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好的時候城市宣傳圖片
曾經生活在太原這座城市的我,對太原這座城市有很深的記憶。一個人的一生有幾個美好的回憶時段:歡樂純真的童年,喜笑顏開和鬱郁不得志學生時代,情竇初開的少年時光,步入婚姻殿堂的成人禮……我呢,在太原度過了一半的學生時代和情竇初開的戀愛之旅。後來在太原工作幾年之後出國讀書了。
在太原學習工作的這7年時光,幾乎讓我覺得太原就是我的家鄉了,實際上我是太原人,畢竟如果查閱人事檔案的話,我是沒跑了。但是後來的人生幾乎每次去太原要麼是路過,要麼是辦事情,說來慚愧。後來無數次經過太原的我竟然沒有一次在太原再繼續連續居住超過3天。其實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真的是關於在太原生活的真實收入和實際消費的,非常直白和簡單。但這一次我寫這篇文章的地點是在天上。我此刻乘坐著從太原飛往澳門的航班上,在今天上飛機之前,我因為相機的問題,跑了一趟一千特別喜歡逛的賽格數碼港。上大學的時候這裡就是我特別喜歡逛的地方,經常從學校門口走個幾百米,乘坐一路公交車就幾乎能直達。實話說,十幾年過去了,這裡還和之前是老樣子。如果不是我從2004年就開始來這裡逛街直到15年之後的2019年又來逛了逛,一般人不敢說這裡是老樣子。
在樓上修相機的時候,我坐在相機維修師傅的旁邊和他聊聊天。我問了問他是不是每天都來上班,他說是的。我說挺羨慕他因為他可以坐在一個小小的工作室里,一坐能坐一天,像我就沒有這個耐心。他說他這麼做也是為了維生,他也羨慕我能夠東奔西走很自由。他之後問我這次出差去什麼地方啊,我說先去澳門之後年底就飛美國了。說到這裡的時候外面走進來一個工作人員,隨口問了我一句是太原的消費高還是美國那邊的消費高。我說也是分城市,但是綜合比起來,我覺得太原的消費和洛杉磯有的一拼。後來也不知道什麼情況,我就隨口問了一句這位修相機的師傅,我說你生活在太原感覺好麼?他告訴我,以前他有很多客戶都是一些大學生,後來這些大學生畢業之後很多都離開了太原。很多人一旦外地有了工作就會離開這裡。我問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情況,師傅說太原的消費和物價非常離譜。其實說到這裡,我覺得他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但是當他說出其實太原這邊很多人的收入也就每個月3000多人民幣的時候,比我預想的平均收入3500元還低了500元。之後他說到了房價,他說了幾個地區但是綜合表述下來是在太原你已經買不到一平米12000元的房子了。在那一瞬間,我想起了我的表弟,他此刻生活在太原,也是家裡人的大力支持在太原前幾年買了個房子,全家人幫著還貸款。為什麼,因為我太了解太原的這種生活。一個二線城市的消費幾乎和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持平,表弟的月收入符合剛才師傅說的那個數字。
去太原動車一路上的景色
本身聊天的內容是讓人感覺到很絕望的。但是我當時其實最擔憂的並不是這裡的消費,而是在從現在我的家鄉坐動車到太原一路的景色。一路灰濛濛的那種壓抑讓我感覺的很難受,甚至說有一絲絕望。我是真的覺得,就算在太原我的收入每個月一兩萬,我也不會開心,甚至感到痛苦不堪。因為我這樣的收入依舊買不起房子,當真的有一天買的起了,我早已經累的趴下的同時和病魔在做鬥爭。空氣這幾天實在是太糟糕了,我前段時間回了一趟加拿大,不小心在那又生活了二十多天,結果再來回來之後我到現在還是感冒發燒不斷。我想我真的是老了,因為以往這樣的不適應應該很快就消失的。人在生病的時候有三個特徵,第一個是他會想下次如何不再生病,因為生病確實不好受。第二個就是因為難受總會「胡思亂想」,第三個人在生病的時候是相對比較愛惜自己的。所以我呢,綜合了上面三個特徵後,我寫了上面的這些話。
這篇文章在飛機上寫的
我不是很想囉嗦一些事情,本來我就不喜歡坐飛機去任何地方,因為我恐高,那種窒息感令我感覺到很厭煩。隨後我為了緩解壓力,拿起了座位前面的航空公司的期刊。裡面其中一本是購物指南,講到了去澳門購物的一些東西,當然還有的可以直接在飛機上就購買。當我翻到頭兩頁看到連一塊飛機上用的記憶海綿頭枕都賣到680澳幣的時候,我直接就想起了那師傅那會和我說的。我真的很難想像,在太原月收入現在3000元左右的人如何能夠生活的快樂。至少在我現在的認知裡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每天繁忙的工作,擠一擠公交,下班從擁堵的車流穿過,吃飯去個稍微有檔次的地方就好幾百的消費。在趕來機場的路上我叫了輛私家車,一路上他就和我聊他做專車司機的事。他告訴我有一天他就歇了一天,是因為朋友叫他吃飯,而且是好久不見面的朋友。結果他第二天發現他在他們汽車平台上的排名就掉了下去。是的,連私家車平台都有排名的激勵機制,告訴了司機最好天天幹活。我問他如何才能把排名搞上去,他說他問了一些老司機,說每周至少三天要熬夜開車才可以……
一款耳機也賣到1830澳幣
其實說到這裡,我也知道,我只不過又是重複了一下很多人都已經非常熟悉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的這種想法並非是之前就知道的。我曾經的認知告訴我,生活在太原這樣的地方(高消費低收入)其實也挺好。每天下班晚上和朋友吃個夜宵樂呵樂呵,好好睡一覺。第二天早起上班,繼續重複之前的事情。簡單,甚至明了。但是自從出國之後開了眼界之後,我才知道,曾經我的認知太局限了。我後來這些年自從做了自媒體之後,我就一直琢磨著一件事情,如何能夠讓自己和家人活的更好。對於家人那一方面,我覺得我需要賺更多的錢,給他們提供家用以及適度的陪伴就好。但是對於我自己卻完全不是那樣,我是迫切的想換一個環境生活,繼續做自己現在認為是對的事情。是的,我一直在努力做著這些,分享著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所見所聞給大家。
太原熟悉的街道
我想明年就是一個轉折點,因為我終將實現一些東西。但是現在還不敢說在定好的時間內可以實現,也許更久一點。
我非常認真的總結今天我的想法:我覺得挺可笑的,我在出生和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很努力的去生活和打拚,但是卻不能靠自己去給自己買一個房。但是我的性格就是如此,我就是只想靠自己去實現這些。所以,我覺得真的挺可笑的,奮鬥了好多年,我最後也許會在其他國家買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在國內,我是真的買不起,我承認我的無能的同時用一種方式來安慰自己。
一路上我的心思很重
我告訴自己,也許我已經盡力了,只不過這裡不適合你。沒關係,未來你依舊會看到那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