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丨「你是否偶爾會想要遠離人群呢?」

2022-08-22     最後一米陽光

原標題:「信」丨「你是否偶爾會想要遠離人群呢?」

親愛的朋友:

最近過得怎麼樣了?

見字如晤。轉眼間,八月已臨近月末,時間總是這般猝不及防,好像一下子就過去了,過去,然後什麼也沒留下。有時我在想:「在這日復一日的尋常日子中,究竟有多少日子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呢?」

我曾想過去過這樣一種人生:

與自己獨處,與內心對話,和自己交朋友,離群索居。走過很多地方,卻又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一直走,一直走。「像微風一樣,輕輕拂過,不帶走一片樹葉,不駐紮任何一塊心房,仿若從未存在過。」走累了,就停下來。

可以是任何地方,台階、大樹下、草地上、海邊;可以是任何時候,白天,黑夜,朝霞起,黃昏落,夜朗星稀,繁星密布;就這樣走走停停,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目光,他人也不會看見你;就這樣靜靜悄悄,不發出任何聲響,任何聲響也不駐留心間;就這樣越走越遠,遠離人群,也遠離了過去、現在、將來。「然後,在一個誰也不知道的地方,像死去了那般活了下來。」

在這裡,沒有任何的事情值得你挂念;在這裡,沒有任何人值得你懷念;在這裡,沒有人,也不需要強調自己是怎般人。

不用顧忌任何人而活著,不用依靠任何人也能活下去;不用活給任何人看,也不用給任何人什麼交代。甚至,連自己也可以不需要,不需要面對自己。「只這樣自然般活著,像活著般活著。」

不需要為了什麼而活,也不去管為什麼活著,更不需要去設定一種人生,一種歸宿。思無邪,心無念,行止無常,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怎樣都可以。不傷害任何人,也不必受任何遭難。「像隨時可以死去,像隨時可以入睡。」

……

可是,我過不了這樣的人生。

我蜷居在出租屋,沒有自己的房子;我走在人群中,沒有認識的人;我看著人笑又哭,我面無表情,冷漠又麻木。

「我計較著很多,越計較就越加覺得失去愈多。」

我的心房被各種瑣事充斥,沒有任何裝飾,既不美還髒亂不堪。我不敢主動去爭取,又害怕每一次爭取都是把屬於別人的奪走,我害怕傷害到他人,有時,甚至連什麼也不做也依舊覺得是在傷害他人。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覺得。「好像就是這樣,別人是這樣,我是這樣,不管做什麼、怎麼做,都在傷害或被傷害。」

我沒有錢,也沒有任何值錢的物件,即使曾經有過,也很快就失去了。後來,再後來,我就什麼都不敢要了。「既不想要,更害怕辜負,辜負每一份收穫,辜負每一個存在。」

我需要錢,卻又不需要錢。錢在我這兒毫無價值,我即使有錢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之所以需要錢,也不過是活著的代價,需要食物、水、書籍、紙張、筆、音樂、酒、茶……當然,還有更多不需要錢,是再多錢也無法衡量的。需要很多很多,也需要浪費很多很多。「就好像,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浪費,所有的活著都是在虛度。」

我真這麼覺得,我真覺得沒有什麼是必需,也沒有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意義和價值。「他人賦予,我存在;他人在意,我無視;他人喜惡,我無感。」

我感覺到匱乏,像預見了所有豐盈內心背後的空洞;我感到空虛,像預見了所有美好心靈背後的歸宿;我感到格格不入,像預見所有無所適從的靈魂終將消散而非升騰。

我看見人來人往,不覺他們是在為名利,也許只是苦悶和苟延殘喘,更像是為了續夢而不得已沉睡。我不忍喚醒任何人,他們已經過得足夠悲苦,他們的目光無神,他們心間掛礙太多,他們無法言說,無人可說,他們微渺如蜉蝣,沒有人願意聽,願意看。「沉默,唯有沉默;沉睡,唯有沉睡。方得安息。」

……

其實,這些也不是我,從來不是我。

沒有人想這樣的。只是,就是這樣。看起來,我是這樣的。

就像所有的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那般,看起來,都在進行「不需要」的言說。

確實,偶爾我會想要遠離人群——不是去過《荒原狼》的生活,他太孤寂;不是去過《窮途,墨路》的生活,儘管他很迷人;不是去過《我的奮鬥》的生活,儘管他真實——我想過的生活不在任何一本書中書寫,也不屬於任何作者能被書寫——「我想過的生活,不需要書寫。是過一天,是來過,就算。」

「是的,我已經在過了。現在就是。」

它不為人知,既是平凡、平庸、渺小、微不足道,更是不需要被知曉。「一如存在,就是存在。」

當然,我依舊缺錢,依舊需要很多很多。是的,我認為。也許,將來我會發現,我錯了。可能我並不需要,或可以不需要那麼多。我希望是這樣。

你呢?你是否會偶爾想要遠離人群呢?

不論答案是什麼,願你如願。

最後,又到了該道別的時候了。我不喜歡道別,就像所有的道別,我總會忍不住期待重逢;就像沒有人喜歡失去,失去後,後知後覺,就會期待失而復得。

所以,就這樣吧,再見吧!

謝丹儒

2022年8月22日星期一 廈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9aaf2cb3b4a37f0bf317ed582a291be.html



私人手札·仁

2022-05-23



私人手札·境

2022-05-02