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整理了100+運營地圖,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2019-09-06   聚通達

精細化運營這個詞,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了。幾乎各行各業都需要用到精細化運營。但精細化運營怎麼玩?這個話題就很大了。

最近朋友圈有一系列刷屏的各崗位營銷運營地圖,號稱某大咖團隊耗費數月打造,各大公眾號各種造勢賣得風生水起,49、59、69的價格等等,好不熱鬧。

這莫不就是傳說中五彩斑斕的黑?不過,這樣一張讓人摸不清頭腦、看起來可讀性並不高的圖為什麼會引起一群網際網路人處處求資源、賣資料?

網際網路知識焦慮

網際網路時代,網上學習已經不再是新鮮事,各式乾貨在充斥著眼球。

「Excel操作的100個小技巧」

「50個論文必備網站,一定用得到」

「高效記筆記的十個方法,馬了再說」

「最實用的ppt模板,各種場合都用得到」

這些乾貨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共同特徵,就是把一些知識、經驗之類的東西,省去漫長的鋪墊和得出結論的過程,直接把結果條分縷析地擺到你面前。

生活在這個快捷的時代,很多人都追求「快餐式」生活。不僅「吃」上面要快餐,知識的獲取,也只求便捷。然而這樣快餐式「乾貨」往往暗藏陷阱。

陷阱一:你可能記不住自己看過的乾貨

在這個螢幕閱讀的時代,一個人每天要接受的信息實在是太多了。

你理解中的學習,是上網站、看乾貨公眾號、逛知乎;你的學習時間,通常是上下班通勤的時間,工作間隙放空自己的時間,睡前刷手機的時間。

大概和歐陽修說的「三上」,馬上、枕上、廁上類似。

看到一篇文章,很好,但是太長沒時間讀,都會選擇收藏下來以後再看。

這裡的 「以後」≈「不會看」。

為了避免這個情況,內容都是跟著需求走,你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自然要給你匹配碎片化的閱讀產品。

「乾貨」就這樣應運而生。

朋友小楊特別喜歡各種「乾貨」知識,今天在這個公號看到《如何年入百萬》,「乾貨滿滿,我要收藏起來」。

明天在那個公號看到《高薪人士給年輕人的8個建議》。

「乾貨滿滿,我得收藏起來。」

……

但他不知道的是,收藏乾貨的過程,就是遺忘的過程。

以為收藏的是知識,其實收藏的是「看到」。

以為掌握了知識,其實只是囤積了一堆「信息」。

陷阱二:假乾貨,真智商稅

就像文章一開始所說的運營地圖,乍一看信息密度高,條條框框,有頭有尾,卻經不住仔細細鑽研。就拿電商運營的這部分內容來說,對從未接觸過電商運營行業的小編,看完只有四個字:一頭霧水。

內容枯燥,可讀性不強,遠沒有看一部視頻或專業書籍來得有效。

不過那些電商運營行業的專業人士來說,又是什麼觀點?一位在電商行業呆了4年的朋友說,圖片的信息確實挺全面,但是這樣的內容光靠看肯定是記不住的,有這時間,倒不如投入實踐。

這就好比教學齡兒童,告訴你一撇一捺怎麼寫,一個字需要由哪些筆畫組成,就到此為止了。至於後面怎樣寫出好看的字體,寫成什麼樣文章,就要靠自己了。

坐而讀,不如起而行

大部分職場新人最重要的是基礎的落地執行力。

比如,如果想要做運營,你必須選擇一個方向作為切入點,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新媒體運營?選擇之後,你不需要學習多麼高大上的方法論,此時你想的是如何完成工作任務,而不斷練習,強化基礎的落地執行能力正是不二選擇。

比如選擇活動運營,所對應的基礎落地執行力便是活動策劃。不是簡簡單單想個創意、玩法就行了,策劃一場活動搞得流程應為:收集創意套用創意改編玩法選擇創意生成玩法。

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對應的都是很強的落地執行力。比如第一步驟收集創意,需要在生活中、工作中時時關注,一旦發現好的活動,便將其記錄到素材庫中,分析別的活動背後的邏輯。

因此,0-1歲的入門生涯,最需要需要關注的是大量基礎工作的高效執行落地,哪怕只是群管理、客服。

快餐式「乾貨」固然吸引人,但是反過來想想,如果某項技能僅靠一張圖,一本書、一篇文章就能上手,哪怕它一時具備市場稀缺性(新興市場),但必然不會長久。

反過來,如果你學習一項技能時「正備受煎熬」,那麼恭喜你,這極大可能是一門高價值的技能。

往深了說,追求安穩、一勞永逸之類的好事情,嚴格上來說,就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