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許爾勒:世界盃冠軍、轉會、年少成名、早退

2020-07-18     足球雋言

原標題:【人物】許爾勒:世界盃冠軍、轉會、年少成名、早退

11月才滿30周歲的許爾勒,在與多特蒙德協議解約後僅僅兩天,突然宣布結束職業球員生涯。消息最初由《明鏡》周刊官網發布,各大媒體立即相繼轉載,而許爾勒隨後也在Instagram上親自宣布這一消息,並配上了一張他在2014年世界盃決賽後高舉大力神杯的黑白照(下圖)——身後一眾隊友當中,最清晰可見的就是格策。

一、世界盃奪冠功臣:超級替補與傷仲永

毫無疑問,2014年世界盃冠軍,以及對陣阿根廷的決賽加時第113分鐘助攻格策攻入致勝球,是許爾勒職業生涯的最高光時刻。事實上,相比於攻入「金球」的格策,許爾勒在那屆大賽上的表演更為成功,甚至堪稱是世界盃史上的最佳替補。6次替補出場,許爾勒斬獲隊內僅次於托馬斯·穆勒(5球)的3個進球,外加1次奪冠助攻。

*2014年世界盃1/8決賽,許爾勒替補出場後在加時賽攻破阿爾及利亞球門。

與阿爾及利亞那場艱苦卓絕的1/8決賽,正是許爾勒在加時賽剛一開始就接應穆勒的左路橫傳,在門前歪打正著地捅破了窗戶紙。進球後跪地慶祝時,許爾勒一邊吼叫一邊像美猴王那樣快速眨眼,也成為了德國隊四星路上一個經典瞬間。7比1橫掃巴西的半決賽,許爾勒下半場在東道主的傷口上撒了兩把鹽。

到了決賽,許爾勒更是將「超級替補」這一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那場比賽,赫迪拉賽前熱身時肌肉出現問題而臨時退出首發,臨危受命的克拉默不光怯場,而且還在上半場中段就被加拉伊撞暈。此時德國隊場面被動,尤其是由赫韋德斯鎮守的左路險情不斷。危急之際,勒夫果斷調整,不是加派防守球員或對位換人,而是用左邊鋒許爾勒替下克拉默,將原本在4141陣型里踢左路的厄齊爾移到中路。

通過這次看似被動的換人,德國隊重新站穩了腳跟。跑動能力出色的許爾勒出場後不光成功分擔了赫韋德斯的防守壓力,而且還徹底打通了德國隊的左路走廊,可謂一箭雙鵰。如果說加時賽那次致勝的左路突破後傳中是許爾勒職業生涯的巔峰時刻,那麼在這場決賽中用許爾勒換下克拉默,則堪稱勒夫教練生涯的最佳臨場調整。

*2014年世界盃決賽,許爾勒助攻格策絕殺了阿根廷。

當時許爾勒只有23歲,格策只有22歲。然而,這兩位天賦異秉的U23球員,卻並沒有因此而飛黃騰達,反而就此駛離了職業生涯的快車道。事實上,不光是他倆,當時那支世界盃冠軍隊中的7名U23球員,幾乎沒有一個能最終達到勒夫和外界所期待的高度。

曾在2017年聯合會杯上擔任隊長的德拉克斯勒是許爾勒和格策之外的另一個「傷仲永」。勒夫原本對他寄予厚望,想把他培養為下一代的領軍人物,但傷病與糟糕的職業生涯規劃令這一計劃已然流產。穆斯塔菲、克拉默和杜爾姆資質相對平庸,淪為國家隊過客並不意外。

*除了許爾勒,杜爾姆、克拉默和德拉克斯勒(右二起)等年輕球員在世界盃奪冠後的發展也令人大失所望。

唯獨當時陣中最年輕的金特爾算是個例外。經歷在多特蒙德的失意之後,這位出自弗賴堡的後防全才在門興格拉德巴赫成長為領袖,2017年聯合會杯上就有不俗表現,2018年世界盃後更是成為國家隊重建過程中的大贏家之一,甚至被球迷選為2019年最佳國腳。但以他本身的資質和所處的平台,恐怕最終也很難達到胡梅爾斯或熱羅姆·博阿滕那樣的高度。

二、4次重大轉會:歷史第2高價

世界盃奪冠之後,許爾勒在俱樂部的發展便開始走下坡路,他在切爾西失去了主力位置。儘管在許爾勒的個人榮譽簿上寫著「2014/15賽季英超與聯賽杯冠軍」,但事實上,他在那個賽季中途就離開了史丹福橋,回國加盟了沃爾夫斯堡。

