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李秀紳
代表中國勞工到日本參加花崗事件的祭奠活動
。
在會上,一個日本男人引起他的注意,
只見他與年輕時的自己有幾分相似
,再看看他胸前的銘牌,不禁痛哭出聲。
這名男子疑惑地給他遞去一張紙巾,他沒有接過,而是抓著男子的手詢問。
「你的母親是不是叫令木登江?」
當男子點了點頭,然後他就失態地抱住了對方。
「孩子啊,我是你的父親啊!我與你母親已經很久沒有再見了,沒想到你已經長這麼大了,你母親過得還好嗎?」
這下男子才知道,
眼前的中國老人正是經常出現在母親日記里的男人
,當他帶著李秀紳來見母親時,母親先是紅了眼眶,然後與李秀紳緊緊的抱在了一起。
一番交談後,他們發現對方早已重組了家庭,李秀紳也早已兒孫滿堂。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在那個特殊年代,中國男人與日本女人是如何相識相愛的?
意外被捕
李秀紳是花岡事件的受害人之一。
在反抗日本監工的殘酷壓制後,
他與日本大學生
令木登江
相愛了
,隔年就生下李國肇,後來因意外兩人分居,直到五十年後才再次相見。
李秀紳生於河北省的一個貧農家庭,家中孩子眾多,父母靠著兩畝薄田維持生計,但天公不作美,
大澇過後又是大旱,活生生將父親逼死了
,全憑母親幫地主洗衣度日。
可日子一長,母親也累病了,李秀紳作為長子自然要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可他們的家境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還越來越差
,無奈之下,李秀紳只得參軍。
「九一八」事變
爆發後,百姓被日軍大肆蹂躪,他又隨著隊伍離開家鄉到處打游擊,直到十多年後才回來。
在打仗的過程中他遇見了
耿諄
,二人一見如故,不僅一起參加了忻口戰役和中山條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他還跟著耿諄認了不少字,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除此之外,二人還接受了國民黨的邀請,1944年5月,
連長耿諄和排長李秀紳參與了洛陽保衛戰
,但卻不幸戰敗,二人成為日軍俘虜,並被投入了北平的清華園戰俘營。
沒過多久,
連同他們在內的共300餘名戰俘被日軍用火車運到了青島海港
,李秀紳感到大事不妙。
「他們不會是要把我們抓到日本做苦力吧?我聽剛進來的同伴說,中日戰爭已經陷入膠著狀態,鬼子們物資不夠了,現在到處抓人替他們準備物資。」
而耿諄則是皺了皺眉頭。
「要是這樣就糟了,晚清時期也有中國人被抓到國外做苦力,從此就死在了異國他鄉,我們一會見機行事。」
後來,火車停了,他們被趕到一艘大船旁邊,
只見船體寫著「秋田號」
,底下一行小字是「花崗事務所」,
這是有名的「豬仔船」,專門到中國抓華人做苦力
。
於是,耿諄和李秀紳一邊努力掙開繩索,一邊大喊。
「弟兄們,這是去往日本的船,他們想抓我們去做苦力,不能讓他們得逞,趕快起來反抗啊!」
但領頭的日本軍官朝天空放了一槍,然後抄起了一口蹩腳的中文。
「再不安靜就斃了你們!」
話音剛落,李秀紳和耿諄就對看一眼,
如今他們已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與其現在被全壘打,還不如到了日本再想下一步計劃
,於是他們很快就安靜了下來。
可事情的發展不如他們想得那般順利,出行天氣不好,300餘人就擠在窄小的船艙里隨船搖盪,
日軍一日只給一餐,有人因暈船而嘔吐不止
,日軍就嫌棄的將他丟到甲板上,讓他活活凍死。
許是環境惡劣,
