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乾坤的秦獻公,發布了一道政令,改變了秦國的國運

2023-12-25     一畫書畫

原標題:扭轉乾坤的秦獻公,發布了一道政令,改變了秦國的國運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廢除了在秦國流傳了300多年的人殉制度。秦獻公是依靠奴隸主貴族的幫助才登上秦國國君之位的,為什麼要冒著得罪這些貴族的風險,迫不及待地廢除這項制度呢?原因有三:

一、秦獻公曾長期流落民間,深知人殉制不得民心

秦獻公父親去世後,叔祖父贏悼子篡位成功,害怕留下後患,將年僅10歲的秦獻公逐出宮牆,趕進隴西大山。從此秦獻公開始了長達30年的流浪逃亡生活,在秦國境內,秦獻公深徹地感受到底層民眾對殉葬制的痛恨;到達魏國後,接受了先進文明的薰陶,秦獻公對人殉制的弊端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人殉制使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白白喪命,影響了秦國的發展

秦國的人殉制規模龐大,一次就要幾十上百的青壯年奴隸陪葬;上行下效,宮室是這樣,貴族也有樣學樣,損失了很多的青壯年勞動力。

《史記·秦本紀》記載:前667年,秦武公去世後,

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前621年秦穆公嬴任好去世時

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

秦穆公用了177人殉葬(考古發現,實際上有184人,可能是臨時增加的),大大小小的奴隸主都在用人殉,人殉數量甚至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

盛行的人殉製造成了惡劣的後果:一是秦國勞動力數量上不去,生產跟不上;二是其他國家百姓不到秦國來,秦國封閉落後;三是民眾情緒消極低落,缺乏安全感,害怕哪一天被主人拉去陪葬。

三、秦國的人殉制臭名昭著,天下士子視秦為虎狼之地,不肯入秦

陪葬秦穆公的,不但數量極大,而且還有戰功赫赫的奄息、仲行、針虎三兄弟。子車氏的這三兄弟,都有百夫不擋之勇,曾為秦穆公掃西戎屢立戰功,落得如此下場,百姓惋惜,創作了《黃鳥》這首輓歌: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秦國的賢者、有大功之臣都會被陪葬,誰還會到秦國來?誰還敢來?穆公之後,秦國沉淪了幾百年,文化落後中原一大截,在外人眼裡秦國就是粗鄙、野蠻的代名詞。

孔子周遊列國,很多國家都去過,就是沒到秦國,反映了當時天下士子的普遍心態。秦獻公在魏國多年,親眼目睹了文化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上位後自然要廢除這一陋規。

綜上所述,人殉制影響了國家的發展,損害了國家的形象,故秦獻公登位後要馬上廢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d399f1beca630351d6347e796367f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