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擴內需: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2023-12-13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擴內需: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據新華社消息,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

在業界專家看來,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方面延續了12月8日政治局會議「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政策基調;另一方面,在形勢判斷和工作部署等方面增添了許多新內容,例如,「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等。

就此,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對記者表示,「總體上看,會議的基調積極,從對當前形勢研判、明年工作目標、政策基調、工作方法論等層面都釋放了積極的信號,有利於增強和夯實明年經濟持續回升的動力。」

東方證券也認為,本次會議在當前經濟形勢、明年政策基調、工作方法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新的提法,總體上看定調偏積極,「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意味著明年的政策有望加力,同時「高質量發展」貫穿全文,對應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升。

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

在政策方面,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在業界專家看來,2021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總基調均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今年則調整為「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從更強調「穩」,到更強調「進」和「立」,傳遞出更為積極的政策信號。

羅志恆認為,會議對明年經濟和政策的總基調偏積極,進一步闡釋了穩和進的關係,即「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有利於推動明年經濟向好,夯實恢復的基礎。

會議還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結合現在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的基本面,無疑指的是各類政策要往有利於經濟恢復的方向上靠攏,不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的政策要自覺糾偏,並且指出也要「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總體上從大的方向看,明年宏觀政策對經濟支持的力度相比今年有望適度加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還稱,本次會議要求,「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這是指在2024年宏觀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過程中,包括非經濟政策在內的各類政策都要保持穩增長取向。各部門在出台政策措施過程中,要全面評估可能帶來的影響,慎重出台有可能產生需求收縮效應的政策,多安排有助於需求擴張的政策。同時,2024年主管宏觀政策的政府部門會加強市場溝通,這對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具有重要意義。

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在擴內需方面,會議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會議同時還稱,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在業界看來,與以往表述相比,此次會議重點強調了「有潛能」「有效益」和「良性循環」。

羅志恆對記者表示,「消費和投資是有關聯的,有效投資和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都是擴大內需的抓手。投資活動在短期形成經濟需求,但在中長期會形成經濟供給,優化供給結構,最終服務於消費;而且投資活動中的從業人員的收入將帶動消費增長,從而再次帶動投資。終端消費需求上升有利於提高製造業投資等,而高質量的投資形成高質量的供給,有利於促進消費的釋放。」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還認為,「本次會議將消費和投資聯繫起來,意味著政策將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費和投資,而是放眼長遠,兼顧提升市場經濟運行效率,力爭實現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追求「1+1>2」的政策效果,提高內需增長的可持續性。」

據溫彬具體分析:首先,「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方面,既要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也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同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優化消費環境。

其次,「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方面,強調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個領域,並要求政府和社會資本加強合作,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

溫彬還指出,「從促進良性循環的角度考慮,預計明年投資方向會重點支持與最終需求相匹配的關鍵民生領域,如充電樁換電站、養老育幼設施、鄉村物流體系等,避免大規模刺激可能形成的產能過剩、債務積累、資金回報率下降等問題。而消費發展帶來的需求擴張,也會反過來拉動相關領域的投資,如對5G通信、綠色智能產品、電子商務等的需求增長,可以促進相關領域的投資和創新等,由此來實現供需匹配、良性循環。」

王青認為,本次會議繼續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這意味著在2024年擴內需政策發力過程中,各部門將在能夠以投資促消費的領域重點發力,其中就包括「三大工程」建設,以及推動消費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等。

王青同時還指出,居民消費擴張會直接刺激生產,進而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由此預計2024年各部門對促消費將更加重視,特別是財政支持力度有可能加大,這包括各地更大規模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等。這在短期內符合逆周期調節需求,長期來看則有助於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依賴向消費驅動轉換,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a87ec588df4cf770dcf96f40f740e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