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操控搶票產業鏈,五月天演唱會「一票難求」

2023-05-11     新京報貝殼財經

原標題:黃牛操控搶票產業鏈,五月天演唱會「一票難求」

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覃澈

編輯 王進雨

「誰搶到了五月天門票」「五月天門票求轉,連日來,這樣的話題並不陌生。

時隔4年,知名樂隊五月天宣布將於5月底在北京舉辦演唱會。然而,一邊是粉絲眼睜睜看多個平台門票瞬間售罄,另一邊社交平台上不少黃牛號乘機打著「100%真票保證」的幌子,溢價兜售門票。

新京報 財經記者調查發現,黃牛之所以能囤積大量演唱會門票,除了利用專門用於搶票的軟體,還操控著較完整的「人工搶票」產業鏈。而黃牛出沒不但讓歌迷無法通過正常渠道買票,還可能面臨買到假票以及個人信息泄漏等風險,最終造成錢財損失。

「一些熱門的演唱會門票從正常渠道很難搶到。」張磊說,「演藝市場如今真的需要整頓,至少讓真正喜歡音樂的歌迷能出現在現場吧。」

01

黃牛「圍剿」門票

「現在要想獲得門票,基本只能從黃牛手中高價購買。」5月10日,一位五月天歌迷向 財經記者表示,「原本滿心期待的美好心情,又被黃牛添堵了。」

5月5日,當五月天官宣將於5月底至6月初舉辦《五月天·好好好想見到你》和《五月天·諾亞方舟》雙主題演唱會,隨即引發歌迷狂歡。

「當時大家在群里很興奮,互相提醒著搶票時間和方法,還開玩笑稱誰要是搶中了就得發個小紅包,讓沒搶中的人沾沾喜。」張磊說。

然而,演唱會門票正式放出後,數萬張竟瞬間告罄。

同樣喜歡五月天多年的王玥告訴 財經記者,自己提前定好鬧鐘以準時開搶,但點進去後仍然發現慢了一步。

「原以為是自己手慢沒搶到,本來想去看社交平台上有沒有認識的幸運兒,結果卻發現大量黃牛在溢價售賣門票。」王玥表示,自己曾嘗試聯繫上一位黃牛,打聽後發現對方手上囤積著大量門票。但要想購買的話,需要大額加價。

5月11日, 財經記者登陸大麥網發現,此次五月天演唱會票價從355元到1855元,所有票檔全部呈「缺貨登記」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兩場演唱會想看人數已經超過230萬。

粉絲熱情同樣「點燃」黃牛,並在市場引發連鎖反應。近日,五月天樂隊三個主要粉絲群先後宣告取消團票渠道。

此次演唱會門票發售前期,粉絲團運營方發現後台出現大量異常訂單,同時也有粉絲在二手交易市場發現諸如「五月天團票代拍」等交易商品。粉絲向歌迷會舉報疑有黃牛出沒在粉絲群。很快,各家粉絲團前後宣布取消今年的團票,表示已經購票的也全部原路退款。

黃牛「圍剿」門票,惹惱歌迷。為了維護原價買票的權益,不少粉絲在多個社交平台稱「寧可門口站,也不能讓黃牛賺」,以抵制黃牛票。

「粉絲們掐點搶票發現秒空,轉頭卻發現黃牛們手裡囤積了大量門票。這種心裡落差太大了。」一位歌迷向 財經記者表示,多年來因為黃牛而錯失參加演唱會的機會,讓粉絲已無法再容忍這種囤票炒作的行為,「黃牛票翻倍式溢價已成常態,我們買票是希望能和眾多同好現場聽偶像唱歌,而不是讓他們牟利。」

02

高價兜售

1855元內場票 標價8800元

「目前各個社交平台以及電商平台仍活躍著大量的黃牛。」此前當過黃牛的大郭(化名)向 財經記者坦言,通常粉絲無法通過官方渠道購票時,會在類似渠道尋找門票,而這正給了黃牛牟利的機會。

財經記者以「歌迷」的身份聯繫上一家票務商販。得知記者來意後,對方很快發來一份詳盡的價格表,上面顯示著相關演唱會門票售價。 財經記者注意到,對方所售票價相對原價均有大幅溢價,按照不同位置分別為880元到6980元。

