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毛麗娜
拳打《城市:地平線》,腳踢《戰地2042》,眼瞅著到了年底STEAM上突然出現一匹遊戲黑馬《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它正以一騎絕塵的態勢衝上熱銷第一,好評度高達92%。
有點特殊的是,它並非近年來熱門的開放世界、解謎等題材,而是一款真人互動戀愛遊戲。
在遊戲中,玩家扮演一位負債纍纍卻魅力無限的創業者顧易,在創業失敗遠走他鄉的過程中結識六位性格、經歷、職業全然不同的女性,並展開一段段情感糾葛。10月18日,該遊戲上線STEAM與EPIC雙平台,僅半個月時間便捕獲大量玩家,按照一般估算方法,該遊戲目前總銷量應該已超20萬套,也就是千萬人民幣的量級。
先有了《隱形守護者》大熱,後有了愛奇藝打造互動視頻技術並推出《他的微笑》……那一波真人互動遊戲熱潮過後,這一品類許久未出現能夠引發廣泛討論的作品,也有不少人開始爭論真人互動遊戲到底是需求還是噱頭的問題。那麼《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的爆火能給這從業者們什麼啟發?真人互動遊戲能否因為這匹黑馬,而支棱起來?像《戀與製作人》這樣的頭部乙女遊戲雖然曾高達12億的年收入,但《完蛋》的出現能否證明真人賽道的可行性,也是乙女製作公司可以借鑑的地方……
騙了哥們,也騙了自己
「裡面的『浩浩媽』太性感可愛了。」玩家小王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預言家,促使他掏出將近40塊錢購買《完蛋》的原動力就是刺激。
作為一名母胎solo的魔法師(三十歲以上的單身處男),小王的戀愛體驗幾乎全部來自於galgame和里番,曾經是堅定二次元美少女派的他,在看到《完蛋》宣傳語上「真人拍攝」那幾個字,心裡動了一下。
「就是覺得真人的話,可能會有不太一樣的感覺吧。」
與其他遊戲相比,《完蛋》的操作十分簡單,在關鍵節點做出不同對話選擇走向不同分支,結局也會因不同的選擇走向而發生變化。「也不需要提升主控數值什麼的,一路按對話看劇情就行。」
據小王透露,《完蛋》共有12個結局,在不看攻略的情況下打通一個結局大概需要兩小時左右,肝一點的話一個周末就能把全結局打出來。同時他也承認,與他開始想像的不同,這款遊戲中澀澀的部分很少,但這並不妨礙他喜歡這款遊戲。
「怎麼說呢,二次元美少女galgame比這個劇情尺度大的多的是,但我清楚地知道那是假的。這款遊戲可能因為是真人出演吧,玩著玩著讓我有一種沉浸感,更容易動真情。」
值得一提的是,《完蛋》六名女主的設定和部分故事脈絡之所以讓玩家有強代入感,是因為它們是曾發生在開發組成員身上的真實故事,所以遊戲中的完美結局也是開發組成員的一種美好願望,遊戲內與遊戲外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圓夢互文」。
那麼拋開「宅男圓夢」這一點,從實打實的遊戲品質來看,《完蛋》又能打幾分呢?很遺憾,它或許連及格線都夠不上。
從遊戲性來看,《完蛋》值得稱道的除了真人拍攝以外,並無其他特別之處。甚至自身邏輯也有硬傷:負債纍纍的男主堪稱人間海王,六位可攻略女性角色都對他情根深種,這本身就不符合常理。而且感情線發展的鋪墊也不夠,即使是小王也承認,有時間感情進展讓他覺得有點突兀。
就像被專業人士詬病太low的小程序劇在下沉市場所向披靡賺個盆滿缽滿一樣,《完蛋》雖有硬傷,卻為男玩家提供了一種超現實的情緒價值。在這裡,他們不再是舔狗、也不再是備胎,而是被六名盤正條順的女性圍繞的「男海王」,這就是一款男頻爽文式遊戲。
「40塊錢看場電影都不夠,卻能讓你做個被美女包圍的夢,還要啥自行車」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DR鑽戒、ROSEONLY等品牌銷售量下滑、七夕檔電影票房滑鐵盧不難發現,「舔狗」精神已成往事,不再一味付出、注重親密關係中「我」的體驗的「反舔狗」精神正大行其道。