這次轉會,是許爾勒職業生涯的第一次倒退。在那之前,無論是從美因茨到勒沃庫森,還是從勒沃庫森到切爾西,他都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2016年歐洲杯之後,許爾勒逃離了軍心渙散的狼堡,重投恩師圖赫爾的懷抱,加入了多特蒙德。本以為這是一次令他重生的機會,結果卻是徹底墮落的開始,與恩師圖赫爾的關係還就此破裂。

*2016年,許爾勒與格策在多特蒙德重逢,如今兩人又不約而同地離開。

在11年的職業生涯里,許爾勒完成了多達4次永久轉會與2次租借。在任何一支球隊裡面,他的效力時間都不超過2年。6次改換門庭,使得許爾勒一度成為歷史上轉會費總價最高的德國球員,達到了9390萬歐元,其中加入和離開狼堡的2次轉會,成交價都達到了3000萬或以上。直到勒魯瓦·薩內今夏從曼城轉投拜仁之後(2次轉會總價9700萬),許爾勒才退居次席。

如果不是英年早退,許爾勒完全可以最終突破1億大關。事實上,在許爾勒結束租借從莫斯科斯巴達克返回多特蒙德之後,坊間還一度將他的名字與下賽季將升上意甲的貝內文托聯繫在一起。而在與多特蒙德解約之後,德國媒體則猜測可以滿足許爾勒薪水要求的或許只有中超或土超的土豪俱樂部了。但最終,許爾勒只在德甲(207場51球)、英超(68場17球)和俄超(13場1球)這3個聯賽,以及美因茨、勒沃庫森、切爾西、狼堡、多特蒙德、富勒姆和莫斯科斯巴達克這7家俱樂部留下了足跡。

三、年少成名:一招鮮

與絕大多數的青年才俊不同,許爾勒從青年足壇到職業足壇根本不需要過渡。2009年,他率領美因茨U19隊在決賽中2比1擊敗擁有格策的多特蒙德,贏得了U19德甲冠軍。那支美因茨U19隊的主教練名叫圖赫爾。隨後一個賽季,圖赫爾就與許爾勒雙雙進入職業隊——美因茨在德國杯首輪爆冷客場1比2負於呂貝克之後立即解僱了帶隊升級的約恩·安德森,並提拔了圖赫爾。這就可以理解,為何許爾勒在德甲處子秀就可以打滿90分鐘,而且在德甲處子賽季僅僅缺席了1場比賽,完成了多達25次首發,並且斬獲了5個進球。

*圖赫爾一手將許爾勒從U19隊帶上德甲。

進入2010/11賽季,許爾勒與匈牙利高中鋒亞當·紹洛伊以及從沙爾克04租借而來的另一名超級新星霍爾特比組成了膾炙人口的「美因茨樂隊」。這3位天才少年每一次慶祝進球或勝利的時候,都會分別扮演樂隊的主唱(霍爾特比)、鼓手(紹洛伊)與吉他手(許爾勒),美因茨也打出了7連勝的隊史最佳開局,一度領跑德甲積分榜。

當紹洛伊重傷後,圖赫爾立即調整戰術,賦予許爾勒更大的自由度與進攻責任。許爾勒在隊中的角色,類似於過去一個賽季韋爾納在萊比錫RB的角色,既是雙前鋒之一,又是左邊鋒,甚至是左邊衛。他充滿活力,擁有令任何一名對手恐懼的速度、衝擊力與內切射門能力,如同一個鏡像版羅本。然而,羅本可以做到一招鮮吃遍天,「許三多」卻因一招鮮而愈發平庸。這麼多年下來,他並沒有開發出新的技能包,射門精準度沒有提升,而且賴以生存的左路奔襲也隨著傷病增多而威力大減。

*許爾勒、霍爾特比與紹洛伊所組成的「美因茨樂隊」是2010/11賽季德甲賽場上的亮麗風景線。

事實上,許爾勒的第2個賽季就已經是他的職業生涯最佳賽季了。那個賽季,「三多」在德甲斬獲15球,為職業生涯最高紀錄——其餘10個賽季,只有效力勒沃庫森的2012/13賽季聯賽進球上雙(11球)。

也正是因為出道即巔峰,許爾勒早早就從德國U21隊畢業,剛過20歲就成為了國家隊一分子,並從2012年歐洲杯預選賽開始就扮演「超級替補」的角色。相比於進球率並不算很高的俱樂部生涯,許爾勒的國家隊生涯相當高產,57次出場就斬獲22球(7個替補進球),其中競技比賽(非友誼賽)30場15球。

