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知識內容爆發,短視頻平檯布局「知識戰」

2022-05-22     深度文娛

原標題:泛知識內容爆發,短視頻平檯布局「知識戰」

「他這是什麼行為?懂法不吃虧」「個稅、社保怎麼交?你都需要掌握」,這一類講解各類知識的聲音在短視頻平台中出現地愈發頻繁。

近日,快手發布《2022快手泛知識內容生態報告》,報告內容顯示2021年快手泛知識內容播放量同比增長58.11%,平台在2021年全年有超過3300萬場泛知識直播,快手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泛知識類內容學習平台。

《2022快手泛知識內容生態報告》

短視頻用戶不僅希望藉助碎片化的時間來休閒娛樂,也開始希望能夠在短視頻平台中獲取更多知識。此時,在法律、財經知識之外,人文社科類、藝術類、穿搭類等多種泛知識內容開始在短視頻平台中生長,也在期間收穫了眾多短視頻平台用戶的喜愛。

快手、抖音展開知識競技

近兩年隨著短視頻平台不斷收割大眾注意力,各界學者也紛紛向短視頻平台進軍。而快手和抖音兩家頭部短視頻平台便成為了各界專家、學者走出學術象牙塔,面向大眾傳播知識和自身觀點的重要陣地。

如快手在2021年推出「快手新知播」活動,旨在聯動100名知識大咖、50餘家專業機構,以及超過1000名快手知識主播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帶來上萬場知識直播,用優質的內容為平台的內容生態注入活力。

在「快手新知播」活動開啟後,復旦副教授沈奕斐、中國探月工程首席工程師歐陽自遠、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範巨峰、牛津大學化學博士、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戴偉等多位學界和業界大咖也紛紛進入快手平台參加直播活動,期間帶來眾多科普類講解內容。「快手新知播」活動也最終達到在三個月時間中,累計吸引了超3000位新知創作者開播,活動期間直播場次超7萬場,在線觀看人次超33億,達到了平均每3位快手用戶就有一位看過新知播的傳播效果。良好的數據反響背後,透露出了平台用戶對於知識類內容的強烈需求。

在「快手新知播」活動收穫圓滿成功的基礎上,今年年初「快手新知播」完成了第二季活動。在第二季活動中,快手選擇以垂類特色知識IP為主打,使活動涉及的話題聚焦在財經、職場、情感、科普、人文、藝術等領域,以更加垂直的內容直擊用戶內容痛點。第二季活動中也推出了《開聊吧!經濟學家》特色直播IP,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等十餘位行業頭部經濟學家,讓用戶可以「換個姿勢」掌握專業財經知識。

同時「我在快手聊愛情」「真職灼見」「少兒講師團」欄目的設置,也讓第二季活動的內容範圍更寬廣,能夠吸引到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身份的用戶群,而「真職灼見」欄目對於楊天真的邀請,也充分發揮出明星效應,從而真正實現活動的傳播效力。

而在快手之外,抖音也在泛知識內容生產方面下大力氣。2019年抖音抓住泛知識內容快速生長的風口,推出「DOU知計劃」,開展一場針對全民的短視頻科普行動。位元組跳動聯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成立「抖音科普顧問團」,發起「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讓硬核科學知識在平台中生根。同年9月,抖音推出「DOU知計劃」2.0,宣布針對知識內容創作者推出全方位服務方案。在12月的DOU知創作者大會上,抖音還公布了創作者學院計劃,提供了包括平台規則、製作、運營、漲粉、變現方法在內的一系列官方指導課程和全方位內容運營指導。

從快手、抖音兩家平台來看,向經濟學家討教經濟熱點問題,向職場達人學習職場打怪升級,聽幸福學家暢聊愛情真諦,泛知識類內容的興起,使得用戶在短視頻平台中學習新知識已然成為了新生態。

泛知識內容布局走向「精準」

從2021年抖音發布的《2021抖音泛知識內容數據報告》顯示泛知識內容播放量年同比增長達74%,成最受用戶歡迎的內容之一,到近期快手發布的《2022快手泛知識內容生態報告》再度突顯出泛知識內容被大眾喜愛。不難發現,泛知識內容生產在短視頻平台中已經搭建起了一個嶄新的知識學習場景,用戶可以在平台中藉助輕鬆靈活的學習場景,來攝取體系化的多種類知識內容。

