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享銷客CEO羅旭:與雲廠商深度合作成為SaaS行業趨勢

2023-12-18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紛享銷客CEO羅旭:與雲廠商深度合作成為SaaS行業趨勢

本報記者 曲忠芳 北京報道

「之前大多數時候,紛享銷客與華為雲是各自面向客戶的,甚至互相視為彼此的客戶,而當下,基於對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特徵及環境再思考,大家更多是要面向客戶共同做價值創新,解決客戶的問題及痛點。這可能是中國SaaS(軟體即服務)發展的新起點。」近日,國產CRM(客戶關係管理)SaaS服務商紛享銷客創始人兼CEO羅旭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

紛享銷客與華為雲共同推出了「CRM+雲」聯合解決方案,該方案將華為雲計算「底座」和紛享銷客連接型CRM服務有機結合起來,為企業客戶提供覆蓋營銷—銷售—服務全場景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華為雲中國區副總裁、華為雲生態發展與運營部部長陶志強指出,華為雲從2020年開始加碼發力生態建設,希望與合作夥伴聯合創新,通過更好地匹配客戶需求來做大整個市場。

關於與華為雲深化合作的過程和深層次原因,對於當下中國SaaS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出路探索,以及如何應對國際CRM巨頭Salesforce通過與阿里雲合作在國內市場上線的競爭,羅旭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中均給出了正面回應。

CRM+雲模式背後的邏輯轉變

記者了解到,在雲計算市場中,雲服務廠商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SaaS的合作模式並不是新鮮事物。與此同時,紛享銷客從2020年開始就與華為雲形成了正式合作關係。然而,羅旭將紛享銷客與華為雲此次推出聯合解決方案稱為「新的起點」,而且認為「CRM+雲」模式很快會形成行業趨勢。

羅旭解釋道,SaaS廠商與雲廠商之前的合作,面對的是彼此——希望對方給自己帶來雲資源、客戶流量等,卻都忽略了共同面對客戶,因此無論是雲廠商,還是SaaS服務商,在做生態層面都是非常有挑戰的。現在是一個新的起點,華為雲大力建設雲生態,紛享銷客成為華為雲在CRM賽道的深度合作夥伴,雙方重新校準方向,共同面向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在中國做SaaS非常難。」羅旭感嘆道,相比於生態較為成熟的美國市場——具有較大的開放性、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業務的兼容與價值的共振、較易實現良好的盈利,國內市場SaaS領域實現真正商業成功的企業卻非常少。他分析指出,國內SaaS生態還不成熟至少從兩個方面帶來了問題:一方面是作為重要收入來源的大中型企業客戶,往往需要的是完整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這就要求提供服務的SaaS廠商具備完備的服務能力。紛享銷客從2017年開始將重點客戶定位於中大型企業客戶,提供端到端一體的營銷解決方案,其中涉及大量的行業及技術知識,涉及資源投入,以及較長周期的等待,挑戰是非常巨大的,能堅持走下來不容易。另一方面,國內的企業管理並不成熟、管理標準不一,這導致企業在營銷領域的需求是五花八門的,需求煩瑣複雜,很多CRM領域的SaaS廠商在發展過程中,跑著跑著就變成了項目定製公司,最後積累的並不是產品能力,只是人力、資源等的投入能力,帶來的後果就是難以形成產品集約化生產能力,整個市場做不大。

在過去幾年裡,紛享銷客做了諸多探索,從2017年開始做PaaS(平台即服務)平台,通過PaaS平台提供一體化的CRM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紛享銷客還需要與上下游合作夥伴連接起來,一起為客戶創造價值。這也是紛享銷客與華為雲深化合作的深層次原因。

紛享銷客聯合創始人兼經營中心副總裁劉晨表示,CRM SaaS的價值正得到更多企業的認可,國央企的CRM建設在提速,同時,自主可控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日益重要的議題,CRM領域國產替代趨勢明顯,在保障信息安全前提下,企業會更傾向選擇「雲+訂閱」的模式。

商業模型已經跨過了合格線

當前國內外宏觀環境複雜多變,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增強,中國企業發展到了一個內外環境巨變的轉型期。受美元基金撤退等因素影響,幾乎所有的SaaS企業都在探討如何節約成本活下去。今年7月,紛享銷客獲得了貴州省創新賦能大數據基金3000萬美元投資,這是繼2021年獲鼎暉百孚投資和2022年獲中軟國際投資後,連續第三年獲得資本助力。

羅旭指出,紛享銷客自2011年成立至今不斷地探索與調整,尤其是近幾年持續逆勢融資,總結起來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於「財務模型」,即「商業模型」,這是在資本充裕的階段沒有關注的,它主要包括三個維度的關鍵指標,一是持續穩定的增長率,二是行業訂閱留存率,三是利潤率。在羅旭看來,一家SaaS企業有了合格的財務模型才能拿到投資。「紛享銷客已經跨過了合格這條線,當然,距離優秀的財務模型仍有差距。」

紛享銷客經過12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完善的產品成熟度和國際化能力,並構建了自己獨特的連接型、平台化、行業化、一體化的能力。在國際化布局上,紛享銷客自2019年也開啟了產品國際化建設,目前已完成在歐洲數據中心部署和相關數據安全認證的建設。紛享銷客PaaS平台已具備完整的國際化能力,能夠有效支撐中國企業出海和國際化業務各項需求,助力企業全球業務增長。

本報記者注意到,就在今年10月底,阿里雲成為Salesforce在中國的獨家代理,Salesforce於12月18日在阿里雲平台正式上線。對現金流、利潤以及健康的財務模型的重視,也越來越成為企業服務領域的共識。

對於2024年可能出現的競爭格局——尤其是國際巨頭Salesforce的入華,羅旭回應,國產CRM廠商仍具有本土優勢,首先,中大型企業對於CRM的認知已漸趨成熟,CRM不只是一個工具,而且是一個業務平台,近幾年來受國際關係影響,許多大型企業從Salesforce更換遷移至國產CRM服務中已有認知與經驗,包括紛享銷客在內的國產CRM服務商也「接住」了替代遷移的客戶需求訂單。其次,Salesforce成立於1999年,從傳統網際網路時代生長起來,通過自身建設、投資併購以及開放平台能力,建立起強大的生態體系,這是國內生態難以匹敵的,但是國內市場有自身的獨特性,尤其是對移動、連接的需求,在本土化適配方面,國產廠商長期深耕已形成自身的優勢。當然,最後,在全球生態的建設與共融方面,與海外主流應用的集成方面,國產廠商與Salesforce相比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紛享銷客方面透露,未來一兩年會持續擴大合作夥伴,引入更多的生態體系。

除此之外,羅旭談到,今年在美國參與了Salesforce的Dreamforce大會後最大的感受是「All in AI」(全力押注人工智慧),幾乎每一場演講都與AI相關。AI在未來3至5年將重構企業軟體,這並非概念層的,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可以落地的,軟體從業務型向智能化躍進。基於此,中國軟體行業要奮起直追,在AI時代占據有利位置。

(編輯:吳清 校對:顏京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4bd67e32d558ebe6b99b185ef5d2f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