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吉正 北京報道
12月16日0時許,山西省食品工業協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山西省十屆政協委員,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山西省食品工業協會會長李秋喜,因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於2023年12月15日19時10分逝世,享年63歲。
次日,汾酒集團公眾號發布文章《沉痛悼念李秋喜先生》。文章表示,驚悉李秋喜先生溘然長逝,汾酒一萬五千名員工不勝哀慟與惋惜,汾酒集團謹此致以沉痛哀悼和深切緬懷,向其家屬表示誠摯慰問。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李秋喜進入汾酒集團16年以來,使彼時內外交困的汾酒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創新,逐步成為銷售額超過200億元的頭部白酒企業,李秋喜也被行業內稱為汾酒的「靈魂人物」,在16年的時間內,汾酒在李秋喜的帶領下實現了汾酒的全國化目標,並達到了在白酒行業「三分天下有其一」,成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品牌。
汾酒集團在悼念文章中指出,李秋喜先生在汾酒工作16年間,一直躬身於汾酒事業的發展,他高舉「汾酒 中國酒魂」大旗,堅持深化改革、文化引領、科學發展,不斷推動汾酒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邁上新台階,為汾酒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汾酒集團的悼詞,深度肯定了李秋喜在汾酒期間對於汾酒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肯定了在李秋喜的帶領下,汾酒重回巔峰的貢獻。
「行業領軍人物」
據公開資料,李秋喜1961年9月生於山西晉城,畢業於中央黨校,1983年9月參加工作。在為晉牌水泥實現扭虧為盈之後,2005年,李秋喜出任汾酒副董事長、總經理。2009年,李秋喜當選為山西汾酒董事長全面掌舵汾酒。
李秋喜曾說道,「國企有的毛病汾酒都有,國企沒有的汾酒也有。」面對彼時汾酒集團面臨的挑戰,李秋喜提出「2015年,汾酒集團要實現百億元的發展目標;2020年要再翻一番,實現200個億」的目標。
面對外界的質疑,李秋喜很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作出回應。汾酒集團在2012年便實現了「百億目標」,整整提前3年。彼時,營收達到了64.79億元,同比增44.36%,實現凈利潤13.23億元,同比增長69.45%;李秋喜曾在媒體採訪里回憶道:「我提出100億目標時,好多人說我外行、不懂、吹牛。但我心裡有數,2015年實現100億是絕對有把握的。真正讓我沒想到的是,這個目標的實現提前了3年。」
2014年,完成使命的李秋喜從上市公司山西汾酒退休。但由於限制「三公消費」政策的影響,2015年、2016年山西汾酒僅分別實現營收41.29億元、44.05億元,同比增幅僅為5.43%、6.70%。
面對業績的萎靡,2017年,李秋喜二次回歸,全面掌舵汾酒。在此期間,李秋喜開啟了更加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內部通過契約化管理,在用人上實施聘任制,山西汾酒從銷售公司入手,解聘了經理層、部門負責人,用市場化的方式聘任管理層。同時進行人員精簡,推動組織扁平化,建立了差異化薪酬體系。
同年,李秋喜簽下汾酒「經營業績目標責任書」,約定汾酒2017年、2018年、2019年收入(酒類)增長目標為30%、30%和20%;3年利潤(酒類)增長目標為25%、25%、25%。
2018年,汾酒集團以協議轉讓方式,向華潤置地集團旗下華創鑫睿(香港)有限公司以51.6億元轉讓山西汾酒11.45%股份。汾酒集團持股比例降至58.52%,華創鑫睿成為山西汾酒的第二大股東。華潤方面派出3名代表出任董事,其中一人任副董事長。
在李秋喜的治理下,汾酒集團從內至外大變革。2017年集團成為山西國企改革的試點企業,他與省國資委簽下軍令狀,3年內不完成汾酒整體上市引咎辭職。2019年,汾酒集團酒類業務全部併入上市公司,基本完成集團酒類資產整體上市。當年,李秋喜再次出任山西汾酒董事長,直至兩年後卸任。