這一點,也能從另一款針對男性推出的戀愛遊戲《戀愛模擬器》被憤怒的宅男打差評得到佐證。這款遊戲比《完蛋》更模擬現實,強調了戀愛中「舔狗」們的卑微和無能為力,戳中宅男們的怒點。
是啊,都玩上戀愛遊戲找代償感覺了,誰還願意繼續做賽博舔狗呢。
真人互動遊戲,能續一波嗎
真人互動遊戲或者說全動態影像遊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7年的《自動電影:一個男人和他的房子》。1992年發售的《午夜陷阱》因為全真人拍攝引發軒然大波,推動了遊戲分級制度的進程;2018年的《底特律:變人》更憑藉著獨特豐富的玩法成為品類翹楚,被不少廠商模仿致敬。
國內在真人互動內容方面起步較晚,2019年一般被稱為「真人互動元年」。在這一年,騰訊視頻上線以《古董局中局》《龍嶺迷窟》等IP為背景的互動內容;愛奇藝做了女性戀愛互動遊戲《他的微笑》,玩家在遊戲中充當六位男偶像們的經紀人(堪稱性轉版《完蛋》);優酷則有《娜娜的一天》《當我醒來時》等互動內容。
與此同時《飛躍13號房》《隱形守護者》上線steam平台,特別是後者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主打嚴肅題材,曾在市場上引起不少反饋,創下8萬多人同時在線的好成績。
但這股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伴隨著豎屏短劇等產品的風靡,互動內容漸漸被平台與市場擱置,提及它的人也越來越少。
對於不少從業者來說,做真人互動內容是件受累不討好的事。為了增加沉浸感,以及吸引泛人群入坑,一部分真人互動遊戲會在選角時加大投入,選擇老戲骨保證出演品質,比如有《人民的名義》高育良書記扮演者張志堅加盟的《審判者》,但這款遊戲上線後,雖有老戲骨坐鎮口碑卻並不怎麼樣,玩家指出遊戲互動生硬、劇情本身也存在硬傷等。
而且真人互動內容對於劇本的要求也很高,因為要給玩家儘可能豐富的文本內容體驗。預言家曾在採訪《隱形守護者》得知,這款互動遊戲的實際拍攝雖然只有2個月,但打磨劇本的時間長達1年之久。換言之,做真人互動內容,時間成本和資金缺一不可。
而《完蛋》的成功,似乎為市場指明了一條新路子:滿足了用戶情緒價值,小成本也能有大聲量。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預言家查閱了關於《完蛋》開發團隊的相關報道,雖無具體數字,但能肯定的是這款遊戲開發成本不算多,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也在開發人員的意料之外。如前文所說,它能夠成為黑馬主要是滿足了玩家的情緒價值,讓他們感受到現實中體會不到的親密關係,加之真人入鏡的擬真效果,進一步成功吸引到了非傳統galgame用戶入坑。
但這種滿足情緒價值的打法,用一次兩次可能奏效,套路用多了就會失靈了。玩家小王則告訴預言家,他在把《完蛋》全結局打通關後,就沒太有再去玩一遍的動力了。
所以雖然眼下《完蛋》的好評率仍在攀升,但單一爆款的出現不具備批量複製的可能。或者說當《完蛋》被批量複製後,它也就不再具備能夠撬動宅男的殺器屬性。
不過預言家認為,對於一些小的獨立開發者而言,《完蛋》仍具備積極意義與啟示效應——在資金和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做一款瞄準目標人群提供情緒價值的作品,更能讓團隊先存活下來,而且能夠繞開版號的限制。
真人互動催生「男版《戀與》」,有可能嗎
在關於《完蛋》的討論中,預言家發現有人將這款遊戲稱為「男性向乙女遊戲」。確實,從滿足情緒價值這點來看,《完蛋》與乙游有一定邏輯相通之處,那麼男性向戀愛遊戲是否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戀與製作人》呢,達到如今乙遊動輒破億的量級和高度呢?
