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殺樊噲而不是呂后

2022-04-24     艾偉聊娛樂

原標題:劉邦為什麼殺樊噲而不是呂后

公元前195年,劉邦病重,樊噲來看望劉邦,等樊噲離開後,劉邦讓陳平去殺了樊噲,劉邦為什麼要殺了這個昔日的好兄弟呢?這還得從樊噲敏感的身份說起。

樊噲有三重身份,一,他是劉邦的兄弟,起於微時,又在「鴻門宴」時救過劉邦的命,

第二,他是功臣,功臣榜第五名,《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這樣的功勞,即使不是劉邦的兄弟,也能排在功臣榜前十。

第三,也就是他最敏感的身份了,那就是他是外戚,他跟劉邦是連襟,他娶了呂雉的妹妹,

有人說,親上加親,不是更好?但是要知道,呂雉跟劉邦是政敵啊,樊噲外戚的身份,明顯就是跟呂雉陣營了。

一次,樊噲經過韓信的門前,給韓信打招呼,韓信都不搭理他,為什麼不搭理?一方面是瞧不起樊噲,另一方面就是樊噲是外戚,跟他走的太近很危險。

前195年,劉邦病重,其他大臣都不敢去看劉邦,只有樊噲敢去,樊噲「排闥直入」,推開門就直接進去了,這個說的好聽點,樊噲不拘小節,跟劉邦關係親密,說的不好聽點,就是犯上。

樊噲看到只有一個老太監照顧劉邦,俯在劉邦床前,痛哭流涕,就對劉邦說了一段話,

「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別看樊噲是個粗人,武將出身,但是政治素養還是有的,說這段話,很隱晦,但表達了幾個意思,

第一,想當初我們一起打天下,你的身體還很強壯,現在怎麼這樣了,作為好兄弟,我很心痛啊

第二,你病重,大臣們都很擔心你。

第三,你為什麼有事不找大臣商量,而找個宦官,你忘記趙高的教訓了?

第四,安排好皇位繼承的問題啊,不然難安人心。

劉邦當然聽懂了,於是「笑而起」,說,放心吧,不會犯秦始皇的錯誤的。

樊噲走後,劉邦把陳平找過來,因為他讀出了另外的意思:

樊噲來看他,是盼著他早死,樊噲讓他選好繼承人,他死了就是太子劉盈繼位,呂雉、樊噲就安心,肯定是呂雉讓樊噲來他的。

而且,有人對劉邦說,「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戚夫人和劉如意跟呂雉爭奪太子之位,是呂雉的敵人,劉邦自然想保護戚夫人和劉如意,怕呂雉報復。

這讓劉邦就想,我還沒死,你就想殺了我的老婆孩子,而樊噲的外戚身份,讓他沒辦法解釋,也就坐實了。

但是,當時由於盧宛反叛,樊噲帶兵去平叛,手握重兵,劉邦如果直接抓捕,樊噲必然造反,於是問計陳平,陳平又用了抓捕韓信的計謀,「讓劉邦召樊噲過來覲見,然後周勃是代替他掌管軍隊,這樣損失最小」。

劉邦很滿意的對陳平說,「你帶著周勃去樊噲軍營,讓周勃取代樊噲掌軍,到了軍中,就斬殺樊噲」

陳平一臉黑線,沒想到劉邦把皮球給踢回來了,沒辦法,只能接受了。

陳平面對幾個問題,樊噲是劉邦的好兄弟,如果劉邦氣消了,後悔怎麼辦?樊噲又是外戚,呂雉的妹夫,劉邦死後,肯定是呂雉掌權,呂雉必然會報復的。

陳平心生一計,把樊噲綁上囚車帶回家,讓劉邦自己處置,這樣不得罪劉邦,也不得罪呂雉。

幸運的是,在押解回來的途中,劉邦駕崩了。

陳平回來後,伏在劉邦的靈柩前,痛哭流涕,說了一段話,「陛下,我奉命去殺樊噲,但不忍心你們兄弟相殘,於是沒有執行你的計劃,而是把他帶回來了,好讓你們兄弟相見,沒想到陰陽兩隔了」

這段話看起來說給劉邦聽的,但明顯就是說給呂雉聽的,是劉邦讓我去殺樊噲(跟我沒關係,劉邦要殺,我無意於跟你呂雉為敵),但是我沒殺,把他帶回來了(跟呂雉示好,表示歸順呂雉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1e4fbbaa91c493e839a1ce791e4c9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