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喜歡耍「小心機」,想討小便宜,可不可取?

2023-03-10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孩子總喜歡耍「小心機」,想討小便宜,可不可取?

在我們普遍的認知中,心機糅合諸多思緒,去用自己最大限度的投機來獲取未得慾望的滿足。

相比於感性的衝突,心機屬於理性的博弈,內化於心的潛意識驅使道路的泥濘化,以此極大地搏取自我利益。

說是貪心,不如從本質上說是自我驅動方向的錯誤,心機不是一種情緒,更不是一種習慣,它是無限趨近於慾望臨界的推動力和吸引力。

孩子成長中,越趨向功利,就越容易滋生心機。心機常常伴隨著博弈,也伴著孩子討巧心理的滋生。

比如家長都遇到過孩子耍賴要求家長買玩具的事情,這就是典型的心機討巧,一次得逞,便開始肆無忌憚。

這種心機看似沒有心機,卻足以體現在自我慾望的驅使下,心機的自然本能呈現,雖較為低級但殊途同歸,越是縱容心機,那其野蠻成長的速度可謂是驚人的,但能不能沒有心機,任由他人布控,上當受騙,這也是不可取的。

說到底,心機就像吃飯一樣,七分飽即可,不吃會餓,吃多會撐。心機源於內心慾望的驅動。所以本質跟慾望的控制也十分相近,沒慾望缺乏動力,過多慾望遮蔽雙眼。

孩子心機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只有從根源下手才能百戰百勝!

其實這些心機都是出於孩子利己型目的多驅動的。簡單可以劃分為三類。

第一,博弈型心機。

這種心機常常伴隨著感性的嘗試,進行現實的搏取。

比如孩子日常的撒潑耍賴,都是基於此類心機驅動,第一次博弈得到了好處,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拓展慾望。

若第一次就碰壁,可能下次就會收斂很多。

博弈常常伴隨著「你強我弱」或者「你弱我強」的隱形特徵,孩子這種心機的博弈就僅僅是站在自我角度去向環境汲取利益,適當這種心機可以鍛鍊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但一旦超出正常人的忍耐程度或者不顧客觀事實惡意陷害,便是要加以遏制其心機的蔓延。

第二,慾望型心機。

這種心機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和我們日常說的自律有理想還不能簡單等同。

自律奮鬥的主體是自己,而慾望型心機的主體就是別人,特指通過一些手段誘騙或者暗示別人以達到目的。

比如日常生活中,「看人下菜碟」「表里不一」等等。極度渴望好處而去刻意討好便是這種心機最直接的體現。孩子多以拉幫結派,歧視他人,阿諛奉承這種病態的心理居多。

第三,損他型心機。

這種心機特指傷害他人博取自我快感,也就是常常我們所說的「把痛苦建立到別人身上」。

比如孩子喜歡嘲笑別人,孤立別人,陷害別人等等惡意行為,常常又伴隨著青春期的叛逆,往往具有極強的反抗傾向。

可能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釀成大錯,是完全不可取的,也是極易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害處的一種心機。

說了孩子間最為常見的三種心機類型,那麼到底孩子該不該有心機,又該如何把握孩子心機的尺度,這一直是家長為之深深苦惱的。

心機該不該有,援引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說過一句話:是人都是有著別人不想知道的心思,只是不想別人知道,並不代表是僭越罪惡的。

有時候多一點心機,多一些防人之心,同樣也可以救自己於水火之中。

孩子成長中有點小心機和小心思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還是那個問題,尺度和力度的把控。

藥物致死量的指定也是充分體現了劑量的把控對人的影響,所以心機於孩子是福還是禍,還是得看家長的引導和指引——基於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考量孩子的心機是否逾越正常人接受的程度,且無害,這時候的心機反而成了一種調和增進氣氛的撒嬌,但一旦為別人所煩惱和排斥,且有損於他人,那這種心機就是不合時宜,也是應該加以引導和糾正的。

那怎麼把握心機的力度,把「心機」盤活助力孩子健康成長?以下3個小要點讓你不再迷茫。

第一,認真看待孩子的慾望。

但孩子有了現實的慾望,要引導到正確的價值實現形式,不要胡亂縱容孩子。孩子耍賴要東西,這種縱容是不可取的。不是價錢的問題,而是會助長孩子的野心。一次次的孩子的心機就逐漸養成,會算計他人,這是釀成大禍的起源。所以家長一定要好好的觀察孩子是否心機合乎道德的約束,不是僅僅針對心機可不可取的極度二極體思維里去鑽牛角尖。

第二,合乎常理允許孩子有點心機。

凡事都是有限度的,心機也是有限度的,家長的原則性引導就是一種限度,所以在引導過程一定要客觀,基於科學,而不是主觀臆斷就是不合理的。

比如孩子在學校遭到有心機的人算計,不分青紅皂白地說:「為什麼別人就欺負你呢?」這時候怪自己孩子是完全不合適的,作為家長應該做的是教孩子如何用自己的心機去防範別人的構陷,這才是家長允許孩子應該有的心機——自我保護的心機。

第三,如果超出常規的心機,陷入了極度慾望型心機和損他型心機,這時候家長就應該要扭轉乾坤,加以喝止和改正。

比如孩子在你的面前要班費多要100元,你得搞明白到底是為什麼他需要這100元。搞清慾望的目的,這樣才能在根源下手縮減孩子不合理的慾望拓展。

如果發現孩子故意構陷別人,撒謊栽贓別人,那就要嚴懲不貸,加以規範,讓孩子明白這其中的害處,不要覺得事情小就加以包庇,反而要讓孩子因為構陷別人造成損害而愧疚,進而防範下次不良心機的侵蝕。

心機不是孩子的敵人,家長應該在孩子的心理留下如何良性運用「心機」保護自己。讓自己和孩子在一個健康的家庭氛圍下長大,做一個陽光更有愛的好孩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06aa23efc05cbcaa12c53aad1a5d8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