從《完蛋》評論區的玩家態度以及整個遊戲市場的產品現狀來看,這種可能性並不太大。
首先,《完蛋》是買斷制遊戲,它的體量不過千萬級,而且單次付費40元就可以解鎖所有的內容,玩家的包容度與接受度都會比較高。但如果要走付費抽卡邏輯,玩家恐怕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寬容了。
近在眼前的例子:絲芭傳媒曾推出過名為《戀愛48天》的真人養成手游。卡牌立繪就是旗下小偶像們的真人照片,遊戲中還有偶像朋友圈這種擬真玩法的存在。但《戀愛48天》並沒能靠宅男們在市場上披荊斬棘,因為即使粉絲都表示「卡面長得差不多,有錢抽卡不如去投總選。」
《戀愛48天》朋友圈
就像當年乙游《代號:海》宣布真人出鏡後被抵制一樣,女玩家擔心自己花錢替別人養老公一樣。需要持續付費的遊戲,玩家在花錢時會考慮值不值這個問題。假設,有這麼一款男性向遊戲採用真人互動的方式,要玩家持續花錢抽卡,玩家就一定會對真人演員的有更高的要求,就像宅男為小偶像花錢的前提,是戀愛禁止條例的存在。
其次,當時《戀與》能夠爆火,是因為整個遊戲市場上滿足女玩家情感需求的遊戲幾乎為零,特別是手游賽道。因為有需求且市場存在空白,其實從劇情豐富性來看,預言家認為《戀與》還不如幾十年前的《明星志願》系列。但物以稀為貴,玩法的局限性並沒妨礙《戀與》成為2018年的現象級作品(當年就破了12億收入),甚至直接帶飛疊紙遊戲。
而男性戀愛遊戲這邊則不同,就不說那些galgame了,目前市面上其實很多遊戲,特別是二游都有戀愛代償元素,比如《崩壞》系列,男玩家的選擇比曾經的女玩家們多得多。市場需求沒那麼大,專門做男性向遊戲其實很容易翻車。
不過從《完蛋》爆紅,順勢帶飛幾個出演角色的女演員這點來看,真人互動戀愛遊戲其實更適合走小而美+買斷制+推新人的路線。
像《完蛋》中人氣頗高的角色——浩浩媽,其扮演者王星辰抖音粉絲漲到了34萬,就連她自己都感慨,這潑天的富貴砸得我頭暈。可見這類遊戲,對於捧紅新人還是有一定助力的,手握幾百小偶像的絲芭、簽下俊男美女的MCN機構都可以考慮借鑑真人互動遊戲的玩法,特別是伴隨著AI技術的發展,AVG大有可為,而且最關鍵的是它能繞過版號限制上架發售。
我們或許還可以把討論空間再進一步延展,乙女遊戲又能不能從《完蛋》這裡找到些許破局的思路。要知道,今年的乙游市場雖然還是四大國乙(光夜、戀與、未定、繪旅人)的天下,但聲量較去年出現下滑,雖然熱搜上偶爾還會出現他們的身影,但多是線下聯動之類更「實」的內容,關於遊戲本身的東西已經很少能夠引起破圈關注了。
乙游因內容同質化、產能不足等原因,玩家群體也出現疲軟甚至退坑的情況,加之乙游本身是個玩法很有限,天花板較低的品類,那麼如果引入真人互動是否能讓乙游打開一片新天地呢?
《代號:海》是想走這條路的,但還沒端上架就引發巨大爭議。核心就是因為那段時間CV塌房事件不斷,好幾位紙片老公因換人變啞巴,女玩家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的敏感時期,生怕真人沾邊毀了這片超現實的戀愛凈土。
但預言家認為,雖然真人出鏡有種種桎梏,AI或許能夠破局:它可以提供更美型更無限接近真人的「賽博老公」外形,同時它又可以完美規避塌房問題,甚至在技術手段達到一定條件的情況下,連乙游最容易塌房的「聲帶」問題都可以一併解決掉,而且還能滿足玩家更為個性化的需求,比如我想要胡茬大叔配元氣少年音、她喜歡胡茬大叔配清冷音,如果有AI加持,同一個賽博老公搭配不同聲帶的夢是可以實現的,甚至玩家可以自己「調教」老公的聲音,包括NPC的有感情的獨屬感實時互動或許也能被AI解決。
這樣一來,乙游天花板低、玩法有限的問題或許就能得到解決,而且每個玩家在遊戲中獲得的那種獨一無二的感覺會更強,也更有利於提升黏性及進一步付費。(中國獨立遊戲出海困境被AI破解了)
總結來看,《完蛋》的成功無論對於真人互動遊戲還是模擬戀愛遊戲,可借鑑的空間有限,但它仍舊給我們提供了思路與啟示:人是複雜的感情動物,我們希望獲得毫無保留的愛,又總怕這份愛中摻假,一切付出變成笑話。在真人身上,這種「既要又要」的需求總會得不到百分百的滿足,但也許AI能夠在某一天滿足我們的貪念與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