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本科錄取人數不夠,考試院下調30分,網友:沒趕上

2023-04-12     月情訴說

原標題:首都本科錄取人數不夠,考試院下調30分,網友:沒趕上

北京的大學生一直都是全國其它地區學生的羨慕的對象,因為他們不僅擁有最好的教學資源,還可以得到清華北大錄取上的優勢。之前網上流傳有北京戶口的學生高考500分就能上清華北大,真的是這樣嗎?要知道500分在很多地區連二本批次錄取線都不到,如果北京學生500分能上清華北大,那麼對其它地區的學生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不過對於這個說法很快就被清華北大在本地的招生錄取工作的開始而證實是謠傳,雖然首都北京本地的學生錄取優勢是有的,但是沒有到網上流傳的那麼誇張的地步。其實我們仔細一想也不難發現這其中的問題,清華和北大在國內高校中是數一數二的兩所高校,其一文一理的性質直接就壟斷了高校的霸主地位。能進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都是學生中最高水平代表,同時也正是有了這些優秀的學生,學校內部優秀的教學資源才有了發揮的機會。所以如果清華北大真的為了優待本地學生而降低自己的學生質量豈不是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嗎?

不過對其它地區學生來說,雖然自己不是北京本地學生,在首都北京的大學時也確實比北京本地的門檻要高一些,但是有時候也會碰到北京高校降分錄取的時候。就拿今年的考生來說,北京教育考試院剛剛公布了北京市高校招生本科批次錄取院校的第二次徵集志願的通知,從這個通知中我們可以看到北京市目前還有32所高校,共計1200個本科生的名額因無人報考而空缺出來。

為了促進這些高校招生計劃的完成,所以北京考試院統一下調了本科普通批次的錄取分數線,而這個下調的分數達到了30分,這也就意味著很多與自己報考的志願僅有一分之差的學生不僅達到了招生標準,而且還可以相對擴大一些專業的選擇範圍。當然更該慶幸的是那些分數差距比較大,但是保持在30分以內的學生,他們在第二次徵集志願中報考的學校和專業不會比那些在統一志願中就一次通過的學生差。如果是已經在統一志願中就被錄取的學生就不要湊這個熱鬧了,因為徵集志願針對的是那些統一志願中失敗了的學生。

北京的92所高校中,本科院校占了60多所,其中以清華北大為代表的985高校8所,211高校26所。985高校不管在哪個地方都因為學校實力和水平而倍受學生歡迎,211高校雖然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但是北京的能受學生歡迎其實還有一定的地區的優勢在裡面。作為國家的首都,學生選擇在這裡學習,即使上的不是清華北大也會讓其他人羨慕不已,因為北京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可以創造奇蹟的城市,這裡的機會和資源也是讓學生們十分羨慕的。所以在聽到北京高校有1200個空缺名額,這是十分讓人震驚的,特別是那些招生壓力比較大的地區,比如湖南、安徽等地。

按照以往的慣例來說,北京的大學都是學生爭著搶著想要進的,而今年怎麼會有這麼多空餘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1.今年北京的高考生減少了;2.高考高分學生少了;3.高校擴招了。所以這多出來的1200個招生名額,可以說給了很多學生一次反敗為勝的機會。那些沒有趕上這個好政策的學生也不要太羨慕了,畢竟誰也預料不到這種事情的發生。有不少網友稱沒趕上,虧大了! 歷年高考結束後,高校都不會先放出分數線,原來裡面還有這門道

歷年高考結束後,高校都不會先放出分數線,原來裡面還有這門道

國家設立高考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為國家的發展選拔人才,如果說高考是一個測試學生能力如何的必要過程,那麼志願錄取的存在似乎顯得有些雞肋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按照高考存在的意義來說,不過就是為了通過高考的成績把學生進行分類,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進入不同等級的大學進行學習。明明可以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只需要高校公布自己的錄取分數線,然後學生來進行報考。

然而現在的學生在拿到高考公布成績之後,即使拿到了高分都高興不起來,因為還要等著國家教育局公布各種批次的錄取分數後,學生再進行各種志願的報考,最後高校再根據報考的情況給出錄取或者不錄取的選擇。這樣一來,有很多學生就算高考考好了,也不一定能在錄取中成功,以至於不少成績優秀的大學生都有掉檔的可能。為什麼把這個過程搞得這麼複雜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錄取名額的問題

如果把高校公布錄取分數線這個環節提前了,確實錄取過程會變得簡單很多,學生也不必再提心弔膽守著錄取結果了。但是對於全國那麼多的高校來說,每個批次的高校都有很多,即使高校真的根據學生的高考情況和自身的招生需求把自己的錄取分數定了下來,那麼在學生那邊,他們是不是在這個分數區間的學生都會報考這個學校呢?這顯然是不一定的。

學生即使分數相差無幾,他們對不同高校的興趣和專業的興趣都是不一樣的,他們不會因為分數的局限而把志願鎖定在同一個高校內,如果高校主動的選擇了學生,學生不一定會買單,所以這樣一來,符合自己錄取區間分數的學生不想進,區間外想進的學生又進不來,那麼高校招生的錄取名額就會浪費很多。高校招生的過程也會非常的尷尬。

2.學生報考趨向的問題

高考考了高分的學生都想進名校,這雖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不同的高校它的專業特色和水平都不太一樣,我們很難去定義一個高校的實力如何。如果一個名校提前公布了自己的分數線後學生再來報考,那麼很可能造成的後果就是因為學校有名,所以只有符合分數要求的學生都來報考了,而根據學生選擇學校不能虧分的選擇,有些學生即使壓線也要擠進那些名校里。而實際上,名氣高的高校的某些專業其實可能還不如一些名氣差一點的學校。

而且很多學生在報考大學時都會考慮高校所在的地區問題,這這個問題一定程度上關乎了學生的生活以及未來的發展,所以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肯定比經濟落後的高校更有吸引力。這樣一來那些有優勢的高校要人滿為患,沒有特別明顯優勢的高校估計就門可羅雀了。本身現在國家各地區的教育發展失衡,現在怕是要更加嚴重了。

雖然說國家給了人們自由選擇的權利,但是在高考這件事情上,學生太容易被自己的主觀認識去影響了,而且學生的目的其實都很明顯也很統一,所以他們的自由僅限於在選擇高校和專業上,至於是否錄取,還是得靠高校和實際的報考情況說了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b8eaf7ad652524785434068ffa52d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