甚至在國家隊告別戰當中,即2017年3月26日客場4比1擊敗亞塞拜然的世預賽當中,許爾勒還貢獻了2射1傳。當時誰也不曾想,那竟是許爾勒在國家隊的最後一次出場。畢竟在那個時候,他依舊是勒夫2018年世界盃計劃當中的重要一員。不過隨著在多特蒙德的發展陷入困境且傷病頻發,以及場上位置與技術特點相似的新星韋爾納異軍突起,許爾勒默默地淪為了「前國腳」。

*2017年3月對亞塞拜然一戰,許爾勒梅開二度。

得知許爾勒退役之後,勒夫表示:「早年我所認識的許爾勒是一個性格強大和有遠見的球員,他總是為球隊服務。他在2014年世界盃決賽中的那個致勝球助攻依舊令人難忘。我向他的決定脫帽致敬,並且祝願安德烈未來一切順利。」

四、英年早退:揚森之鑑

年少成名,英年早退,如此劇本近年在德國足壇屢見不鮮。本世紀第一個10年間,有戴斯勒和托比亞斯·勞(均在27歲就退役)這兩個典型案例,而5年前馬塞爾·揚森也是在29歲時就突然宣布掛靴。

揚森退役的理由與許爾勒類似,並非嚴重傷病,而是競技狀態持續低迷(傷病較多是主要成因),並因此對職業足球失去了興趣。當時楊森表示:「走出這一步並不容易,我在度假時深思熟慮,也收到了很多很棒的邀約,但繼續踢下去不是我的選項。我無法狀態十足地再去某個地方踢上兩三年了。」

*過去一個賽季,許爾勒在俄超也發揮平平。

如今許爾勒則表示:「這個決定一早就在我心裏面成熟了。我不再需要掌聲了。」他向《明鏡》周刊透露,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自己經常感到孤單,特別是當「低谷變得更低,而高光時刻越來越少的時候」。然而這一行並不允許他暴露自己的弱點,「你要一直扮演某種角色才能在這一行里生存下去,否則你就會丟掉工作,而且再也找不到新工作了。」在職業足球裡面,只有場上表現說了算,「脆弱和軟弱任何時候都不該有。」

同樣是左邊路球員,職業生涯更多出任左後衛的揚森參加過2006年世界盃和2008年歐洲杯,代表國家隊出場46次,打進3球,2007/08賽季隨拜仁贏得了德甲、德國杯和聯賽杯三料冠軍。相比之下,許爾勒的職業生涯、特別是國家隊生涯更為成功。而且相比於整個職業生涯都傷病頻發的揚森,許爾勒身體相對健康,只是在加盟多特蒙德後開始出現較多嚴重傷病。

*揚森早退後立即轉型,如今已經成為漢堡俱樂部和公司監事會的雙料主席。

揚森5年前突然宣布退役之後,勒沃庫森時任體育主管沃勒爾曾公開批評他「從未熱愛足球」,並指責他的決定「相當於給每一個殘疾運動員或者仍然想要成為職業球員的年輕球員扇了一巴掌」。相比之下,由於有了戴斯勒和恩克的前車之鑑,許爾勒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因心理壓力問題而選擇退役,得到了更多人理解。Sport1的評論就一針見血地指出,許爾勒退役不應該帶來「為什麼」的疑問,而應該是:為什麼不呢?

一方面,許爾勒可能因自身性格問題,很容易將外界的期望轉化為沉重的心理負擔,而且足球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也使得壓力的性質隨之轉變。另一方面,像許爾勒和揚森這樣成就較高的職業球員,即便職業生涯不長,也賺到了足以維持他們退役後生活的錢,因此擁有足夠的財政自由在自己不再享受踢球的時候果斷退出。

*34歲的揚森仍然代表漢堡三隊參加業餘聯賽。

事實上,揚森絕非像沃勒爾所說的那樣「不愛足球」。退役之後,他根本就沒有離開過足球,如今只有34歲的他已經成為了漢堡俱樂部和足球公司監事會的雙料主席,而且還代表漢堡三隊參加第5級聯賽,過去一個賽季出場20次,貢獻14個進球與5次助攻,這是「不愛足球」的表現嗎?

許爾勒並沒有說自己再也不願意呆在足球圈內。與球迷告別之際,他表示:「我期待接受新的挑戰,並且已經等不及揭開這一新的篇章了。」德國隊主管比爾霍夫立即代表德國足協張開懷抱,「我們的大門向安德烈今後的人生道路一直敞開。」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一位年輕有為的許主席或者許經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xnLYXMBnkjnB-0zwp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