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空氣?扇子知道答案

2022-06-27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如何設計空氣?扇子知道答案

炎炎夏季,離不開扇子。但古老的扇子在設計上能 玩出什麼花樣?恰逢西班牙瓦倫西亞獲選為2022 年度「世界設計之都」,摺扇這一久存於該城市記憶 中的傳統物品,便成了特別策劃中的內容。由「扇 子博物館」(Museo del Palmito)最重要的捐贈者 第三代工匠安傑爾·布萊(Ángel Blay)和工業設計 師維森特·馬丁內斯(Vicent Martínez)聯手策劃 的「設計空氣」(Designing The Air)的展覽便在 這個夏日應運而生。

摺扇先從朝鮮傳入中國,後來才成為歐洲,尤其是 南歐上流社會婦女的必備之物。因此,製作所使用 的材料自然要襯托出身份的高貴,瓦倫西亞的折 扇以絲織品做扇面,珍珠母作扇骨,有著充滿裝飾 性的刻面,由手工藝最精湛的匠人完成。「1920 至 1930 年代是摺扇工業的盛行期。當時風靡歐洲 的摺扇,不論是裝飾藝術風格、新藝術風格和未來 主義風格,都是在瓦倫西亞生產的。」安傑爾講道: 「要將這一傳統行業與當代文化銜接起來,離不開 工業設計的力量。通過新的設計手段,這項精湛的 古老遺產得以被重新定義,為瓦倫西亞的創意行業帶來活力。」基於此願景,受邀參展的二十位設計師 對摺扇賦予了全新的當代詮釋。

因瑪·貝穆茲(Inma Bermúdez),「納卡爾」(NÁCAR)

傳統的珍珠母原料是不少設計師的切入點,包括 名匠安傑爾在內。他是本次展覽上唯一將兩種不 同的珍珠母——澳大利亞珍珠母和墨西哥灣綠 鮑——進行結合的設計師。這款名為「紐約」的折 扇在第一眼就讓人立即聯想到紐約經典的克萊斯 勒或帝國大廈的形態。其倒三角的扇骨設計在兩 種不同珍珠母的結合下,帶來《了不起的蓋茨比》 中那衣香鬢影的意境,進而向這一年代盛行的裝 飾藝術風格致敬。

因瑪·貝穆茲(Inma Bermúdez)的「納卡爾」 (NÁCAR)對珍珠母的應用則顯得更純粹。為了讓 扇子達到更精緻的形狀,她不給予扇體任何裝置性, 僅以烏木製小骨搭配,讓珍珠母扇面成為焦點。因瑪 透露,雖然樣式簡單,但摺扇中卻隱藏了複雜的技 術,只有像安傑爾這樣近乎絕跡的工匠才懂。「納卡 爾的誕生,也代表著我們新一代設計師對『讓這個職 業保持活力的傳統工匠』的致敬。」她笑稱。

安傑爾·布萊(Ángel Blay),「紐約」(New York)

珍珠母在滝由香里(Yukari Taki)的手裡則散發 出不同的韻味。長條水滴狀的珍珠母大骨,在扇子 折起時,宛若一件閃亮的銀器。但當扇子打開後, 大大小小淡藍、薄荷綠、淺紫的圓片交錯著構成扇 面,宛若氣泡,帶來一股沁心涼意。設計師如此形 容:「我感覺它在水下觸碰我,帶來一絲癢意……突 然,它俏皮地跳出水面,在我手中充滿節奏地搖晃 著。它閃亮的殼觸感舒適,細膩柔滑。每當我搖晃 手腕,就感透氣舒暢。」原來那截扇骨的形狀,是模 仿西班牙下酒菜中常見的小鯷魚,由此這件作品被 命名為「餚」(Sakana,即日語下酒菜之意)。

維森特·馬丁內斯(Vicent Martínez),「仙豆」(Senzu)

來自荒尾宗平(Sohei Arao)和荒尾澄子(Sumiko Arao)的摺扇則帶來了東方的詩意,名為「Tsuru」 (即日語的鶴)的扇子在展開時,就像鶴在飛行中 張開翅膀一樣。設計師讓扇面可以360度旋轉,營 造出接近圓形的立體結構感。扇面上的黑白「墨流」 (Suminagashi)圖騰,流動感十足。這項工藝亦 是日本傳統,流墨也有著吉祥的意味,呼應著作品 名「鶴」的象徵。

荒尾宗平(Sohei Arao)鶴荒尾澄子(Sumiko Arao),「鶴」(Tsuru)

維森特·馬丁內斯(Vicent Martínez)的「仙豆」 (Senzu)也借鑑了日本扇子的工藝和故事:傳說 天喜天皇在位期間曾仔細考察過蝙蝠的飛行軌跡, 隨即構思出用絲帶連接樹葉製作的摺扇。所以「仙 豆」也在採用了三種不同的木料:煙燻橡木、橄欖 白蠟木和沙貝利木,並通過不同色澤的間隔組合, 讓木料成了焦點。維森特說:「我總是從我所經歷 的文化、藝術、標識、隱喻與我所在的社會環境中 的相關傳統中獲取設計靈感。所以,我設計的物品 皆會在形式和功能之間尋求平衡。不管是情感,還 是正確與適當的顏色和紋理,都同等重要。」

阿諾·雷納(Arnau Reyna),「ZYLS」

不是所有的設計作品都是摺扇。卡洛斯·提斯卡 (Carlos Tíscar)「迪婭」(Dea)和伊萊·古鐵雷 斯(Eli Gutiérrez)的「西洋棋」(Chess)就是例 外。但即便在形式上跳脫出傳統摺扇的框架,這些 設計在開關的機制上卻讓人感到熟悉。前者,被設 計師稱為「放棄之作」——他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無 法為扇子帶來功能性上的改良,因此乾脆放棄了傳 統形式。「在閱讀物體演變史時,我發現旗幟的設計很特別,只需要將剛性織物和小棍子結合便能完成。」卡洛斯解釋:「出於這種簡單的想法,我便製作了一個小巧而便宜的扇子:只用兩根棍子(即大 骨)和一個半圓織物,摺扇就可靠中央的扇釘控制開啟,過程就像船隻揚帆。」而為了彌補設計的簡約性,他選擇了印花布料,帶來優雅美感。另一件作品「西洋棋」,則在深淺兩色的板條交叉層疊下, 「編織」出如棋盤的視覺感。這看似「硬邦邦」的扇面其實還帶摺疊功能,方便收納。

拉蒙·烏貝達和佩帕·里弗特(Úbeda &Reverter ),「日落」(Sunset)

設計師們在「設計空氣」時,是否也能在這件日常小物之中,注入當今最讓人關注的議題——可持續 性?時尚設計師瑪麗亞·阿羅約(María Arroyo) 的「達嘎」(DAGA)就滿足了此要求:其扇骨不 僅可被拆卸,還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使用的染色素也來源於自然——產於地中海盆地的紫草根 (alkanet)。她的設計,或許在一眾華麗精緻的作品中不算「吸睛」,但那深紅的自然色澤,卻令人想起摺扇最初被西班牙女性使用時的歷史文化情境。 這款設計的價值,也超越了納涼的基本功能,令人稱妙。或許,這就是「設計空氣」展所期許的最佳答 案。(編輯:彌生)

文 Article / 張霓 Zhang Ni

圖 Pictures / WDC Valencia 2022 Juan Martínez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d6bdf49f1a04dd57437f04ce81640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