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行凈利靠營業外收支推高,上半年不良核銷額已接近2021全年 | 中報季

2022-08-19     全球財說

原標題:張家港行凈利靠營業外收支推高,上半年不良核銷額已接近2021全年 | 中報季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財說

出乎意料,此輪銀行半年報的「頭炮」被農商行搶得。張家港行成為上市銀行中首家發布中報的銀行。

2001年,張家港農商銀行的成立,打響了農信社改制農商銀行「第一槍」,20年間,近1600家農商銀行遍布全國各地。

由此張家港行也成為農商銀行中的「001號」,在後續的發展中也獲得了多個「首個」、「首批」,如全國首家提出跨區域發展和謀求上市的農商行、全國首家試點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縣級農商行、全國首批登陸A股的農商行、全國首家在傳統核心系統中採用分布式資料庫的商業銀行等。

從2022年上半年業績來看,其也有一定搶頭籌的資本,作為一家農商行,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無疑還是不錯的,超出了此前對上市銀行整體的業績預期,《全球財說》對其半年報進行具體分析。

營業外收支推高凈利增近3成

從利潤指標看,該行增幅較大,上半年該行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62億元,同比增長27.76%,將近3成。

不過其營業收入增長並不算亮眼,只有個位數增長,2022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3.53億元,同比增長5.74%,與凈利潤的增幅差距較大。

粗略從利潤表結構來看,利潤增幅大的原因是營業外收入的巨幅增長,其營業外收入激增7709.46%,同時營業外支出又同比大幅下降了57.33%,直接拉動利潤總額同比大增29.62%,所得稅費用儘管增長了317.99%,但也只是將凈利潤增幅拉低至27.06%。

營業外收入的劇增和營業外支出的下降對利潤增長貢獻功不可沒。對此該行解釋稱,營業外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原因系將對太倉農商行的股權投資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後,對投資時點入股成本低於可辨認凈值的差額確認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較去年同期減少主要原因系資產盤虧及清理損失等減少所致。

營業外收支的影響自然不具備持續性,但對今年的整體業績影響則會貫穿至未來2022年年報,2023年其凈利潤增幅是否還能保持這麼高,尚需打個問號。

結合2021年上市行年報來看,張家港行上半年的利息收入表現尚可,該行去年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6.51%,其中利息收入同比增長11.02%,利息支出增幅高於利息收入增幅,同比增長了15.99%。

作為農商行,張家港行也沒有跳出俗套,當然貸款和墊款還是其最主要組成部分,這點倒不必多說,畢竟內資銀行都是以此為主,不過張家港行的公司業務仍是其主業,其公司貸款和墊款本金占比達56.33%,該本金增長率為10.91%,個人貸款和墊款本金增長率達7.61%。

利息收入表現卻與貸款和墊款餘額表現相反,2022年上半年該行個人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同比增長15.71%,而公司貸款和墊款同比增長為11.01%。說明個人業務未來仍很有潛力,從存款情況也可略看出一二。

2022年上半年該行個人存款不僅餘額高於公司存款,增速也高於公司存款。上半年該行吸收存款同比增長了9.6%,其中僅有公司活期存款下降,較年初下降6.33%,個人活期存款表現也差強人意,較年初微增0.09%,這或與當前市場環境形式有關,越來越多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搶占了很多活期存款,同時不少銀行也鼓勵客戶將活期存款投資到靈活性較強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

定期存款方面,雖然上半年公司類存款增長率略高於個人定期,分別較年初增長17.26%和16.17%,但餘額方面,公司類定期存款距離個人定期存款差距甚遠,這點在農商行中尤為難得,說明該行在當地個人客戶中有一定品牌口碑。

圖片來源:張家港行2022年半年報

再來看手續費及佣金方面,該行上半年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增幅較大,同比增長了83.93%,其中指標表現可圈可點,在農商行中則屬於比較亮眼的一方面。該行上半年代理業務手續費收入下降,不過降幅不算大,同比降3.93%,同步的代理業務手續費支出則大幅下降,同比下降22.4%,電子銀行手續費收入增幅巨大,同比增長130.68%。相對應的支出不大,同比僅增長3.41%。

撥備覆蓋率超2倍標準

根據2021年年報,有幾家城商行不顧監管提示,仍將撥備覆蓋率提高到了監管標準的2倍以上,如今張家港行看起來也在向這條道路挺近。

2022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同比增長4.77%,不過不良貸款率下降,為0.9%,近年來該行不良率呈下降趨勢,2019年和2020年不良率分別為1.17%和0.95%。

在不良率下降的同時,該行撥備覆蓋率也在提升,2020年、2021年和2022年6月30分別為307.83%、475.35%和533.31%,也就是說2020年該行撥備覆蓋率正好在監管容忍範圍內,但後續該行繼續保持了大幅增長。

當然這對銀行而言,未來若遇經營不善的年份,會有較大利潤釋放空間,是當前不少銀行羨慕的存在。

2022年上半年該行信用資產減值損失雖然微降0.77%,但其中貸款和墊款減值損失並沒有降,該行仍保持了充分的警惕,計提增長近3成,除卻貸款和墊款減值損失外,其他資產的減值損失都有較大幅度下降,故而信用減值損失最終表現為微降。

貸款五級分類方面,該行次級類和損失類貸款增加,遷徙率方面關注類和可疑類遷徙率上升,意味著未來該行不良貸款和損失類貸款均有上升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該行上半年不良貸款核銷金額不小,僅上半年該行不良貸款就核銷了3.87億元,2021年全年該行不良貸款核銷4.25億元,即上半年該行不良貸款核銷就達到去年9成的比重,照此趨勢預計,2022年全年不良貸款核銷額或將超過2021年全年。

8月3日,深交所網站發布關於對裴平的監管函(公司部監管函〔2022〕第188號)顯示,裴平作為張家港行的獨立董事,其配偶於2022年7月19日買入「張行轉債」5000張,成交金額62.80萬元;並於2022年7月20日賣出「張行轉債」5000張,成交金額62.93萬元,前述交易買入和賣出時間間隔不足六個月,構成《證券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短線交易。

信息顯示,該行於2018年11月12日公開發行了2500萬張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發行總額人民幣25億元。經深交所「深證上[2018]582號」同意,公司25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於2018年11月29日起在深交所掛牌交易,債券簡稱「張行轉債」,債券代碼「128048」。可轉換公司債券於2019年5月16日起開始轉股。

轉股價格經歷了數次調整修正,轉股價逐次降低,經2022年最新一次調整後,最新轉股價為4.53元/股。

轉股起止日為2019年05月16日至2024年11月12日,目前為止已轉股51.45萬股,轉股數量占轉股開始日前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比例還不到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50ced37e5f2a4b92b8f9098b3dd3b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