詢價期間,這位票務商販表示,門票均為電子票,將以「直接轉增」的方式發送到買家大麥網帳號上,屆時買家憑藉綁定的身份證信息就可入場。

一位歌迷告訴 財經記者,為了確保實名制,演唱會門票在購買時需要出示本人身份證,而在進場時也會被要求出示門票和身份證,以查驗兩者一致。但不少演唱會門票允許顧客轉手一次,而這正給了黃牛倒賣的機會。

而在另外一家票販處, 財經記者注意到其標明「北京站直接付款不用議價」,而其票價同樣大幅超過原票價。

財經記者隨後登錄一家二手平台發現,同樣有多位個體賣家在銷售演唱會門票,儘管價格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是溢價銷售。

除了類似專業黃牛,不少搶到票的網友也在溢價銷售。一位標註「門票轉讓」的網友告訴記者,自己手中只有一張價格為855元的門票,並開價1055元轉讓。

「不少黃牛會強調門票『一天一個價』,隨時會根據歌迷需求調整價格。」一位此前諮詢過黃牛的網友告訴 財經記者,自己先後多次打聽發現,價格隨時在變動。詢價過程中還有不少黃牛都「建議」她儘快下手,免得價格又漲上去了。「但事實上,如果大家都抵制黃牛,越臨近演唱會舉辦時間,價格也會下滑。畢竟如果到時候賣不出去,在他們手中就是廢紙一張。」

03

票務平台暗藏黃牛

「人工搶票」已有產業鏈

事實上,不僅眾多電商、社交平台上出現「溢價門票」,部分票務平台也有黃牛的身影。

5月11日, 財經記者登錄票牛票務平台,在點擊「演唱會」欄目後發現,其下列有多場近期即將舉辦的演出信息。

財經記者查閱有票平台發布的《第三方商品平台交易服務協議》看到,其中標明「自身不銷售任何票品,也不擁有在本平台上掛售的任何票品。因此本平台不對賣家掛售的票品定價,所有的定價由賣家自行設定,並可隨時修改,交易價格由用戶生成交易訂單那一時刻的賣家定價決定。」

「這就是典型的黃牛售賣模式。」大郭向 財經記者分析稱,「交易價格不由票麵價售賣,而是按照演唱會熱度隨時修改,以確保賣方的利益。」

大郭表示,演出市場時隔多年後重新復甦,歌迷熱情勢必高漲。目前不少黃牛都希望能從中獲利。

財經記者了解到,黃牛之所以手中能握有大量演唱會門票,除了研發專門用於搶票的軟體,可以在售票開啟第一時間搶到大量門票,甚至還形成較完整的「人工搶票」產業鏈。

這條灰色產業鏈上,通常由有經驗的上線組織招募大量人力進行搶票,同時指導如何在官方渠道、第三方票務平台開票時快速打開連結、優先選位等流程。而當成員搶票成功後,只需要將票務信息提供給組織者即可得到不菲的佣金。而手握大量門票的組織者除了自己銷售外,也會將票加價轉手給下線的零散黃牛。經過層層轉手加價,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自然是天價門票。

「黃牛的出現對演出市場帶來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王玥說,「天價門票對於普通歌迷而言過於昂貴,在無法以正常渠道和價位獲得門票時,勢必會引發對黃牛的牴觸,以及對主辦方產生質疑。」

事實上,文旅部在2023年4月也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演出市場管理規範演出市場秩序的通知》,指出要切實規範演出票務市場秩序,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營業性演出門票數量,不得低於核准觀眾數量的70%;對在票務經營中發現有炒票問題或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應當及時約談演出舉辦單位和演出票務經營單位,督促整改。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告訴 財經記者,黃牛除了使用搶票軟體外,還會依靠票務中心的漏洞和內部人員配合,購買大量演唱會門票,再轉手賣給黃牛,從中牟取巨額利潤。

「黃牛囤積居奇,擾亂市場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2條第三款的規定,偽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付建說。

「這次調整之後,部分銀行的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上限,大概要下降30個基點左右。但每家銀行的具體情況不同,因此最終具體執行的利率是否下降、降幅多少也將各有不同。」有銀行業內人士向新京報 財經記者透露,此次調整監管層還給出了調整過渡期,不會「一刀切」。

往期精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a25363c16054ef7eb07c13ca96951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