更重要的是,泛知識類內容在短視頻平台中的快速生長,也在為平台和用戶帶來了不同的益處。

一方面,短視頻平台憑藉優質的泛知識類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自身品牌形象的轉變。如快手通過「快手新知播」在泛知識類短視頻內容方面發力開拓,也在向外傳達出快手平台中不僅廣泛生產生活類短視頻之外,還有各類帶有專業化內容的垂類知識內容,能夠讓用戶在平台中解決問題、學習技巧、分享經驗。也使得平台的對外形象得以提升,一轉以往「土味」形象。

另一方面,當前短視頻平台中的泛知識類內容,正在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用戶群體展開精準狙擊,而這也將為平台打造差異化的內容生態奠定良好基礎。如抖音推出的「星河知識計劃」,便通過扶持平台中的創作者進行青少年知識合集創作,為平台中的青少年用戶輸出體系化知識內容。另外在抖音「DOU知計劃」開啟後,財經、航天、情感等多類型垂直內容接連出現,也讓平台的內容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從而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潛在用戶。

此外,短視頻平台對於泛知識類內容生產的推動,也可謂給予了更多大咖推動專業知識走向下沉市場的機會。如快手帳號「戴博士實驗室」便曾表示,快手的下沉市場與自己想要科普的受眾群體十分符合,藉助短視頻平台讓自己更廣泛傳播知識的想法能夠更好地實現。

短視頻加速進軍泛知識內容領域,透露出了泛知識內容所具有的極強流動性和滲透性,讓知識可以平等普惠、高效率地傳播,讓內容創作者收穫更多忠實觀眾,可以看到,這些目前正在逐步推進。

泛知識內容阻力又該如何清理

從兩大短視頻平台近兩年的內容布局動作來看,其在泛知識內容領域方面可謂是不斷展開比拼。但同時引人關注的是,泛知識內容數量在快速增長之時,平台在內容質量提升,以及在內容把關能力方面能否及時跟上,也成為了短視頻平台泛知識內容生態構建的關鍵點。

從當前來看,泛知識類內容和其他短視頻品類相同,也存在著視頻腳本被抄襲、內容被不斷模仿的現象。但更嚴重的是,泛知識類視頻極易成為「偽科學」內容滋生的溫床。各種「偽科學」內容在推出後,往往會藉助噱頭在缺乏信息甄別能力的平台用戶中廣泛傳播,也成為了泛知識類短視頻產生劣幣驅逐良幣趨勢的重要原因。如曾經紅極一時的教授「國際通用報警求助手勢」的短視頻,便催生了眾多蹭熱點的「偽科學」短視頻,也最終引得官方闢謠才得以遏制各類不正確的手勢傳播。

除此之外,目前快手、抖音平台已經為泛知識類內容的短視頻提供了曝光和流量獎勵。如抖音平台便以「DOU知計劃」為開端,為知識內容創作者提供了一條龍的運營服務,讓他們在平台中能夠憑藉「硬核」內容收穫同等流量和曝光。在「DOU知計劃」推出後將近一年的時間中,抖音平台中粉絲過萬的知識創作者達9萬個,他們發布了超過2586萬個知識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2.4萬億次,激勵措施對於泛知識類內容生產的影響不容小覷。

但是也需要承認,相比於個人特色鮮明的娛樂類型短視頻作品,泛知識類短視頻作品仍然存在著天然短板,短視頻的人格化較難體現,這便要求創作者需要真正以內容取勝,而這無疑對內容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將人格特點和知識內容相結合方面,創作者需要不斷試錯和提升。而後期隨著平台精細化運營的推進,泛知識類內容也將會更加成為平台內容布局提質增效的重點,如何藉助泛知識內容俘獲更多優質短視頻潛在用戶,快手、抖音則需要更深地思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b0db79e753e22537a077c00bc3fda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