一些戰俘發起了高燒,還引發了皮膚病
,狹小的船艙頓時擠滿了嘔吐物的惡臭和他們的哀鳴聲,連耿諄和李秀紳都不能幸免於難。
而日軍不僅沒有幫他們治療,還將幾個瀕臨死亡的戰俘綁在一起丟進大海
,惹得大群鯊魚一路尾隨,耿諄曾讓他們尊重人權,卻被鬼子踢到了心肺,一連幾天都疼得說不出話。
另一邊的李秀紳也不好過,
他腿上的皮膚突然開始潰爛,日夜的疼痛讓他輾轉反側
,隨著船艙越來越寬敞,一名日本醫生才為他們醫治。
不知過了多久,這搜船終於靠岸了,
但300餘人如今只剩下了100人左右
,耿諄和李秀紳早已無力反抗,只得隨著大部隊到花崗戰俘營,一路上他們看不到人,只能看到連綿起伏的高山和發黑的河水。
無止境的壓迫
不久之後,火車停在了一處山洞旁,
日軍將他們趕下車,並丟給了他們一件工服和一把破舊的鐵楸
。
「你們的任務就是挖出一條排水溝,好好乾活,不許耍滑頭!」
剛開始還有個別戰俘不肯照做,只見其中一人不僅將這些東西狠狠丟到地上,
還指著日軍的鼻子破口大罵
。
「你們侵略了我們的國家,殘害了我們的親人,如今你們感到大勢將去,就抓我門來為你們補充物資,你們還是人嗎?我就算死也不會幫你們幹活!」
話音未落,日軍就砍下了他的一隻耳朵
,隨後他捂著傷口一頭撞向了那名日軍,而他也被刺刀捅了個對穿,耿諄等人只得含淚看著,他們無力阻止這場謀殺。
次日,他的人頭就被穿在一根旗杆上,直挺挺地立在那裡。
「這就是反抗的下場!你們最好不要向他學習,不然我們會到中國抓更多支那人,讓他們的人頭與這根旗杆一般高!」
因此,李秀紳等人開始了一年多的痛苦生涯,
起初,他們一天還有兩頓飯可以吃,只需做八個小時左右就可休息
,有時還能收到日軍的獎勵。
後來這裡換了一個新的監工
,他開始狠狠地壓榨李秀紳等人的勞動力,不僅將一天兩頓減少成一天一頓,還把米飯換成不易消化的橡子面。
除此之外,監工還延長了他們的工作時間,
天剛蒙蒙亮就逼他們起床做工,直到深夜才讓他們休息
,許多人都活活累死了。
幸好李秀紳與耿諄是軍人出身,身體比較結實,
但隨著天氣轉涼,他們鐵打的身子也受不住了
。
對此,
李秀紳曾做為帶頭人請日軍給他們添置一些冬衣
,但最後只得到了對方的一陣拳打腳踢。
因此,他們就只能穿著蓑衣拿著鐵楸挖渠,天氣冷到石頭都敲不開,
日軍以為他們偷懶,便又殺了幾個人以示警告
,還逼他們徒手挖渠。
有的戰俘手挖爛了,白骨都隱約可見,
日軍見他不能再繼續工作,就將他從懸崖上扔了下去
,李秀紳曾憤怒地質問他們。
「他好歹也為你們挖了百來米的渠,你們不為他治療就算了,為何還要殺了他?你們果然是一群狼心狗肺的傢伙,是一群活著的鬼子!」
話音剛落,一名士兵就用槍指著他的太陽穴。
「支那人有什麼資格享用我國的藥物?讓你們幹活是看得起你們,看來死的人還是不夠多,沒能讓你害怕,那你也下去陪他吧!」
許是運氣加持,他的槍里沒有子彈了
,而李秀紳也因此逃了一劫,而鬼子感到失了面子,狠狠踹了他一腳就揚長而去。
這時,耿諄將他扶了起來。
「你真是傻啊!你手無寸鐵又饑寒交迫,怎麼可能是他的對手?我知道你很憤怒,但反抗要從長計議啊!」
因此,他們不再與日軍硬碰硬,
天氣太冷不方便幹活,他們就將水泥袋綁在自己的身上禦寒
,夜裡太冷睡不著覺,他們就人擠人的靠在一起睡。
無奈環境惡劣,許多戰俘還是因此生了病,日日都在哀嚎,
李秀紳曾以自己加倍做工的條件向鬼子換來一些藥物
,但仍然挽救不了他們的生命。
眼見死的人越來越多,
日軍就將汽油撒在他們身上
,再將他們像疊羅漢一樣高高堆起,往裡面扔了一根火柴,頓時火勢沖天。
這一幕讓李秀紳等人震驚極了,
他和耿諄跪著懇求日軍住手
,但他們似乎很享受中國人向他們「臣服」的感覺。
「好好看看你們的同伴,在這裡不允許偷懶,不允許生病,你們只有好好乾活才能安全,明白嗎!」
此時,他們不打算繼續忍耐了,
既然橫豎都是個死,為何不站著死!