根據山西汾酒財報,2017年至2020年,山西汾酒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60.37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39.9億元,實現翻倍,年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56.02%、54.01%、28.63%、56.39%,李秋喜帶領山西汾酒圓滿完成3年任期經營目標考核。2020年至2021年,汾酒加速向200億元俱樂部奔跑。財報顯示,2021年實現營收199.7億元,比2020年增長近60億元。至此,山西汾酒正式進入200億元俱樂部,與瀘州老窖營收相近,成為白酒行業的第一梯隊序列。2017年以來,山西汾酒的市值排名超越洋河股份和瀘州老窖,從第五位躍升至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汾酒省外銷售占比首次超越省內,2021年省外銷售占比升至59%;2022年山西汾酒全國化進程進一步擴大,長江以南核心市場同比增長超50%。2018年—2022年,汾酒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依次為55.36%、32.16%、58.85%、72.56%、52.36%。從數據不難看出,汾酒的市場已經逐步走向全國,成為全國性的清香白酒品牌。
對於汾酒的高速增長,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認為,推動汾酒高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混改帶來的產能擴張,另一個是全國化戰略下市場拼殺。而這些戰略均是由李秋喜提出並實現的。
對於李秋喜魄力與能力,行業內的競爭對手也難掩溢美之詞。在16日貴州茅台發來的唁電里,貴州茅台對李秋喜讚譽有加,稱其推動中國白酒行業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競合發展,是備受尊敬的「行業領軍人物」。
個性鮮明的領導者
李秋喜作為汾酒的掌舵者,其敢說敢做的個性被行業所熟知。2023年3月,李秋喜在公開場合回憶道自己與友商的一些交集。李秋喜說,為了這個行業發展,在李保芳上任茅台集團董事長以後,多次和自己溝通並交換意見,最後,李保芳給自己寫了一封詩信,說茅台將放棄「國酒」的申請。「我從這封信中,感受到了保芳董事長博大的胸懷和對行業的擔當」, 李秋喜說,自己隨後將書信公開,目的是推動白酒行業融合發展,「融合發展需要領頭企業去擔當,需要我們相互去理解」。
雖然李秋喜看似對外強硬,但對於行業的客觀發展仍舊理性。「這幾年茅台、五糧液的品牌塑造是很成功的,這個我們是要向人家學習的。」李秋喜近幾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謙虛表示,「我覺得誰做得好,我就向誰去學習。對標的目的是追趕,追趕的目的是超越。」
李秋喜提出向茅台、五糧液等品牌學習的背後,其敏銳的注意到了品牌高端化的趨勢,並順利將汾酒推入到高端白酒的行列。李秋喜在任之時, 根據汾酒2020財年,包括青花汾酒系列、巴拿馬金獎系列的汾酒高端產品線,產能同比減少7.98%,但銷量卻同比增加18.19%,銷售收入同比增加22.64%。其中,在半年的時間內,在2020財年實現了高端產品青花汾酒系列同比增長30%以上。根據上述數據不難看出,高端產品線在彼時已成為汾酒最為主要的增長點。
在追趕頭部酒企過程中,李秋喜提出汾酒的戰略定位: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大力挖掘汾酒文化故事,與中國酒魂掛鉤,汾酒美譽度得到提升。在醬香酒火熱的當下,李秋喜提出了「汾酒復興戰略」,強調汾酒是「清香鼻祖」,應該和醬香、濃香「三分天下」,認為清香型白酒具備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2022年,全國人大代表、汾酒集團原董事長李秋喜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建議打擊食品行業假冒偽劣行為,要把打假重點放在生產環節。他還表示,應支持鼓勵酒類行業組織制定並發布中國酒業零碳示範產區標準。
2021年12月,山西汾酒公告顯示,因到齡退休,李秋喜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宣布退休。
作為汾酒的靈魂人物,白酒行業的代表人物之一,李秋喜在任16年重塑了汾酒的格局,讓「汾老大」從歷史名酒走向了現代白酒品牌的典範企業,使其成為山西汾酒企業發展史中難以逾越的光輝。
(編輯:于海霞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