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大家身邊也會有很多人喜歡吃韭菜,尤其是韭菜餡的餃子。但是,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洋水仙和韭菜長的很相似,稍加弄混,很有可能產生非常不利的後果。
有一位大媽的孫子很愛吃韭菜餡的餃子,孩子放學回來後說想吃餃子,於是,大媽想著幫孩子準備餃子吃。就在要準備材料時候,大媽誤把鄰居家種的"洋水仙"當做韭菜,於是偷偷割了一些帶回家給孩子做餃子餡。但是,孩子在吃完餃子之後卻突然口吐白沫,意識混亂。
大媽十分著急,將孩子送往醫院之後孩子被診斷為食物中毒,大媽這才想到可能是餃子餡的問題。大媽一口咬定是鄰居在菜地裡面下毒,便向鄰居索賠50萬元。很多網友都非常不認可大媽這樣的行為,不僅不講理,可能還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價值觀和行為。
01
長輩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品性塑造:
在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孩子的價值觀往往不夠成熟,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或者長輩的行為或者價值觀念會對孩子產生最直接的影響。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生活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影響孩子的性格發育。
02
孩子的成長,這些品質不可少:
品質教育一直都是孩子成長成長中的重要課題,也應該得到每位家長的足夠重視。良好的品質能夠規範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1、具有誠信意識
自古以來,誠信就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美德之一。誠信為本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根基。在孩子日後的成長中,不論是學習、生活或是工作,誠信的品質都是十分重要可貴的,會對孩子的行為正確的約束力。
2、有責任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不可能永遠陪伴孩子,孩子始終要為自己的人生努力和負責。無論是順境或者逆境,孩子的責任意識都是不可少的。孩子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和義務。
3、有正確的是非觀念
或許孩子的思想觀念害遠遠不夠成熟,但是,具備基本的是非觀念是不可或缺的。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應該具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是堅決不可以做的等等方面,孩子都應該有基本的認識。
03
孩子的人格教育,長輩需要做好帶頭作用:
1、家長自身端正教育觀念,以身作則
很多人會說,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影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在孩子身上常常能夠反映出父母的行為和思想關觀念。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重要性。父母的行為如果有偏頗,由此產生的影響可能紮根在孩子的潛意識中。
2、明辨是非,不包庇孩子的錯誤
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自然是人之常情,也是能夠被理解的。但是,遮掩改的疼愛卻不意味著可以包庇孩子的錯誤。如果父母一味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犯錯,孩子以後就容易在犯錯的時候學會找藉口、逃避責任甚至是撒謊。
3、以理服人,教會孩子明事理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父母需要講理,以理服人,教會孩子明事理。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耐心跟孩子講道理,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而不是一味批評,讓孩子明白明事理的重要性。
結語:幼童時期往往是孩子人格建立的重要基礎階段,孩子的品性教育應該從小抓起。家長在重視這方面教育的同時一定要發揮帶頭作用,先規範好自身的行為才能夠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5UYtXEBfGB4SiUwiG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