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光明│用「膜法」打敗「魔法」,星源材質領跑全球鋰電池隔膜產業

2024-09-13     南方Plus客戶端

全球電動汽車正駛入快車道,使用的動力電池超過65%產自中國。電池裝機量連年爬升,人們對動力電池的續航能力也更為關注。影響電池能量的秘密,就藏在電池內部的組件里。

被譽為動力電池內部四大天王之一的鋰電池隔膜,看起來像一層薄薄的白色塑料布,但是布滿了肉眼見不到的納米級微洞,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可以通過這些微孔,這是給鋰離子穿梭留下的通道。它與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一起,成為影響電動車能跑多遠的核心。

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源材質」)憑藉一張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隔膜,成長為全球鋰電池隔膜行業領跑者,全球已規劃建設有9大生產基地、6大研究中心。

隔膜

全球布局背後,是強大的技術自信。我國鋰電池產量世界第一,但是高品質的隔膜長期依賴進口。為打破國外壟斷,星源材質與四川大學強強聯合,創建聚烯烴定構加工方法學,創新設計全套隔膜製備技術與裝備,成功製備出國產高性能和高安全的隔膜產品,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隔膜製造國。這項「基於聚烯烴凝聚態結構調控制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隔膜」技術,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多年星源專注一件事,成長為全球綜合實力最強的隔膜企業。這充分說明,企業必須持續加大資金、人才、技術的投入,才可以在長期競爭中占據主動權。」星源材質董事長陳秀峰說。

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京揭曉,其中:星源材質與四川大學聯合完成的「基於聚烯烴凝聚態結構調控制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隔膜」技術,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這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分量有多重?或許舉個例子能更清晰感知。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跨海集群工程,大橋建設取得了外海隧-島工程建設技術與標準體系、外海集群工程工業化建造技術與裝備鏈、設計使用壽命保障成套技術等5大創新成果,打破國際壟斷,引領世界橋島隧跨海集群設施建設技術升級換代,填補多項國內外技術空白。與星源材質同一天,「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正如「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項目在其領域的重要意義,星源材質也憑藉第一家實現國產替代而在中國產業史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

在鋰電池的結構中,除了正負極材料及電解液以外,隔膜也是非常關鍵的元素。隔膜可以分隔正負極,單位面積內孔洞越多越均勻,鋰離子穿越正負極的速度越快,電池電量也就越足。通常隔膜的性能直接決定了電池的介面結構、內阻等,並且還會直接影響電池的安全性、容量及循環壽命。我國鋰電池產量世界第一,但是高品質的隔膜長期依賴進口。

2000年,機緣巧合之下,陳秀峰進入到隔膜貿易行業。當時,由於全世界的隔膜技術與生產都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2萬多元一噸的原材料,進入國內成品售價超過300萬。

正是由於痛心於中國隔膜長期受制於人以及看到了行業巨大前景,陳秀峰毅然決定投身於隔膜產業。從此,20年磨一劍。

2003年,星源材質的前身深圳富易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創立。2004年啟動鋰電池隔膜研發。2007年與國內高分子材料研究權威院校——四川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建立排他性產學研合作關係。2008年8月18日,中國的第一卷鋰電池干法隔膜在星源的西麗工廠正式下線。這也意味著國內首個干法隔膜製造裝備與工藝技術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出現,卡脖子的國外技術壟斷被打破!

2009年3月,星源隔膜正式投放市場,並藉助此前的隔膜貿易積累,迅速打開市場,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為了鍛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星源材質打造了一支強大的科研團隊,研發技術類人才占比超過20%,並與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機構長期保持緊密合作關係。

作為國家「863計劃」汽車動力電池隔膜指定研發單位,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星源材質是中國擁有隔膜專利數量領先的鋰電池隔膜企業。截至2024年6月,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申請國內外專利超600 項。

共申請國內外專利超600 項

全球規劃建設有9大生產基地、6大研究中心

憑藉鋰電池隔膜強大的技術優勢,星源材質實現了鋰電隔膜的國產化,徹底打破國外技術封鎖,並開啟了我國鋰電隔膜的國產化道路,成為國內最早批量出口海外市場的隔膜企業,全球產品出口占比連續多年國內隔膜行業第一。

在技術領跑、產品出口同時,產能布局也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全球化擴容不斷落子。

星源材質

2016年,星源材質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奠定了公司產能擴張和國際化發展的基石。

2019年,隨著全球碳排放政策的日益嚴格,歐洲車企加速電動化,星源材質謀劃海外基地,並於2020年在瑞典埃斯基爾斯蒂納市開展項目建設工作。

2023年7月19日,陳秀峰帶隊前往馬來西亞,選址檳城州柏淡科技園區,再布一子。

2023年8月18日,星源材質正式發布全球首條有效產能達2.5億平米的濕法隔膜生產線。該產線由星源與德國布魯克納兩大頭部企業跨國聯合研發,刷新行業單線效率,產能提升超過行業水平一倍,回收效率超過行業水準五倍。

經過二十多年發展,星源材質形成了以深圳光明總部為中心,以深圳、合肥、常州(兩地)、南通、歐洲瑞典、佛山、東協和美國(規劃中)九大生產基地為依託,深圳(隔膜技術、前沿技術及裝備研究)、華東(南通)、日本大阪及歐洲瑞典六大研究中心並存的全球戰略布局。

如今,星源材質產品涵蓋鋰電池干法、濕法及塗覆隔膜,是全球行業產品種類最多最齊全的鋰電池隔膜企業。產品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及儲能電站等領域,並成功在航天航空領域取得應用。

根據星源材質戰略規劃,到2027年,公司產能將達到160億平方米,位居全球行業領先地位。

東西方文化以及市場規則的差異,對出海的中國企業來說,是一項極大挑戰。

在海外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星源材質找到了自己的出海節奏。

「星源材質從成立開始就定位為全球化公司,我們出海是跟隨海內外電池巨頭腳步。」陳秀峰給中國企業家的建議是,既要有敢於出海的勇氣,也要量力而行、小步慢走,儘量抱團出海。

如今,已經基本完成了全球化布局的星源材質,面臨一個小「尷尬」:每次要召開全球子公司的視頻會議時,大家的時區參差不齊,有人白天,有人半夜,總有人要熬夜。

但這只不過是成長中一個甜蜜的煩惱。

「新能源產業是人類社會一次重大的能源革命,整個行業在持續穩定增長。星源材質的宗旨是創新無限,分享永恆。我們正在推出新一代高安全性動力鋰電池隔膜努力從根本上解決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引領產業健康平穩發展。」陳秀峰說。

南方+記者 柳艷

【作者】 柳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0ca08c3ef4fcccda2e2d548e9a64c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