他們決定進行起義,逃出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
人生在於反抗
當天晚上,李秀紳和耿諄就將同伴的遺骸裝進了水泥袋中。
「同志們,我們要反抗,我們要人權!我們為鬼子勞心勞力,卻落了這麼一個下場,實在是欺人太甚!」
話音未落,他們的回話就得到了響應。
「對,我不願再過這種豬狗不如的生活了,我要殺了這群鬼子,在他們燒死的人中,就有我的哥哥!」
他們一夜未眠,找來了許多尖銳的石頭,
其中還有幾條牛鞭,這些都是日軍落下的
。
待一切準備就緒後,隨著李秀紳一聲令下,
他們就像出了閘的洪水舉著鐵楸沖向日軍
,幾下就將他們的腦袋開了瓢。
首戰告捷,他們繼續乘勝追擊
,李秀紳和耿諄將他們的手槍拔下,其餘戰俘沖向日軍的駐紮地。
此時,駐紮在此處的日軍才剛起床,
戰俘們用鐵楸砸開了房門,直接就要了他們的命
,有人還將對講機和電台敲碎了。
而李秀紳和耿諄也沒閒著,
他們左手拿鞭右手持槍,直接與日軍硬碰硬
,但此時一輛火車停在了山洞旁,許多扛著刺刀槍的日軍將他們團團包圍,一場惡戰即將展開。
他們拼體力,鬼子拼刺刀,滿目的紅色讓李秀紳等人看不清對方的臉,
當他以為自己要死在這場混戰中時,母親的臉突然出現在眼前,這使得他又有了反擊的力量
,但還是有許多戰俘死在了這場起義中。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們起義失敗了,
李秀紳和耿諄被抓進監獄嚴刑拷問,過了半個月
,但有一天他們突然被放了出來,外面有幾個中國人在等著他們。
這時他們才知道日本戰敗了
,這幾個中國人是國家派來接受日本投降的。
原本他們可以立即回國,但他們還是選擇留在這裡為同伴收屍
,許是沒了壓迫,李秀紳的氣色好了許多,引得一些日本女子對他頻頻側目。
有一次,一名善良的日本女子與他開玩笑。
「秀坤君,你在中國有妻子嗎?要不要我給你介紹一個,她叫令木登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孩,與你十分般配。」
李秀紳聽聞此言,也順勢與日本女子開上了玩笑。
「沒呢,我來這的時候還小呢,那就麻煩你了。」
沒想到過了幾天,
這名日本女子真的將他拉到了身著粉色和服的令木登江面前
,他尷尬地想要逃離,但令木登江卻叫住了他。
「秀紳君,我對中國的印象很好,對於你起義的事情,我也有所耳聞,你是個大英雄,我們可以聊聊嗎?」
於是,
他開始耐心地與令木登江交談
,一來二去之下,兩人竟談出了感情。
李秀紳知曉她出生在日本的共產党家庭,大學主修國際政治
,對她的印象又好了許多,而她也對李秀紳產生了愛意,主動提出想與他組建家庭的願望。
在深思熟慮之下李秀紳拒絕了她的請求
,但令木登江大膽的追求又讓他搖擺不定,此時耿諄就對他進行了開解。
「她是真心喜歡你的,只是不巧生在了日本,傷害你的是其他日本人,不是她,你不應該遷怒於她。」
因此,
李秀紳打開了心結,接受了令木登江
,兩人在年底舉行了婚禮,隔年就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他還將這個孩子取名為李國肇。
當他以為一輩子都要待在日本時,國家派人來接他回國了
,想到老母親還在家裡等著自己,他只得含淚拒絕令木登江的挽留,踏上回國的船。
待他回到家鄉,與母親說起自己與一名日本女子有了婚姻後,
母親就大發雷霆,要他與日本女子斷個乾淨
,還逼他娶了一名當地女子。
在多次反抗無果下,李秀紳只得隨了母親的意
,雖然他一連50來年都沒有回到日本,但他一直都在為死於異國他鄉的同伴鳴不平。
另一邊,
令木登江帶著孩子生活得非常的艱難,只得聽從家裡的安排重新嫁人
,每當夜深人靜時,她就會在日記本中寫下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
時光飛逝,已經到了九十年代,李秀紳的努力有了成效,他受邀參加日本舉行的花崗事件的祭奠活動,機緣巧合之下與令木登江一家見了面,彌補了遲到五十來年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