計算,通策醫療將擁有1224張牙椅,如果再加上已有的牙椅數量和總院擴增的牙椅數量,那麼總的牙椅數量大概為2800張,營收有望突破60億元。

當前,疫情、集采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蒲公英計劃」很難達到原計劃預期,但該項目的後續值得重點關注。

除了牙科業務,通策醫療也在積極布局其它業務。輔助生殖和眼科業務,是公司設立的兩條新增長點。這兩項業務亦是民營醫療機構熱衷的賽道,市場體量足夠大且增勢迅猛。

2021年7月,通策醫療子公司杭州波恩生殖技術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記。杭州波恩公司由通策醫療與BOURN HALL LIMITED (波恩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其中,通策醫療占杭州波恩公司註冊資本的70%。

波恩有限公司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創建,是全球首家體外受精試管嬰兒治療中心,擁有國際頂尖的品牌和技術。

杭州波恩公司成立後,通策醫療與波恩公司將以利潤分成的形式合作,波恩(英國)將授權杭州波恩公司使用Bourn Hall的品牌和國際先進的輔助生殖技術,並提供質檢、人員培訓和營銷等服務。

有專業機構預測,按1.3億育齡(25-35歲)婦女,12.5%的不孕不育發病率計算,假設25%採用試管嬰兒手術,則其潛在市場需求應為每年450萬例。若按平均每例手術收費2.5萬元計算,整個潛在市場規模近1100億元。

關於眼科領域,通策醫療於2017年受讓浙江通策眼科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的股權,通過控股股東與浙江大學、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及其眼科中心的合作,整合眼科醫療服務行業優質資源。2021年12月6日,浙江大學眼科醫院正式啟用,通策最重磅的眼科醫療布局終於落地。

市場方面,中國是全球盲人患者和視覺損傷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單是近視患者達6億,白內障、青光眼等老年人眼科疾病的患病率也逐步提升。手術治療占比為75%左右,藥物治療占比為25%左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4fbb3db4fb914978c2016f372bd6a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