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為什麼要害死岳飛?其後人要求拆除跪像,文物部回了3個字

2022-07-28     仲安筠

原標題:秦檜為什麼要害死岳飛?其後人要求拆除跪像,文物部回了3個字

岳飛抗金的故事成了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其民族英雄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然而,在《金史》中,岳飛的形象卻並非如此,《金史》裡面的岳飛顯得很「平庸」,他的很多英雄事跡要麼輕描淡寫,要麼直接忽略不計。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對《金史》這種報喜不報憂的表現,清朝史學家趙翼就一針見血:兩國交兵,國史所載,大抵各夸勝而諱敗。

而在「夸勝諱敗」這條上,《金史》也是相當「給力」,比如韓世忠痛擊金兀朮的黃天盪大戰,放在《金史》里,就變成了「(被金兀朮)追北七十里」「世忠僅能自免」,也就是被打的全軍覆沒。而曾經浴血死戰順昌,背城大破拐子馬的劉錡更慘,翻遍整個《金史》,這一仗竟連影都找不到。可以說,拚命「矮化」這些守護南宋的抗金戰將,就是《金史》的風格。

而抗金的岳飛在《金史》里只被提到八次。這僅有的八次對岳飛也是各種踩。岳飛的每次出場,常見各種敗仗。比如「宗弼還軍於汴,岳飛等軍皆退去」,「(王伯龍)軍渡採石,擊敗岳飛」「宗秀率步騎三千扼其衝要,遂與諸軍逆擊敗之(岳飛)」,另外還有阿魯朴等人痛擊岳飛,岳飛率十萬大軍攻城不力退去之類的記載。總之,岳飛被打的一敗塗地。

當然《金史》里「貶」岳飛的那些記載,大多都是「張冠李戴」,把一些南宋將領戰敗的小事強加在岳飛身上。

百密一疏,儘管如此,《金史》依然在不經意間「透露」了對岳飛的真實評價。金章宗年間,南宋宰相韓侂胄發起「開禧北伐」,卻不料被金王朝抄了後路,直接策反了鎮守蜀地的宋將抗金英雄吳璘的孫子吳曦。就在金王朝寫給吳曦的勸降信里,為了「激怒」吳曦,他們這樣評價岳飛:「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叄夷之誅,可不畏哉!」

意思就是說,你抗金的功勞能和岳飛比嗎?岳飛都被南宋殺了,你呆在南宋還有前途嗎?

但就是其中「威名戰功暴於南北」這8個字一語道破了岳飛有多牛。

岳飛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他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當然幕後主使肯定跟趙構脫不了干係。趙構和秦檜殺岳飛,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議和。那麼,南宋以殺害岳飛換來了的《紹興和議》,究竟有多大的價值呢?

我們還是來看看金朝這邊是怎麼說的。金太宗的親弟弟完顏杲最早作出預言的。完顏杲作為金滅北宋時的統帥,還是金兀朮直接上司,後來他曾一度攻克臨安和明州,殺得宋高宗倉皇逃到海上。身經百戰的完顏杲在於1130年去世時,寫下《臨終遺行府四帥書》。

完顏杲在遺言里說,南宋如果決心和金王朝死戰到底,經濟人口都處於劣勢的金王朝,沒辦法抗衡,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三分天下」。扶持做俘虜的宋欽宗在北方建立傀儡政權,和金朝形成倚角之勢,如此南宋就很難吞併金王朝。

而事實證明,完顏杲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後來宋朝主動找他們議和,並且還主動斬殺了令他們頭疼的岳飛。

當南宋把議和答書送來時,強撐了好久的金兀朮,也終於大鬆一口氣,不由暗嘆地說:如果真的決戰,我們很可能就全軍覆沒了。

當然,金史上對金兀朮的這一段是這樣記載的:「吾私心用智,但一檄書下,遂取捷!」竟把一個議和事件寫成了大捷。

當然,《金史》如此顛倒黑白地描述這段歷史,是因為他們有恃無恐,他們在南宋朝中安排了「間諜」秦檜。秦檜為了治沒有罪的岳飛有罪,扣上了「莫須有」罪名,金人寫史時當然也可以「莫須有」的篡位了。

當然,不管怎麼樣,一手促成《紹興和議》的秦檜因為殺害了民族英雄岳飛,至今還跪著。秦檜的後人強烈要求拆除秦跪像時,文物部霸氣回復,3個字:不能拆。

為什麼不能折?其實明代大文學家朱熹對秦檜的評價就一語道破了緣由:秦檜之貪功以自專,忌賢害能,隳中興之大計,其罪上痛於天——為了個人私利,出賣國家利益的人,即使經過千年,也應該被盯在恥辱柱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57c0dd09b22c84445bf4618704737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